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9 下午5:47:46 星期六
玉鉴琼田三万顷长海向深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行①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2日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字体:

从大连市长海县小长山岛驾船出海,面前是海天一色的浩瀚,两边是山、楼、渔船错落有致的海岸风光。

前行间,海面上有点点渔船和星罗密布的近海养殖网箱,阳光下,波浪熠熠粼粼,好一幅海上风光。

再行船半个多小时,成片浮球方阵在熠熠粼粼中七彩斑斓,远望就如海上一片片的“彩虹带”。被誉为“蓝色粮仓”的海洋牧场到了,穿梭其间,如劈海犁田,迎海风与豪情满怀。

尽管是烈日当头,当作业船到达目标海域,俗称“海碰子”“海猛子”的捕捞员,穿上潜水服、背上沉重的氧气瓶,拿上专业的捕捞工具,背身一跃,隐入茫茫大海中。不到20分钟,他们便从几十米深的海洋牧场海底带回一网网的野生鲍鱼、扇贝……这些美味食材完全是靠他们一个个捡到人们的餐桌上。只有亲眼所见,才能知道何谓“中国海参看大连,大连海参看长海”,才能明白大海馈赠的臻品是如何取之不易。

而大海的馈赠也非用之不竭,浅海或是近岸养殖已经到了发展瓶颈。海水养殖从近岸走向离岸、远海,是渔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大势所趋。海洋牧场建设作为解决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金钥匙”,是转变海洋渔业发展方式的重大突破。

中共长海县委常委、副县长王文伟介绍,长海县有18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居全国县区之首。长海县以打造示范引领的国家现代海洋牧场先导区为目标,强化海洋生态保护,优化海洋资源配置,增强海洋科技赋能,大力发展绿色养殖,建设创新驱动、供给多元、安全稳定的高质量“蓝色粮仓”。

“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发展海洋牧场,是贯彻落实大食物观的重要路径和生动实践。为了让海上牧场高质量发展,长海县狠抓海域管理。王文伟介绍:“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既实现了国家海洋资产的保值增值、单位海洋产值的提升,还实现了海洋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减少了粗放式用海带来的资源浪费,被省自然资源厅作为典型在全省推介。”

海洋牧场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依托。海洋牧场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渔业资源,成为开展休闲垂钓、海上观光、海底深潜等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

长海县的海洋牧场建设逐渐从通过一般的增殖放流和投放人工鱼礁达到增产的初级目的中解放,逐渐走向融合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观光形态,从单一产业向与经济、文化、科技和旅游等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转变。

实现新能源与海洋牧场的有效融合,是海洋牧场建设的另一个努力方向。“我国海上风电已经从近海走向深海,发展深海海域的海上风电技术势在必行。”长海县的未来高质量发展又有了新的设想。

在大长山岛的鸳鸯港下船,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座宏伟大桥的效果图。这是将长山群岛与大陆紧密连接的长海大桥,其各项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之中。陆岛交通短板是长期以来制约长海县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桥飞架南北,从此长山无大小”,回想2014年连接大小长山岛的长山大桥通车后对长海经济发展的巨大推进作用,全体长海人都在盼着“大桥时代”的到来。

一桥跃沧海,长海发展更向深蓝。

 

去年,大连市长海县大长山岛和小长山岛群岛、獐子岛成功入选全国“和美海岛”名单。今年6月,长海县长山群岛旅游度假区成为全国首个群岛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相似却各具特色的岛屿,恰似诗句中的韵脚;成群的海鸥追随着航船,如同欢跃的逗点;咸味海风吹来边境群岛独有的节奏……大连市长海县,以文化为墨、体育为砚、旅游为笔、渔业为印,在波澜壮阔又惬意悠闲的海浪之上,写下一首首令人心醉神迷的融合发展新诗。

捷报频传

遗址公园立项 

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2024年6月,长海县新的荣耀与希望,接踵而至。长海县长山群岛旅游度假区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首个群岛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份荣耀,如海上日出的第一缕阳光,为长海县的发展之路再铺上一层金色光辉。

小珠山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成功获批立项。一座寓意无限希望的遗址公园,即将重现辽南七千年前的第一缕袅袅炊烟,亦将化作文化传承的关键载体,成为长海县又一张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

其实,在这两个好消息到来之前,长山群岛已基本构建起全景、全域、全享的群岛型旅游胜地,特色旅游产品如同珍珠般串联起一幅幅迷人的画卷。

“钓大鱼到獐子岛已经成为钓友界的共识;广鹿岛的特色民宿既有流量也有‘留量’。2023年,长海县上岛游客达1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6亿元。”中共长海县委常委、副县长王文伟表示,“一岛一特色、群岛强功能”是长海县一直以来的发展方向。

2024年,长海县文体旅深度融合蓄势待发,欣欣向荣的交响乐章已然奏响。在文旅结合方面,除了推动小珠山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之外,还将升级“黄海前哨”边海防展示中心,建设“三八女炮班”展示馆,做好“长海号子”保护传承。

“跟着赛事去旅行”,全国海钓锦标赛(辽宁长海站)、环岛自行车赛、山地马拉松等赛事活动,也将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

大桥时代

十月开工建设 

燃文旅产业发展新引擎

在长海县的建设蓝图上,长海大桥一直作为长海县高质量发展的灵魂工程而备受关注。截至目前,项目工程可研阶段共涉及的13项手续全部办理完毕,预计今年10月开工建设,工期5年。长虹飞架,通途在望,长海大桥建成后将充分满足长海县海上交通安全、高效的需求。解决当下海运受潮汐、大风、大雾等限制,无法实现全天候通航的问题。

全长25.6公里、双向四车道的跨海大桥将连接大长山岛与鹤大高速皮口收费站。曾偏安一隅的海岛,与外界紧密相连,势必带动长海县临港产业、文体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助力当地产业的优化升级,缔造全新的经济增长极。

虾夷扇贝、海参、鲍鱼,运输成本将因此降低;旅游业更将如沐春风,迎来前所未有的人流、车流。王文伟透露,长海县早已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大桥时代积极筹谋,在已经拥有88家民宿的基础上,提前开工建设更多标准化的高端酒店,旨在为登岛的旅人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住宿选择。

驾车驶过大长山岛的沿海公路,入目皆是醉人美景。为避免岛上公路有限的车道数量成为大桥时代的制约因素,长海县也未雨绸缪。王文伟告诉本报记者:“在长海大桥下桥区,将同步建设一座可以提供5000个社会车辆停车泊位的立体停车场,外来车辆可在此停放妥当,游客可换乘电动车,畅行于岛内的每一个角落。”

长海县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除了合理规划大、小长山停车场之外,今年还将完善与大桥建设相匹配的路网系统,统筹推进县、镇、村公路升级,提升交通设施的承载能力,以确保大桥带来的发展机遇能够真正转化为长海县的繁华盛景。

此外,长海县今年还将加快推进大长山喜马拉雅野奢露营基地、小长山海山岛酒店扩建、广鹿岛彩虹滩旅游综合开发、乐游獐子岛等项目建设;推动小水口森林公园4A级景区创建,实施老铁山森林公园二期项目,让游客在天然景致中拥有更舒适的体验。

不只民宿

打造精品项目 

海岛全景文旅融合发展

“快进漫游”,跨海大桥将为“快进”按下加速键,民宿则是“漫游”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白墙落地窗、户外戏水池、原木家具、星空浴缸……海风吹过,为复兴壹号院民宿的清幽更添一份自由心境。很难想象,这个设计雅致、装修现代化的民宿原址曾是一个闲置十多年的村幼儿园。相比其他民宿,坐落于长海县小长山岛镇复兴村的复兴壹号院,除了“鸟鸣山更幽”的意境更浓,还具备村集体经济的属性。

不只民宿更着眼于未来: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瞄准文旅产业升级,打造海岛文体旅融合综合体,逐步带动村民增收。

“我们想把这里打造成暗夜保护基地,既有山间露营基地,也有海上天文台科普实验室”,在长海县小长山岛镇复兴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振斌看来,保护暗夜,也是回归心灵的宁静。“基础设施建好了,各个项目才能如期开展。今年,我们要改造方塘、建亲水栈道,打造山间、海边露营基地”,复兴村党总支书记陈玉来站在“复兴村美丽乡村效果图”前,所指之处,无不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大长山岛靠近金盆港的泊岸金湾民宿运营经理于敏娜介绍,近几年,越来越多来自北京、天津的游客,愿意为长海县湛蓝的大海、柔软的沙滩,不远千里奔赴而来。“七八月旺季时,每天都是满房的状态,有些客人4月就预订了8月的海景房。”

躺在海景房的床上观海听涛,尽管位置得天独厚,这家民宿的运营者仍有意愿在未来对部分园景房进行升级改造,以追求“设计感、个性化的民宿发展大趋势”。

长海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傅春强同样认同个性化之于民宿的关键意义:为民宿设定独具特色的文化主题,乃至将民宿塑造为某一特定主题的小型博物馆,是长海县民宿发展的最佳路径之一。“打造更多有品、有范、有趣的海岛精品民宿”,也是2024年长海县打造文旅产业新支撑极的目标之一。

长海观豚

生态旅游双赢 

开启“四季皆可游”新业态

漫游,更是感受人与自然充分融合之浪漫。在长海县格仙岛、瓜皮岛和哈仙岛之间的水道之中,全国唯一的海上观江豚平台浮在粼粼波光之上,黄色的平台和鲜红的旗帜,在海天同色的一片湛蓝中十分醒目。每天,都会有江豚在此结伴嬉戏。

长海县的东亚江豚是最小的鲸目动物,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如果和我一起去,看到江豚的概率是100%”,梁泽业的这份自信,不只是他对游客体验的承诺,更像是15年守护后所得到的特殊礼遇。

梁泽业是土生土长的长海人,原从事养殖渔业生意,后承包下一片江豚常活动海域发展休闲渔业。通过投放鱼礁和鱼苗,海域环境得以改善,这片海域逐渐发展成江豚的栖息地。但海钓活动一旦太多,则相当于和江豚争夺食物,还会影响江豚的活动区域。因此,梁泽业不得不在自己承包的海域停钓。鱼礁和鱼苗的投放却从未停止,梁泽业经常出海观察江豚习性、行动轨迹,排查海域内是否有威胁江豚生命的网笼和吊绳。这片海域里的江豚数量从15年前的三五头增至如今的四百多头。慕名而来观江豚的游客渐多,梁泽业灵光乍现,将目光投向了生态旅游产业,建成一座330平方米的浮台,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江豚观光点。2023年暑期旅游旺季,这个平台已经承载了三四百名游客对江豚的好奇与喜爱。

梁泽业预计,今年的长海海豚湾观江豚项目游客将达千人以上。

江豚能以此为家,离不开长海县近年来对海洋生态的修复和保护。长海县在两年前专门设立了江豚洄游保护区,现如今,每年来到长海县的江豚数量达到上千头,这些海洋精灵的到来也为长海县开启了生态旅游新篇章。长海“海豚湾”项目的建成,是长海县旅游产品不断丰富的缩影,也是2024年长海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春•赏鸟观豚、夏•避暑度假、秋•赶海垂钓、冬•采捕养生”旅游新业态中重要的一环。

聚焦海洋牧场现代化 着力升级渔业经济蓝色引擎

“汪洋万顷青于靛,小屿珊瑚列画屏”。数十亿年的海陆交错变迁,造就长山群岛星罗棋布,195个岛礁如同璀璨明珠镶嵌于万顷碧波之上,组成了长海县。长海县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海岛县,全国唯一的海岛边境县。

虽然是与陆隔绝的海岛县,但是长海县人类居住的历史却十分悠久,现在有已被确定的文物保护单位14处,而这其中有,10处是史前文化遗址。最有名的就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小珠山遗址。

小珠山文化代表了新石器时代遍布于东部沿海的史前海洋文明。而且从7000年前开始,这里的人类活动一直没有中断过,长海县几乎就是一本记录人类发展历程的海岛日记。长海县因此也被誉为“辽南第一缕炊烟升起的地方”。

小珠山遗址能被称为文化,因为拥有两种文化现象:贝丘和积石冢。小珠山遗址附近,随处可见一堆堆的贝壳,其年代都有数千年之久。贝丘遗址就是在史前文化人类居住过的地方,出土了大量人类食余后所抛弃的贝壳和各种蚌类的堆积。

“靠海吃海”,在一次大连沿海的考古工作中还发现了几个造型酷似海参的小陶罐,被当地居民称之为“海参罐”。这一发现把国人食用海参的历史追溯到了四千年前。

“中国海参看大连,大连海参看长海。” 海参在各类山珍海味中位尊“八珍”,而质量最好、营养最高的海参就躲在长海县的海洋牧场里。

“天生天养”才是好海参

“王珧海月,土肉石华。”东晋人笔下的土肉就是海参。

朱元璋开国之后,曾有百岁老人向他介绍养生秘诀,其中就有海参,“味甘咸、性寒滑”。不过海参为何叫海参,书中定论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博物学家谢肇淛著《五杂俎》中记载,“海参,辽东海滨有之,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

食用海参开始流行之后,食材自然也就要分出三六九等,清•徐珂著《清稗类钞》:“以产奉天者为最,色黑多刺,名辽参。”产地决定品质。长海县有着亚洲最大、国内最好的海珍品生产基地。坚持“天生天养”生态饲养理念的长海海参一直是国内外优质海参的标杆。”长海海参”2009年成功注册为全国首例海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长海海参好在哪?长海县海洋发展局高级工程师迟庆宏介绍说,“长海县所处的北纬39°,地球的寒暑交界线,是世界公认最适宜海洋生物生长的纬度。长海县海域具有水流活、水质清、水动力大、净化能力和光合作用强等特点,而且我们县除了一些环保加工企业外没有任何工业企业,所以是水质最好的海域。海底经常有南北、冷暖水流的交汇形成湍急的海流,使得营养物质更新频繁,更加丰富,也造就了长海海参因为经常被动运动而特有的弹性紧致的口感特征。”

长海海洋牧场数量全国首位

船出皮口港,一路海鸥相伴,五十分钟后就抵达了大长山岛。“仅在去年,我们县全面开展非法违规占用海域滩涂岸线问题清理整顿工作,清理整顿海域42.15万亩。”中共长海县委常委、副县长王文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不仅是美化环境的问题,更是生态资源保护的问题。海洋增殖养殖业和海岛文体旅业是我们县的支柱性产业。长海县四大发展战略中‘生态优先’排在第一位。”

我国养殖用海历史悠久,但传统的浅海养殖生产方式较为粗放。王文伟介绍说,“近岸养殖户越来越多,养殖区域就那么大,海产品的生存空间就会被压缩,海产品个头上、营养上肯定深受影响,长此以往也将对我们长海的金字招牌产生影响。而且削弱了海洋的自净能力,加剧了水域环境的恶化。”

对此,长海县给出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远海置换近海”、转型转产转业等方式,逐步清退近岸养殖浮筏。“近海养殖百亩的话,在远海我们给你三百亩,就是一换三。” 王文伟表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长海县将继续聚焦海洋牧场现代化,着力升级渔业经济蓝色引擎。”王文伟介绍说,“长海县已经获批18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创建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占大连市的64%,占辽宁省的47%,占全国的10.6%,为全国沿海县区的首位。”

总部位于长海县的大连智慧渔业集团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申报的示范区面积是6000亩,五年来我们已经投入了2000余万元进行海底生态恢复。” 董事长王黎明介绍说,“前期投入主要是用在生境营造、增殖放流上。投入人工礁等改变海底环境,给海洋生物换一个适合安家的环境。再通过评估因地制宜地按照比例投放生物种苗,平衡生物链,增加物种多样性。”王黎明认为,海洋牧场不但有助于大幅减少传统海洋养殖对环境的污染,而且与海洋生态修复的结合可解决低经济性产出痛点,是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有效手段。

长海品牌 种苗必须是自己的

正因为有着不可复制的自然资源、高质量的发展模式,长海县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长海海参”地标品牌更是享誉中外。长海臻品当然不只是海参,目前已成功注册了三个地理标志产品——“长海海参”“长海鲍鱼”“长海虾夷扇贝”,“北纬39°”已成为极具影响力的产品地标。好品牌就要有好品质。王文伟介绍,“长海海产品从种苗到养殖再到加工,全部都在长海县完成,形成闭环才能叫长海品牌。”

“我们长海的海参种苗都是自然繁殖和采苗,在培育过程中不使用任何药物和饵料。”长海县市场监管局局长陈海滨介绍说,“不用其他地方的种苗,就是要保证海参的纯正和避免药物残留。”

种苗是海水养殖业的“芯片”,良种是海水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长海县是我国最大的虾夷扇贝生产地区,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大连百聚鑫海洋牧场有限公司是长海县的科技创新企业,为了防止扇贝退化、培育更好的种苗已经科研攻关了六年。总经理于元福介绍说:“我们拥有自己的种子资源库,培育的新种苗经过试养,成活率要高15%。”今后长海品牌的虾夷扇贝也都将使用长海自己的种苗。

注重“长海海参”等品牌建设,由长海商会统一授权、管理和宣传地标品牌,长海县市场监管局局长陈海滨介绍:“我们加强源头追溯和管控,对授权使用的企业产品实行‘长海海参’地标+二维码,实现‘一物一证、一证一码’的溯源管理,目前已经有16家龙头企业被授权使用‘长海海参’地标,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长海海参’团体标准,我们的海参都是真野生、低水温、高营养、零饵料、无药残。我们的标准也必须要高于国标,要作行业标杆。”

依海而兴,逐梦蓝海。长海县坚定不移实施“生态优先、文化引领、海洋振兴、旅游提升”四大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优势凸显的生态涵养示范区、充满底蕴的海洋文化特色区、示范引领的国家现代海洋牧场先导区、独具魅力的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幸福宜居的海岛城乡融合发展区、陆岛联动的营商环境优质服务区,全力推进长海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 

来源:辽沈晚报   辽沈晚报记者 李振村 张宇 张阿春


网站地图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LiaoNing Province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3448867 | 辽ICP备18016972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0000008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5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