• 2021/10/9 下午5:47:46 星期六
科技赋能田间!农业科技服务小分队在东港 示范农场解锁秸秆还田“丰产密码”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字体:

  金秋时节,东港示范繁殖农场稻田里稻浪翻滚、机器轰鸣。近日,东港农业科技服务小分队团队负责单位辽宁省种业发展中心专程在此组织开展水稻秸秆秋季湿耙还田培肥丰产技术示范现场观摩活动,将《DB21/T 3483-2021》地方标准技术“搬进”田间,为农户送上绿色种植“金钥匙”。

  

  联合收割机加装粉碎抛撒装置后秸秆粉碎至8cm以内,均匀抛撒在地表活动现场,科技小分队成员化身“田间讲师”,围绕秸秆还田核心环节展开实操示范,经现场检测,粉碎合格率超90%、抛撒均匀度达80%以上,实现全量还田;随后,小分队指导农户按标准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与氮肥——每100kg秸秆配施2kg有效活菌数≥0.50亿/g的腐熟剂,同步补充0.5-1kg纯氮,精准调节C/N至25:1-30:1,为秸秆腐熟筑牢基础。

  

  最受关注的湿耙作业环节,旋耕机带浆穿梭田间,将秸秆与泥浆深度混埋。小分队成员强调作业要点:水稻收割后至耕层封冻前进行湿耙作业,在机械收获同时进行为宜;耙地前灌水深度5cm,耙地时田间保持水层1-2cm;耙地深度必须达15-20cm,地表残留量要控制在200g/m²以下,地面平整度高差不超过4cm,这样才能保证秸秆充分腐熟、不影响后续种植。”现场农户一边记录关键数据,一边用手机拍摄操作细节,不时提问互动,小分队耐心解答疑问,秸秆湿耙还田后,草籽、病菌、虫卵饱和吸水,冬季内部水分结冰后体积膨胀,会直接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导致活性丧失,降低病虫草害风险”,小分队还同步讲解了翌年春季泡田3-5天后水耙、沉淀3-5天插秧后续管理要点。

  

  “以前秸秆要么烧掉要么扔掉,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今天看了示范才知道,秋季秸秆湿耙还田技术灭茬、旋耕、打浆、平整一次完成,还能培肥土壤,缓解来年春耕集中作业农时压力”参与观摩的农户李师傅感慨道。辽宁省种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现场观摩活动旨在以“看得见、学得会”的方式推广标准化技术,后续小分队还将持续跟踪指导,推动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在东港落地生根,助力农业绿色发展与粮食丰产增收。


网站地图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LiaoNing Province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3448867 | 辽ICP备18016972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0000008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5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