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关于构建辽宁省中药材种植产业规划的建议(第1063号)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2日
- 编辑:
- 来源:
辽农建〔2022〕59号
于东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辽宁省中药材种植产业规划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现阶段我省道地中药材发展总体情况
我省是全国重要的道地药材“关药”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中药材栽培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中药材产业已成为我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为促进我省中药材产业高效健康发展,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组织制定辽宁省中药材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0-2025年)、辽宁省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9-2025年)。在中药材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总结了“十三五”期间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确定了“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及保障措施等。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依据我省中药材资源优势,以提升道地药材品质、建设现代农业为目标,定品种、定区域,科学布局全省道地药材基地建设。两个规划特色鲜明,将对我省加快发展现代中药产业,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2.加快道地药材绿色生产基地、种子种苗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重点在新宾、清原、本溪县、桓仁、凤城、宽甸等我省道地药材主产区加快建设园参、石柱参、辽五味、辽细辛、龙胆草、玉竹、威灵仙、白鲜等道地药材绿色生产基地及其种子种苗良种繁育基地。在建平、绥中、建昌等地建设苍术、沙参、黄芪、黄芩等道地药材基地。目前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约145万亩,产量约11万吨,产值约55亿元。其中,辽五味、辽细辛、龙胆草的种植面积均居全国首位。
3.推广绿色中药材生产技术,促进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发放技术手册等多种形式,在中药材重点产区大力推广实施了一批绿色中药材生产技术、道地中药材安全生产技术等;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展有机肥、微生物肥替代化肥行动;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科学绿色的道地药材采收加工技术,减少药效损失;推广适用于道地药材生产、采收、加工、病虫害防控的高效实用农业机具,提高生产效率;提倡中药材生产向仿野生栽培模式、野生抚育模式方向转变,鼓励支持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
4.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中药材产业集群。依据资源禀赋,不断优化中药材产业布局,培育辽东北和辽西两大道地药材产区。其中,辽东北道地药材产区规模占全省95%以上,以地域相邻的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为主,已初具中药材产业集群发展规模。在战略定位上,抚顺市和丹东市重点发展道地药材的种植及部分初加工、少量精深加工,拥有多家集中药材种植、加工为一体的药材生产企业。本溪市兼顾种植与药材的精深加工,目前已被农业农村部评定为山参产业园,拥有多家龙头药企,并建有东北地区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东北参茸城。
5.建设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省中药材种植。2021年省卫健委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在全省中药材种植主产区建设道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朝阳县苍术、清原县黄精、本溪县林下参、桓仁县林下参、新宾县人参、辽中县五味子、清原县龙胆草、新宾县北细辛等良种繁育基地12个,面积1520亩;建设新宾县人参、本溪县林下参、建平县苍术、清原县黄精等生态种植基地5个,约1260亩;建设辽中县五味子、清原县龙胆草、新宾县北细辛、威灵仙种植基地、林下参种植基地、北柴胡种植基地等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3个,面积3895亩。示范推广规范化种植技术,推广人参(林下参、园参)、白鲜、黄精和苍术规范种植技术59项,推广面积9775亩。同时,开展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召开辽宁省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和质量保障项目推进会,全省14家中药材相关企业加入全国中药材供应保障平台,从源头加强中药质量保障。
6.积极推动各类金融资源向我省乡村产业倾斜。一是加强政策引导。省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共同出台《关于金融支持辽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通过发展信用贷款、拓宽抵(质)押物范围等多项措施,推动金融机构加强中药材等领域涉农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二是深化金融领域合作。推动省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事宜,深入探讨未来合作的重点领域和项目,加大对包括乡村振兴在内的金融支持。推动省政府多次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地方发展。千方百计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三是加大涉农信贷投放。指导银行机构用好用足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积极运用再贷款等政策工具为“三农”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召开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对接会,推动银企精准对接。推动金融机构梳理形成适用于“三农”领域的信用类产品清单,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四是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支持省农担公司、大连农担公司不断健全服务网络、扩大业务规模,利用“创业宝”、“联农宝”等产品,为“三农”领域企业提供担保增信服务,构建了覆盖全省14个市、90个县区、1064个乡镇的农业融资担保服务体系,截至2021年底在保余额96亿元,同比增长56.1%。鼓励担保产品创新,支持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引导辽宁农担专注产业特点,研发系列行业产品,坚持“一地一策、精准施策”,为支持桓仁、新宾等地发展野山参种植及加工产业,推出了“参担贷”产品。持续推进个人涉农创业担保贷款投放。指导各市开展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培训,促进贷款投放。截至2021年末,全省(不含大连)创业担保贷款新增投放49.5亿元,其中个人涉农创业担保贷款32.7亿元,在支持城乡、农村地区社会群体就业创业,推动现代农村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下步工作
1.强化技术指导,推进中药材提质增效。组织专家对道地药材品种的最适宜种植区域进行研判,科学规划布局,引导药农合理选择栽培品种,从源头上保证所产药材的道地性。积极推广道地药材绿色生产技术,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抚育技术。加强药农生产技术培训,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2.加快中药材生产标准体系更新及完善。认真梳理全省涉及中药材生产的地方标准,对技术落后、内容不符合当前生产实际、存在生产安全隐患的标准进行修订,对在生产中存在基源混乱现象、不适宜在我省种植的中药材生产标准进行废止,尽快完成全省中药材生产标准体系的更新及完善。
3.继续加强项目引导。2022年,省卫健委将继续安排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及质量保障项目资金200万元,用于遴选新建包括人参、苍术、辽细辛、龙胆草在内的3-6个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繁育优质种子种苗,并在生产上示范推广;遴选新建包括人参、苍术、辽细辛、龙胆草在内的5-8个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示范推广人参、苍术、辽细辛、龙胆草等规范化种植技术。推动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使用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实现部分常用地产中药饮片全程溯源管理。
4.继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2022年,省金融监管局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加大对中药材种植产业等“三农”信贷支持。发挥好政策工具作用,综合利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等货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三农”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为稳住农业基本盘提供资金保障。二是指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以农村需求为导向,积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深挖“三农”融资堵点,为做优做强“地道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链提供供应链金融产品,积极推广首贷、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产品,继续鼓励金融机构规范开展农业设施抵押贷款、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等业务,逐步扩大规模。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