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431347号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0日
- 编辑:白其鹭
- 来源:
辽农建〔2025〕60号
王俊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秸秆露天焚烧管控和综合利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省高度重视秸秆露天焚烧管控和综合利用工作,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农用为主、五化并举”的利用格局和“疏堵结合、以用促禁”的工作局面已经形成,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高位引领,强化部门协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秸秆露天焚烧管控和综合利用工作,多年将两项工作写入政府报告,将秸秆综合利用列为辽宁省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美丽辽宁建设重点任务并考核。加强部门间协同,印发《辽宁省关于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实施方案》对标国家重点任务,提出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高值化利用;印发《辽宁省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工作协调机制》各部门形成合力进一步推动我省秸秆回收利用;印发《辽宁省2024年循环经济发展工作要点》持续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积极组织参与北方地区冬季取暖竞争性立项项目,沈阳、盘锦、营口、阜新等四市先后纳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修订《辽宁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明确秸秆露天焚烧管控和综合利用内容;印发《辽宁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推进精准划定秸秆禁烧区域;省农业农村厅和省生态环境厅共同印发《辽宁省秸秆焚烧管控和秸秆综合利用协作机制》《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作物秸秆还田离田和禁烧工作的通知》加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工作合作;颁布实施《辽宁省黑土地保护条例》统筹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黑土地保护项目实施。
(二)做好秸秆项目,推进五化利用。按照“既衔接配合,又避免重复”的原则,统筹衔接秸秆综合利用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农机深松整地等项目实施,发挥项目合力。一是2016年以来,我省利用中央财政资金,累计在134个县(市、区)持续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覆盖44个县(市、区),在重点县分类分区域规划了沃土模式、产业化模式和能源化模式。实施“秸秆变肉”行动,秸秆沃土行动,农村清洁取暖行动,推进秸秆基料化、原料化高效利用,提高秸秆高值化、产业化利用水平。二是强化黑土地保护开展秸秆还田。积极争取省财政资金支持,以黑土地保护项目为载体,对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实施秸秆还田进行补助,鼓励、引导实施耕地用养结合,促进了秸秆资源化利用,提升了耕地质量。2021-2024年,累计落实中央财政和省财政黑土地保护项目资金12亿元,推广玉米秸秆粉碎深翻还田、灭茬浅旋还田、水稻留高茬翻压还田等技术措施1960万亩次,提高了农民实施秸秆还田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黑土地质量。三是按照国家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两新”相关资金政策,支持秸秆资源化利用为主的农业循环经济项目,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024年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秸秆纤维素废塑料综合利用建设项目,补助资金1410万元。四是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农机补贴力度,在制定2024-2026年辽宁省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机具种类范围时充分考虑我省实际,将全国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内秸秆全量还田机具品目(埋茬起浆机、灭茬机、秸秆还田整地机播种机、秸秆粉碎还田机)全部纳入我省补贴机具种类范围。
(三)坚持科技支撑,强化技术保障。组织中科院生态所、省农科院、沈阳农大等多个科研单位与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合作,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创建了黑土地保护“辽河模式”等一批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模式。针对旱作农田地力下降、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差等问题,突破了玉米秸秆集行大量(部分)覆盖还田免耕宽窄行种植关键技术。针对旱作农田土壤有机质与养分库容低、土体结构与功能不协调等问题,突破了玉米秸秆部分覆盖还田苗带浅旋种植关键技术。针对旱作农田侵蚀严重、干旱少雨、地力下降等问题,突破了玉米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免耕二比空种植关键技术。针对旱作农田温度冷凉、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突破了玉米秸秆高留茬还田原垄免耕播种关键技术。累计推广秸秆还田配施秸秆腐熟剂技术760万亩,在秸秆快速腐熟技术研究应用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经过努力,我省秸秆炭基肥利用增效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技术,我省研发的秸秆直燃锅炉技术作为典型在全国推广。我省“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主推技术,9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入选2024年度辽宁农业主推技术。秸秆综合利用地方标准达到38项,标准体系已经基本建成。
(四)培育利用主体,推进社会化服务。加大秸秆市场化主体培育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秸秆利用,2025年,我省与中国能建集团签订沈阳风光制氢融合生物质绿色甲醇油基地项目协议,意向投资320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利用秸秆300万吨,可进一步利用我省及周边省份秸秆。经过发展,我省规模化秸秆利用主体达到1254家,秸秆离田产业化水平东北地区最高,市场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积极引导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秸秆收获、秸秆还田离田和秸秆五化利用等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高秸秆收获利用效率,打通秸秆市场化运营最后“一公里”,推行“社会化服务组织—订单—农户”模式,培育壮大“秸秆经纪人”队伍。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从事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通过托管服务等方式,让农民足不出户完成秸秆收获,让秸秆变成了农民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同时提升了秸秆收获利用质量与时效,实现双赢。
(五)精准管控秸秆焚烧,有序组织残茬处置。我省与生态环境部卫星中心开展合作,通过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监控我省秸秆离田情况,对离田进度慢的地区进行通报,督促地方加快秸秆离田,从源头避免秸秆露天焚烧。推动各市依法依规划定秸秆禁烧区,禁烧区内严禁焚烧秸秆和残茬;禁烧区外,在气象条件不利时,禁止焚烧秸秆和残茬。采取天、空、地一体化监管,利用卫星遥感监测秸秆火点情况;通过209个秸秆监控站,监控6000平方公里重点区域,及时发现、处理火点;组织执法人员开展地面巡查和异地现场督导,及时处置发现的火点。对禁止焚烧期间核实的火点,严肃追责问责。有序组织残茬处置。在气象条件较好时段(即风力大于2级且小于5级,且空气质量为优或良;未来1天有冷空气或未来8小时后有降雨的有利大气扩散的条件;受强冷空气影响的当日或第2天,三者之一),各市可组织县区有序焚烧残茬,制定焚烧计划、工作流程及保障机制,焚烧时段加强现场监管,做到令行禁止。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推进秸秆五化利用,扎实开展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提升秸秆产业化利用水平。二是着力构建秸秆产业化利用长效机制,突破一批关键性技术难题。三是继续推进精准划定秸秆禁烧区,科学有序处理秸秆残茬。四是继续加强宣传引导,发动农民群众科学合理利用秸秆,变废为宝。
联 系 人:丁宁
联系电话:13998830366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