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431244号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0日
  • 编辑:白其鹭
  • 来源:

辽农建〔202567

刘翔云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辽宁海参产业建设的建议收悉,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海参产业发展现状

  我省海参产业发展起步较早,“辽参”已成为我国海参的代表和优势特色产品,是全国水产第一公用品牌。已经建立了海参育苗、养殖加工和品牌建设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2023年,全省海参养殖面积283万亩,占全国65.4%,产量11.4万吨,占全国38.9%,产量和规模均居全国第1位,一产产值10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500亿元。我省现有海参加工企业约430余家。海参加工产品包括干海参、即食海参、盐渍海参(拉缸盐海参)以及海参胶囊、口服液和酶解产品等其他精深加工产品。

  二、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明确工作方向。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我厅成立工作专班,组建海参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制定《辽宁省海参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5-2027年)》,提出7项重点任务22项主要举措,从种质保护、苗种繁育、养殖生产、精深加工、科研攻关、品牌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和金融保险支持等方面,全链条推进海参产业发展。

  二是坚持差异规模化发展。根据海参养殖方式、养殖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生产模式养殖区域,打造底播养殖优势区、池塘养殖优势区、网箱养殖优势区三是坚持锻长板补短板。围绕我省海参产业规模大、产品品质好、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优势,以及加工业相对薄弱、品牌优势发挥不足等短板,从发展适度规模、提升单产水平、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品牌保护、强化种业创新、巩固拓展市场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二)推进绿色健康养殖,为全产业链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一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提升种业支撑能力。组织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海洋大学,对全省自然海域刺参种质资源进行普查评价,明晰辽宁海参种质资源状况。二是开展苗种繁育推广,提升良种覆盖率。在海参养殖优势区,产业技术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扩大省级以上刺参良种场苗种覆盖范围,提高良种覆盖率。三是加强技术指导,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组织专家深入主养区开展养殖与育苗技术宣传、培训和推广服务,开展海参池塘养殖、环境调控技术、病害防控等等技术服务。

  (三)培育龙头企业,拓展海参加工产业链条。一是建立重点企业目录。以规模以上重点骨干企业为引领,围绕苗种繁育、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品牌宣传以及联农带农等重点任务,共同推动海参产业发展。鼓励开展创新攻关,研发解决关键共性问题。二是建立重点项目清单。依托瓦房店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海参产业园),建设海参加工集聚区,开发新产品,优化加工工艺,完善加工体系,延长产业链,创新研制高附加值精深加工品类,推进海参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升级发展。三是强化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加强产学研合作,依托大连工业大学体系团队联合重点骨干企业,研发海参新产品。

  (四)加强品牌宣传,扩大辽参影响力。一是打造海参品牌体系。坚持辽参一盘棋,省、市、县分工负责,各有侧重,打造海参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建设“1+4+N”品牌体系,即辽参+大连海参、瓦房店海参、长海海参、葫芦岛海参+等企业品牌。制定完善地理标志产品使用管理办法,规范公用品牌管理。二是加强产品溯源管理。推广大连海参原产地立体溯源系统,发挥辽宁省渔业协会等团体作用,加强质量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使用辽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宣传。在北上广等一线销区城市高铁枢纽和京沈动车,宣传辽参区域公用品牌。在抖音、B站、小红书、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辽农优品官方宣传账号,制作发布海参生产过程、产品故事创意短视频。以产销对接活动为载体,推广海参等辽宁特色农产品。设立京东辽农优品官方辽宁特产馆,为海参优质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提供品牌消费场景。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我们高度重视您的建议,今后将进一步加强生产优势区建设,主要包括加强海参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养殖优势产区;进一步推进产品精深加工,主要包括推进加工设施改造升级、丰富加工产品品类。加大科研攻关力度,主要包括研发创新技术模式、建立海参标准体系、强化产业技术服务;持续打造辽参区域品牌,主要包括推进辽参品牌建设、加强辽参溯源体系建设、讲好辽参历史文化故事。

  感谢您对我省海参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以更务实的举措推动我省海参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诚盼您继续监督指导,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人:娄斯艺

  联系电话:024-23447609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