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建设功能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 助力东北全面振兴 辽宁 振兴的建议(第1421503号)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9日
  • 编辑:李滨
  • 来源:

  辽农建〔202477

吴文忠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功能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助力东北全面振兴、辽宁振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功能农业是人们从“有什么吃什么”到“种什么吃什么”再到“需要什么吃什么”发展的必然阶段,是人们追求健康和美好生活的必然需求,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您从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角度提出上中下游建设功能农业建议,对我省建设食品工业大省和践行大食物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基地建设方面

  2023年,我省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完成新建和改造设施农业10万亩;重点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双汇生猪、宏发肉鸡、韩伟蛋鸡等一批养殖大项目建成投产,畜禽规模养殖率达到71%,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新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个,深远海大型养殖平台建设实现了全省零的突破,全国最大的专业南极鳞虾捕捞加工船建成投产,年产能达到8万吨。

  二、在加工方面

  2023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规上营收3844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以焙烤、方便食品等精深加工为代表的食品制造业规上营收增长18%,规上增加值增长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企业发展方面,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增加102家,达到1749家。22家企业获评中国农业企业500强,数量居全国第6位,今年新入规企业已超120家;园区建设方面,43家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92亿元,增长14%。其中,沈北新区等3家集聚区营收超百亿元,北票市等5家集聚区营收超50亿元。

  三、在科技创新方面

  一是强化关键技术攻关。依托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稳步提高对农业特色产业科技投入的强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依托已组建的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发挥其在科技项目、专业人才、科研仪器设备等方面优势,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共性和企业专业技术问题进行研究,为产业发展和企业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服务。

  三是培育产学研联盟。围绕农业特色产业,抓好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典型示范,建立以市场为导向、领军企业主动投入、高校院所协同攻关的创新体系,通过任务带动和政策激励,实现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

  四是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深入实施科技特派行动,坚持首席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组、科技特派团、农民技术员培训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围绕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加强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示范等工作,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协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食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我们将结合您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以集群建设实现延链强链、以特色产业丰富产品供给、以创新升级推进加工业转型、以校企合作促进成果转化、以惠企服务强化要素保障,全面支持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技术研究和人才培育。充分发挥基本科研项目激励作用,引导院校围绕农产品加工技术申报立项,联合企业建设科研平台。推进预制菜高效冷冻、内源性酶和微生物抑制、保鲜抗菌包装等方面的技术研发、改造。支持高校结合行业人才需求,推动食品、计算机、农业工程等学科交叉融合,统筹双一流建设资金支持相关学科发展。

  二是持续开展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联合沈阳农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渤海大学等高校举办校企成果对接活动,征集发布高校科研成果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需求,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

  三是做强农业“土特产”。分类制定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方案,在全省41个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区,遴选有规模、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建设优质大米、花生、樱桃、草莓、海参、蛤仔等25个特色产业集群。

  四是大力发展食品制造业。在农产品加工行业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完善预制化食品生产企业培育库。开发具有辽宁特色的营养健康食品,以副产物为原料开发改善糖尿病、骨质疏松等问题的特需食品。统筹智造强省政策资金,支持本土食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企业发展。

   人:倪红涛

  联系电话:024-23447808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