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431316号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0日
  • 编辑:白其鹭
  • 来源:

辽农建〔202565

姜凤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北方蛤苗繁育基地的建议收悉,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蛤仔基本情况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蛤仔生产国,养殖产量占世界90%。辽宁省是我国最大的蛤仔养殖和出口基地。蛤仔产业在我省海水养殖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促进农民增收和推进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辽宁省主养的蛤仔产量为176万吨,居全国第一位,约占全国蛤仔产量42%,由于特定的气候条件,辽宁出产的蛤仔品质上乘,已成为市场畅销的大宗海鲜产品,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市场潜力巨大,其产业健康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优质蛋白需求、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辽宁省贝类养殖产量具有绝对优势,但贝类苗种产量仅为572.30亿粒,仅占全国贝类苗种产量的1.41%。其中,扇贝、牡蛎等养殖苗种基本可以自给,而占海水养殖贝类产量60%的蛤、蚶、蛏等滩涂贝类养殖苗种几乎全部依赖南方。据初步统计,仅辽宁每年购买南方蛤仔苗种费用达16-20亿元。由于南方全年气温较高且稳定,苗种繁育及饵料培养能耗低,苗种价格较低,具有较大优势。但南方苗种在北方养殖时由于长途运输、低温环境适应能力弱等因素,导致养殖存活率低等问题制约蛤仔养殖产业发展。

  二、发展现状

  我厅专项渔业补贴项目支持大连海洋大学、国家贝类产业体术体系滩涂养殖岗位团队,针对我省蛤仔产业面临的种质资源状况不清、良种覆盖率低、养殖苗种严重依赖南方等关键问题,深入开展蛤仔苗种本地化关键技术研发,高质量建设蛤仔种质资源保存与良种培育科研平台,创新建立政府+高校+企业的贝类繁育基地合作模式。项目成果在辽宁沿海转化应用,将打破我省南苗北养的蛤仔养殖行业的困境,实现蛤仔北苗北养跨越式转变,使蛤仔种苗新质生产力成为辽宁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助推辽宁企业跻身国家水产种业领军企业,为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需求提供水产种业保障。

  (一)深化本地化技术研发,破解产业瓶颈

  突破蛤仔苗种本地化技术瓶颈,形成本地驯化+良种选育+野生利用三位一体技术体系。建立基于驯化原理的苗种本地化技术,在盖州松春水产有限公司5000亩池塘采用虾尾水-微生态制剂水质调控与藻类定向培养技术,开展蛤仔池塘中间培育。本地化苗种在丹东东港养殖一周年存活率比非本地化苗种提高18.22% ,生长比非本地化苗种提高17.52%。在大连庄河18000亩水深小于3m的浅海养殖示范区进行斑马蛤2养殖效果监测。2周年结束时的平均壳长达到41.00mm,存活率达到63.75%。标志斑马蛤2在北方水深小于3m的海域能够安全越冬,底播养殖获得成功,斑马蛤2可以作为推进蛤仔苗种本地化的理想载体。系统开展辽东湾、莱州湾等海域蛤仔野生苗种资源调查,建立基于遗传多样性保护和养殖容量管理的苗种疏密技术-换区养殖模式技术体系。在丹东东港42000亩海域构建莱州野生蛤仔天然苗种换区养殖模式,养殖存活率比非本地化苗种提高67.00%

  (二)强化种质创新与良种培育,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研发蛤仔连芯1育种基因芯片。对丹东和庄河养殖蛤仔群体进行了溯源及鉴定,为丹东泰宏蛤仔MSC渔场认证和《东港市菲律宾蛤仔养殖苗种异地转移管控计划》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芯片能够准确识别蛤仔南、北方群体,用于群体遗传分析,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种质资源调查评估等。建立了一套适合蛤仔的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并通过酶活力测定、超微结构观察、受精实验等评价冷冻精子质量。建立了涵盖蛤仔25项形态指标、18项生理参数的"表型-基因型"联合评价模型,为蛤仔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大连海洋大学已成功构建宽壳蛤仔全同胞家系39个。突破壳宽蛤仔与杂色蛤仔杂交技术培育杂交苗种;加强蛤仔种质资源评价,重点筛选适应环境气候变化的优质抗逆蛤仔养殖良种,培育了八方来财蛤、红蛤、山水画蛤等多个新品系,为蛤仔优质、生长、抗逆新品系选育提供种质材料。 

  (三)推进北方蛤苗繁育基地建设与服务体系,促进成果转化

  在服务产业发展方面,对接丹东东港、营口盖州、大连庄河等辽宁蛤仔主产区企业,持续推进北方贝类种业基地建设。一是大连海洋大学与盖州市松春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联合建立大连海洋大学贝类良种繁育基地,并与企业签订技术开发合同,开展菌、藻、贝虾尾水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研发,目前滩涂贝类技术团队技术骨干和研究生正有序驻场开展工作。二是加快推进丹东校地会商合作项目落地。东港市和大连海洋大学校地双方将以北黄海贝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快校地校企科技成果转化进程,依托东港市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学校共同融入辽宁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改扩建大连海洋大学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滩涂养殖岗位实验室,实验室包括蛤仔亲贝暂养室、苗种繁育室、环境胁迫室、水处理综合实验室、分子育种室、微生物研究室、细胞学研究室等。四是依托科技平台,密切监测滩涂贝类养殖环境动态,针对赤潮、高温等自然灾害,迅速提出防灾抗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建立完善蛤仔养殖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为蛤产业稳产、增收提供支撑。对丹东大鹿岛蛤仔养殖海区养殖环境进行周年监测与调查,建立了帕金虫与弧菌病原菌快速检测技术,为企业提供了《丹东大鹿岛海区帕金虫周年检测报告》《丹东大鹿岛海区赤潮现象调查报告》《丹东东港海区菲律宾蛤仔黑鳃现象调查与水质分析报告》。

  三、下步打算

  感谢您对我省北方蛤苗繁育基地建设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种业支撑,开展菲律宾蛤仔土著种的种质创制,培育推广优质、高效新品种,特别是适宜北方气候条件的生长速度快、出肉率多、抗逆性好、抗病力强等单一性状或综合性状良好新品种。开展本土繁育技术创新与优化建设苗种繁育基地,提高苗种供应能力,实现土著种群资源有效恢复和苗种本地化。

   人:娄斯艺

  联系电话:024-23447609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