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9 下午5:47:46 星期六
[本溪]凝聚人才力量 共促明山发展——明山人才篇之乡土人才引领特色农业发展路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7日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字体:

  为进一步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紧密贴合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本溪市明山区通过搭建平台、培育骨干,将人才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大放异彩。李侠与赵志伟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凭借执着与追求,成为明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的“双引擎”。

  绿野深处“软枣子追梦人”的三十载坚守。上世纪80年代,卧龙街道兴隆山村的村民李侠,在一次上山采山货时,偶然尝到了野生软枣子清甜的口感,凭借果树技术员的专业敏感度,她开启了长达30多年软枣子种植研究与创业之路。为了改良软枣子品种,寻找优质母本,她连续4年走遍本溪山区,每日跋涉数十公里,最终筛选出了优良品种。通过“选择—杂交—再选择”的循环试验,历经12年,培育出了“绿野12号”特大软枣子,还研发出30多个涵盖早中晚熟、不同形态的品种,满足了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在创业过程中,她将育苗成活率从50%提升到了90%;坚持绿色种植,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以生态品质赢得了市场。产业发展起来后,她注册商标、设计包装,借助农博会和电商直播拓宽销路,产品远销全国各地。2007年,她当选为本溪市政协委员,践行“为农民谋福祉”的初心,积极为乡村发声,推动“村村通”工程、成立合作社,带动50户村民增收致富,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使软枣子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大棚里“松茸创新者”的破局之路。与李侠的“持久战”不同,高台子街道塔峪村的赵志伟仅用短短3年时间,就让赤松茸成为村里的“新名片”。在赤松茸种植初期,赵志伟面临着技术不成熟、市场前景不明等诸多难题。他四处求学取经,将别人的经验融会贯通,再化作田间地头的辛勤汗水。当电商的春风吹进山村,他敏锐地抓住机遇,让塔峪村的赤松茸顺着网线走进了千家万户的餐桌。他毫无保留地将松茸种植技艺传授给村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种植队伍。在他的引领下,塔峪村的松茸种植规模从最初的1亩试验田扩展到60余亩,亩产值高达4.8万至6.4万元,昔日的普通农田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聚宝盆”。如今的赵志伟已是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用实际行动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赤松茸不仅撑起了一把把褐色的小伞,也稳稳托住了村民们心中满满的期盼。

  从李侠的软枣子园到赵志伟的松茸大棚,在明山的田埂地头间,“传帮带”的接力实践正在生动上演。他们用坚守证明“特色产业能致富”,用创新诠释“传统农业可破局”,他们是明山乡村振兴的缩影。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还有更多像他们一样的耕耘者,用热爱浇灌梦想,用实干创造未来。明山区将把人才赋能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让更多“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成为扎根乡土、深耕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让全面振兴的蓝图在明山大地徐徐铺展。


网站地图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LiaoNing Province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3448867 | 辽ICP备18016972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0000008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5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