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试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分类监管制度的通知》(2025年4月印发)精神,大连市农业农村局迅速行动,组织各区市县精准分析本地农业生产特点,创新实践,全力推动分类监管制度落地见效,着力构建风险分级、精准施策的监管新格局。
一、聚焦风险源头,优化监管资源配置
紧扣“提高监管精准性、解决合格率偏低品种问题”的核心目标,靶向锁定重点监管对象。一是精准识别问题品种。基于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数据,明确“1334”重点问题品种清单(“三棵菜”:豇豆、芹菜、韭菜;“四个果”:大樱桃、苹果、草莓、蓝莓;“一枚蛋”:鸡蛋;“三种畜禽”:白羽肉鸡、肉牛、肉羊),各区市县据此筛选形成本地化重点监管清单。二是优化力量配置。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监管资源重点向合格率偏低品种倾斜,确保监管投入与风险等级相匹配。
二、明确阶段目标,量化监管核心指标
按照“短期建机制、中期提合格率”思路,分层分级设定目标。全市9个区市县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明确三项硬指标:一是包保管理覆盖率100%,所有生产主体纳入网格化监管体系;二是风险等级动态评定覆盖率100%,依据生产方式、质量控制能力精准划分高/低风险等级;三是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通过短期(6个月)建立机制、完成主体评级与包保覆盖,中期(2年)实现重点品种合格率稳步提升并形成常态化治理模式。
三、深化精准施策,强化全链条协同治理
围绕风险等级与问题品种,实施差异化、全链条管控。一方面,开展“一品一策”攻坚。针对11个重点品种药物残留问题,逐一制定个性化治理方案,明确治理措施、重点药物、防控方法与科学用药要求。另一方面,强化部门协同与闭环管理。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印发《大连市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对19种重点品种实施“产地+市场”全链条集中整治,建立闭环风险处置机制,检验分类监管成效,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LiaoNing Province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3448867 | 辽ICP备18016972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0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