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431240号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0日
- 编辑:白其鹭
- 来源:
辽农建〔2025〕53号
李晓晨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省小浆果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小浆果病虫害防控现状
小浆果是我省农民致富的重要特色作物,2025年纳入十大农业特色产业。我省小浆果种类主要包括草莓、蓝莓、树莓、软枣猕猴桃、菇娘等种类。经济价值高、种植面积较小,种植区域相对集中,主要集中于辽东南地区。特别是丹东市土壤条件、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小浆果种植,“丹东草莓”享誉全国,“丹东蓝莓”已有赶超草莓之势,软枣泥猴桃种植也颇具一定规模,小浆果产业已成为丹东市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一)小浆果病虫害发生现状。随着连续多年的种植、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过度追求高产,小浆果的病虫害种类逐年增多,发生程度逐年加重,病虫害已经成为影响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草莓病虫害发生较重,经常受到白粉病、炭疽病、蓟马、二斑叶螨等危害;蓝莓经常受到根腐病、灰霉病、蚜虫、叶螨等危害,猕猴桃经常受到溃疡病、褐斑病及介壳虫等危害。菇娘的病毒病在部分地区发生很重。这些病虫害使小浆果果品质量和产量受到严重威胁,严重影响了小浆果产业发展。
(二)小浆果病虫害防控现状。当前,我省小浆果病虫害防控主要是依托种植户、合作社、农事企业等组织或个人开展防控工作,在部分地区有地方科技力量进行技术支撑。辽东地区在小浆果(如蓝莓、软枣猕猴桃等)病虫害防控中,初步形成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技术体系。通过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减少病虫害发生,通过推广套袋、灯光诱杀等物理措施降低虫害风险。部分科技特派员团队存在点对点指导农户开展病虫害防控的事例。一些地方科研机构通过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和产学研结合,推广小浆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户的防控能力。由于草莓等小浆果多年栽培导致土壤环境恶化,土传病害加重,部分农户尝试进行生物防治技术、蜜蜂授粉等技术应用,取得一定成效。
二、构建多元协同合作体系,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一)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丹东市政府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推广小浆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构建多元协同合作体系。一是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小浆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发,积极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二是深入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围绕小浆果病虫害绿色防控积极争取省级科技特派团,深入农村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帮扶、指导、培训,提升农民生产技术、解决生产难题,为小浆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帮助小浆果种植企业与省内外高效院所对接合作,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共同探索小浆果病虫害绿色防控相关技术。
(二)重视高效科技创新工作。省教育厅高度重视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大力开展有组织科研,布局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强化科技成果供给,组织“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增强高校科技成果供给能力。设立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对省属本科高校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稳定支持,支持沈阳农业大学、辽东学院等高校在昆虫学、病虫害防御策略、浆果遗传育种等领域开展基本科研立项,联合开展博士科研启动项目,将科研资源向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倾斜,真正让高校科研人员“精心、专心、潜心”于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工作,为培育国家级项目提供支撑。二是持续组织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连续两年实施辽宁“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围绕我省重点产业领域举办活动73场,吸引超过100所高校、2000家企业参与,累计发布高校科技成果5000项。2024年高校全年转化科技成果7395项,转化金额37.18亿元,其中合同转化金额达到100万元以上项目较2023年增长7.5%。
三、强化政策与培训支撑
(一)强化小浆果政策支撑。2024年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加强全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通知》,实施包括小浆果在内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要求各地提高对绿色防控工作的认识,将绿色防控工作列为植保工作的重要内容,优先选择粮食生产功能区、果菜优势区、农产品品牌基地等具有工作基础、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县(市、区),以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省林草局积极谋划组织专家团队深入调研我省小浆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情况,结合实际开展小浆果病虫害绿色防控相关的标准与技术规范的研发,进一步指导和推动小浆果产业发展。丹东市制定和发布《绿色食品草莓生产技术规程》DB21/T 3037—2018、《日光温室草莓低温短日促早熟技术规程》DB2106/T 008-2023等关于小浆果生产的技术标准,详细规定草莓生产的产地环境、土壤消毒、品种选择、定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以及包装、贮存、运输等,有效指导草莓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二)加强小浆果种植技术推广。2024年,丹东市结合基层农技推广、化肥农药减量、蓝莓科技小院等项目,邀请辽东学院、沈阳农业大学、省农科院、辽宁草莓研究院和各类小浆果协会的多名专家,开展小浆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共培训小浆果种植户300余人次。省林草局积极申报小浆果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未来将依托该实验室开展小浆果病虫害绿色防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全面促进相关成果转化和推广。组织开展与小浆果病虫害绿色防控相关的学术研讨会与技术交流活动,完善防控支持体系。重点支持小浆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发项目立项、实施,以成果为小浆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鼓励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小浆果种植基地,开展现场技术指导与培训工作。谋划搭建交流平台,发布病虫害防治技术、监测预警信息等,方便种植户与科研人员沟通交流,推动信息共享与技术合作。
四、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打造绿色防控示范基地
(一)加大对小浆果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是加大培育龙头企业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坚持优先推荐本地成长性好、规模相对大、新增生产性投资多、与本地农民联结紧密、带动本地农民增收的企业;优先考虑辽宁省做强农业“土特产”重点任务,支持草莓和蓝莓等小浆果产业精深加工发展。按照以上原则及国家指标要求,递补推荐了凤城市的颐辉(丹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1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实现优胜劣汰,良性循环,壮大“链主”企业。二是建立完善特色产业工作机制。建立了“厅内专班+专家组”工作机制,出台《辽宁省推进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重点推动辽东绿色经济区发展草莓、蓝莓等特色产业。三是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强镇申报。组织丹东市申报2025年国家草莓产业集群项目,支持建设精深加工基地。向农业农村部推荐抚顺县后安镇、凤城市通远堡镇、岫岩县红旗营子乡申报农业产业强镇,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当地产业升级。
(二)鼓励企业认证绿色食品,打造绿色防控示范基地。一是鼓励企业认证绿色食品。丹东市已有25个小浆果产品成功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其中,东港草莓9个,蓝莓1个;凤城草莓1个,蓝莓6个,软枣1个;宽甸蓝莓1个,软枣猕猴桃4个;振安蓝莓1个;振兴软枣猕猴桃1个。对于踊跃参与优质农产品质量认证的企业,在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辽宁省生态农场评价、辽宁优品评选等活动中,均予以优先推荐;对于拥有证书加持的企业产品,积极推荐其参加省级以上规模的农展会。二是打造绿色防控示范基地。从2020年起,丹东市开展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建设草莓、蓝莓绿色防控示范基地6个,绿色防控技术示范面积4000亩次,示范推广黄蓝板防控蓟马、蚜虫、粉虱等,捕食螨控制红蜘蛛,绿僵菌、乙基多杀菌素防治地下害虫、蓟马等,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甘蓝夜蛾、斜纹夜蛾等。
四、加大对企业的补助与支持力度
一是补助小浆果生产企业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从2020年开始,丹东市累计利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专项资金80万元,建设草莓、蓝莓的病虫害绿色防控试验示范基地6个,示范面积4000亩次。二是对绿色食品认证企业给予资金扶持。丹东市对于新认证以及持续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产品,均给予合理的资金补贴扶持。2024年,补贴标准为2500元/个,共发放补贴资金4.9万元,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激发了其参与认证的积极性。三是2024年省农业农村厅统筹安排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项目和其他项目,用于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工作,各市也要积极争取本地财政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实现资金和项目汇集,集中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和推广工作,推动绿色防控工作的快速发展和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按照您提出的建议,省农业农村厅将继续推进小浆果病虫害绿色防控相关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增加田间监测点和智能化监测设备,构建智能物联网。加大在小浆果等特色作物特色产业上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投入,如各种智能测报灯、性诱监测仪、小气候仪等监测设备,形成利用物联网、图像光谱技术构建的病虫害实时监测网络。二是进一步强化科研人员技术指导,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科研、教学、推广、绿色防控产品企业参与,开展大下乡、大指导和大培训,扩大科技特派员覆盖面,病虫害发生防控关键时期、针对极端天气(如水涝)提供定制化防控预案,通过新媒体(如抖音、微信)普及防控知识。三是进一步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针对不同种类的小浆果,根据其生长特性、抗病虫性的人不同,扩大天敌(如赤眼蜂、草蛉)和微生物制剂(如白僵菌)的应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优化温湿度调控、灯光诱杀、性诱等技术,降低病虫害危害。
(二)进一步强化病虫害防控全程管理。一是推进绿色防控技术标准化,制定小浆果病虫害系列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和全产业链绿色生产管理规范。实行从种植、采收、储运等全链条病虫害防控。二是强化品牌建设,实行优质优价,确保绿色防控技术产品的高附加值。结合残留检测、质量监测、无损检测、冷链物流等技术提升果品质量,通过区域公用品牌(如“东港草莓”)扩大市场影响力。
(三)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省教育厅将进一步发挥高校基础研究、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以项目为载体,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不断强化小浆果产业领域产学研合作,为促进小浆果病虫害防控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我省小浆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四)进一步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加大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在小浆果病虫害绿色防控上的支持力度。病虫害前期绿色防控投入大,通过试验示范等措施,扩大绿色防控覆盖率,针对绿色防控技术在财政上予以补贴和倾斜,在科技上立项支持病虫害防控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同时,小浆果生产也面临着极端气候导致的病虫害加重风险,探索农业保险机制,减轻农户损失。
联系人:战瑞
联系电话:23448826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