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关于推动辽宁奇异莓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第1169号)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3日
  • 编辑:
  • 来源:

  辽农建〔2022〕74号

李义彬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辽宁奇异莓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奇异莓(软枣猕猴桃)是辽宁山地林区著名的经济野果,其所含营养成分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自然资源。目前,软枣猕猴桃作为新兴产业,在辽宁省内迅速发展。

  一、强化种子资源收集保存和新品种选育

  (一)强化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在全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在辽中县、东港市、凤城市、大石桥市、清河区、铁岭县、绥中县等地征集到一批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已移交国家种质资源圃保存。省农科院建立了资源圃和试验示范基地2处,面积100亩,收集资源60余份,申请新品种保护2份,建立了以组培、扦插为主的资源保存和繁育技术标准。开展软枣猕猴桃花粉活力和贮藏技术及不同倍性资源间花粉质感研究,建立一套花粉保存和授粉技术,开展了不同软枣猕猴桃果实品质和香气成分差异分析,筛选大果和抗病资源2个。

  (二)加强新品种选育。省农科院建立了软枣猕猴桃倍性育种技术平台,开展不同倍性的种间杂交试验,已获得杂种苗近3千份。与宽甸龙成软枣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新品种保护申报2个。开展了花粉活力、花期、花粉量、坐果率等调查分析,初步筛选4个授粉资源。同时,省科技厅在农业项目申报指南中设置抗逆软枣猕猴桃专项,通过资源收集、评价、分析,发掘软枣猕猴桃优质、高产、耐寒、耐贮运,以及筛选耐弱光、低温、高湿等环境条件的育种材料,培育丰产、优质、多抗设施专用品种。

  二、科学规划产业发展

  2019年以来,省农科院通过开展露地、林下、设施等三种栽培模式研究,对我省主要栽培品种和国外部分品种(包括:龙成2号、长江1号、桓优1号、安娜、伊赛等)开展区域性(抚顺、丹东、本溪、大连)实验,进一步明确适合的栽培区域和立地类型,并对栽培适宜区的品种选择进行科学评价,指导奇异莓栽培的科学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发展。未来通过完善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和产品的更新迭代提高适栽品种的产业化发展。

  三、推进奇异莓标准化生产

  省农科院积极研究制定奇异莓生产技术规程,以龙成2号、长江1号、桓优1号为主,推动奇异莓标准化建设,2021年共制定《软枣猕猴桃冬季硬枝扦插繁育技术规程》《软枣猕猴桃林下丰产栽培技术规程》《软枣猕猴桃组培育苗技术规程》《软枣猕猴桃品种鉴别技术规程SSR分子标记法》4项相关规程。

  四、强化技术指导与培训

  省农业农村厅邀请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为我省软枣猕猴桃产业发展把脉,为我省软枣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品种定向、配套技术、种苗繁育以及人才培训、鲜果储藏、产品加工、市场营销和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等方面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以辽东学院等地方科研单位为骨干,组建软枣猕猴桃技术服务队,按地域进行技术指导工作,帮助企业和生产单位解决生产、鲜储、包装等环节的技术问题。组织市、县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联合攻关,及时解决产业发展技术瓶颈问题。做好鲜果市场研究果实鲜储技术。对现阶段每个软枣品种或品系进行鲜储研究,为拓宽鲜果市场铺路。省科技厅面向奇异莓主要生产地区派驻科技特派团,帮助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通过技术指导和服务提供科技支撑。依托辽宁学院开展农民技术员培训,设置奇异莓栽培、收获、储藏、加工等相关内容的课程,为奇异莓产业发展培养专业技术人员。

  五、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持续开展科技创新。目前软枣猕猴桃育种方式仍主要为搜寻与开发野生资源,易出现破坏性开发状况。省级将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杂交育种与分子辅助育种相结合,加快优质新品种或新品系(抗寒、抗旱、抗日灼、抗病、果皮食用口感好、耐贮藏)的选育,提高果实质量,扩大适生区域。

  二是注重培育特色产业。软枣猕猴桃营养价值丰富,具有极佳的市场发展前景。然而目前多数种植者尚处于个体生产,抗风险能力差,下一步将继续为农技部门提供专业种植技术指导,大力推广软枣猕猴桃高效栽培技术,重点解决影响产业化发展的冻害及病害的防控问题,有序推进其区域化、产业化栽培。

  软枣猕猴桃果实的耐贮性影响其运输、储存与销售等产业链环节,是其产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不同栽培品种(品系)之间的果实耐贮藏性存在差异,需要不断探索不同品种的贮藏保鲜方法,延长其果品贮藏保鲜时间、保持果实生理品质。下一步将研究软枣猕猴桃软化相关机理、提高软枣猕猴桃果实耐贮藏性、开发相关加工产品作为软枣猕猴桃未来开发利用的重点。

  感谢您对奇异莓产业发展的关注与支持,并为奇异莓产业发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