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省各虫情测报点监测和调查情况,结合气象和生态条件综合分析,预计2025年我省三代粘虫总体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地区存在暴发可能,主要发生区涉及沈阳、阜新、锦州、铁岭、葫芦岛、朝阳等地。预计发生面积400万亩,幼虫防治适期在7月末至8月中旬。
一、预报依据
1.全省二代粘虫幼虫发生普遍,个别地块虫量较高,本地残虫压力大。截止6月底统计全省二代粘虫发生面积221万亩,防治面积75万亩次。在沈阳、锦州、阜新、铁岭等局部地块出现二代粘虫高密度为害田块,最高百株虫量超过300头。沈北新区、开原、法库等重发地块二代粘虫残虫量超过2.2头/m2。
2.二代粘虫成虫已进入羽化、迁入高峰期,部分地区蛾量大,田间已见幼虫危害。各监测点调查显示:彰武县6月30日-7月16日4个的监测点累计诱蛾2693头,是去年同期8倍,两家子监测点蛾峰出现在7月1日和7月7日,分别单灯诱蛾252头和383头;中心测报点蛾峰出现在7月3日和4日分别诱蛾148头和188头;哈尔套蛾峰出现在7月13日和15日,单灯分别诱蛾125头和159头;凌海市7月1-16日单测报灯累计诱蛾370头,蛾峰出现在7月5日,单测报灯诱蛾111头;清河7月7日-21日累计诱蛾619头,蛾峰出现在13日和17日,分别单灯诱蛾109头和96头;自动性诱监测设备显示7月14日盘锦地区出现蛾峰,4台设备累计诱蛾138头,7月16日葫芦岛地区4台设备累计诱蛾76头。2025年全省诱蛾量是近5年最高年份,诱蛾总量也与2019年大发生年份相近。
7月23日建平谷子地调查平均1米垄长有幼虫5头,最高1米垄长有虫18头,均为2-3龄低龄幼虫。
3.气象条件利于三代粘虫发生。据省气象台预测,7月下旬全省有明显的降雨和强对流天气,利于二代粘虫成虫的迁入。2025年盛夏(7-8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为410-45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4成。全省平均气温为24.5-25.0℃,较常年同期偏高0.5-1.0℃。气象条件利于三代粘虫的发育和危害。
4.生态条件情况适宜三代粘虫发生。目前我省玉米处于扬花授粉期,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田间郁闭,通风透光差,抗病虫能力弱,利于粘虫的危害。另外,我省作物种类多样,玉米、高粱、水稻、谷子等作物目前长势良好,为三代粘虫提供了丰沛的食物源,利于三代粘虫发生。
二、防治建议
鉴于三代粘虫具有隐蔽性、暴发性等为害特点,加之目前玉米、高粱植株高大、调查难度大,望各测报点要加大监测力度,在掌握虫情测报灯和性诱监测设备诱测成虫资料基础上,深入田间做好虫情普查,及时掌握三代粘虫卵和幼虫发生情况。一旦发现大面积高密度虫情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适时发布防治警报。抓住1-3龄低龄幼虫期进行防治,严重发生区应集中连片施用化学药剂开展应急防控和挑治;分散发生区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玉米等高秆作物田及环境复杂发生区,应推广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使用大型施药器械、无人机航化作业等。
药剂防治:可选用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15克/亩,8000IU/微升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00毫升,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16-20毫升/亩进行喷雾防治。注意药剂选择,防止出现药害。药剂使用应注意交替与轮换,避免连续、单一用药,延缓抗药性,提高防控效果。夏季高温天气炎热,防治三代粘虫宜避开大风天气,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尤其要注意杂草上的粘虫防治,同时要做好防护,防止中毒、中暑事故的发生。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LiaoNing Province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3448867 | 辽ICP备18016972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0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