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省第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 关于推进我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第1421197号)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9日
  • 编辑:李滨
  • 来源:

  辽农建〔202488

王猛代表:

  您提出的强龙头、促创新、育品牌、聚要素等方面的建议,对促进我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推进食品工业大省、万亿级消费品工业基地建设,加快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具有建设性意义。

  一、政策支持情况

  十四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将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作为调结构、转方式、保民生、促增收的重要举措,累计投入8.9亿元省财政资金,打出支持企业、园区发展的政策组合拳

  截至目前,我省已支持沈北新区、北票市等25家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持安井、海辰等167家企业固贷贴息、设备补助项目。全面完成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印发《辽宁省食品工业大省发展规划(2023-2025年)》、《关于推动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优质粮油生产和食品制造、现代高效畜牧业生产和精深加工、现代轻工、特色纺织、生物医药和先进医疗装备等5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建设。

  同时,我省争取国家资金12.4亿元,获批建设肉牛、设施蔬菜等7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铁岭县腰堡镇、龙城区联合镇等52个农业产业强镇。通过整合各级政策资金、集聚各地优势资源、撬动各类社会资本,发挥加工产业接二连三、龙头企业联结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现代食品工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二、产业发展形势

  2023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规上营收3844亿元,同比增长4.2%企业发展方面,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增加102家,达到1749家。22家企业获评中国农业企业500强,数量居全国第6位,今年新入规企业已超80家;园区建设方面43家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92亿元,增长14%。其中,沈北新区等3家集聚区营收超百亿元,北票市等5家集聚区营收超50亿元;联农带农方面,禾丰“九统一、光合稻蟹共生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模式广泛推广应用。全省181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农户351万户,同比增长10%品牌培育方面,全省共培育省级区域公用品牌70个,知名农产品品牌349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00个、绿色食品产品1028个、有机农产品72个。盘锦大米区域品牌价值达到588亿元,居全国农产品第2位;创新转型方面,我省以焙烤、方便食品等精深加工为代表的食品制造业规上营收增长18%,规上增加值增长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正远、沈农等6家高校、企业联合组建预制食品加工创新联合体,十月稻田获评全省首家独角兽企业。在工信部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贯标评价中,禾丰成为首批获最高评级的35家企业之一。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对您提出的问题深入研究、广泛调研,对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的短板和阶段性问题的认识更加清晰。如盈利能力不强。规上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利润持续下降,资产报酬率长期低于同期LPR1年期3.45%1个百分点以上。其主要原因之一,正是您提出的精深加工少、产品种类单一、同质化问题;再如品牌建设相对滞后。调研中发现,宏发、苍达粮油等企业大量产品以原料或代工形式出售,企业承担了成本和风险,品牌方分享了利润。自主品牌方兴未艾,市场影响力和溢出价值有限。这背后固然有企业发展阶段的客观限制,但也反映出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对品牌建设、创新转型不够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

  三、下步工作计划

  2024年,我省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协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我们将结合您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聚焦补短板、破瓶颈,在强龙头、促创新、育品牌、聚要素等方面综合发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做好企业和项目服务

  1.落实农产品深加工补助政策。支持60个企业固贷贴息、设备补助项目。新认定100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头部企业示范引领、联农带农作用,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模式,促进农产品就地、就近加工,提高农民收入。

  2.深入实施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积极联系服务涉农企业和园区,收集、解决问题诉求,切实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

  3.强化项目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25家集聚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落实用地、用能、减税降费等政策,完善仓储、物流、金融、科技、检验检测等配套功能,提升项目承载和企业服务能力。

  (二)优化产业集群布局

  1.建设优质粮油生产和食品制造产业集群。布局建设辽河流域水稻加工、临港大豆加工、辽中辽南辽西北玉米饲料加工、辽西北花生加工、辽西杂粮加工五大产业链。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提升等六大提升行动

  2.建设现代高效畜牧业生产与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制定实施生猪产能调控方案,推进基础母牛增量提质、奶业生产能力整县提升等项目建设。坚持屠宰与养殖布局相匹配,着力调优产业结构,避免无序上项目、上产能,提高产能利用率。

  3.做强农业特色产业链条。分类制定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方案,在全省41个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区,遴选有规模、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建设优质大米、花生、樱桃、草莓、海参、蛤仔等25个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国家产业融合项目建设。

  (三)促进行业转型和科研创新

  1.大力发展食品制造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完善预制化食品生产企业培育库。开发具有辽宁特色的营养健康食品,以副产物为原料开发改善糖尿病、骨质疏松等问题的特需食品。统筹智造强省政策资金,支持本土食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企业发展。

  2.加强技术研究和人才培育。充分发挥基本科研项目激励作用,引导院校围绕农产品加工技术申报立项,联合企业建设科研平台。推进预制菜高效冷冻、内源性酶和微生物抑制、保鲜抗菌包装等方面的技术研发、改造。支持高校结合行业人才需求,推动食品、计算机、农业工程等学科交叉融合,统筹双一流建设资金支持相关学科发展。

  3.持续开展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联合沈阳农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渤海大学等高校举办校企成果对接活动,征集发布高校科研成果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需求,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

  (四)建设品牌和市场营销体系

  1.打造辽字号农产品品牌。通过央视高铁等媒体、农民丰收节等活动推介特色农产品,组织食品企业参加全国性展会,开拓省外、国际市场。全年新增6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0个知名农产品品牌。

  2.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修订《辽宁省食品生产企业分级管理指导意见》,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推进食品生产千企万坊帮扶行动。推进食用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实施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规范提升行动,加强连锁餐饮服务企业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和品牌信誉。

  3.建立健全农产品电商和县域商业体系。加强电商平台资源对接,举办电商直播促销消费活动,打造20个农产品电商品牌。建设、改造10个具有产后商品化处理功能的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创建辽宁省数字供销综合服务平台,新建、发展10个县域物流配送中心、70家乡镇综合超市。

  (五)加强资源要素综合保障

  1.强化金融信贷支持。细化实化我省与农发行、农行等中央金融机构签署的战略协议,明确涉农信贷投放目标,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支持力度。指导金融机构用好用足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工具,加强金融产品研发。由省人民银行牵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建立完善常态化融资对接机制,开展重点产业集群全链条金融服务示范工程,做好粮食安全领域金融服务保障。

  2.吸引社会资本有序进入。编制农业招商引资项目手册,推动各市、县和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开展精准有效招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对接头部企业、骨干企业的上下游配套要求,开展以商招商。全年谋划储备60个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项目。

  3.做好项目审批服务和政策保障。实施直报+模块化管理模式,高效做好农产品加工项目土地要素保障。将重点项目纳入环评审批服务三本台账,推进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改革试点。持续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用好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全省一张网,切实降低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

   人:乡村产业发展处 张贺

  联系电话:024-23447808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