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431372号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0日
- 编辑:白其鹭
- 来源:
辽农建〔2025〕78号
张艳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现代化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标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围绕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我省农业现代化进程,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建立省级农业大数据平台
建设辽宁省乡村振兴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项目(一期),总投资3913万元,旨在打造全省农业农村“智慧大脑”、涉农数据资源“共享中枢”。项目依托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公共平台基座,整合省农业农村厅原有业务系统,建设我省涉农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逐步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协同联动、高度集成”的全省农业农村大数据“1+3+N+1”体系,建立了1套数据标准体系。当前,平台按照农业农村数据标准体系,整合了我省农业农村领域多源异构数据资源,完成数据采集、清洗、融合及标准化治理全流程建设。累计建成主题数据库22个,归集数据表1807张,形成结构化数据总量2.1亿条,将辽宁省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村经济等10大业务条线相关系统的数据进行对接与整合。
二、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
聚焦生物育种与智慧装备两个短板弱项。在生物育种领域重点突破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等前沿技术,创制抗逆高产的新品种。在智慧装备领域,推进智能农机、农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研发等。拓展无人机应用、智能农业装备、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平台等农业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拓展生物育种、区块链溯源、生物合成等新兴技术的应用领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农业园区建设,打造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孵化基地。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能力。通过“揭榜挂帅”和“带土移植”等,引进更多水平一流的、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通过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兴辽英才”等,瞄准农业技术发展前沿,培育一批高端科技人才。
三、促进农业产业链发展
完善培育龙头企业机制,坚持优先推荐本地成长性好、规模相对大、新增生产性投资多、与本地农民联结紧密、带动本地农民增收的企业;优先考虑辽宁省做强农业“土特产”重点任务,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特色产业发展。完善集聚区基础设施提高承载能力,重点支持全省25家集聚区的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围绕产业布局和项目需求,规划建设污水处理等项目,提升集聚区公用配套设施水平。建立完善特色产业工作机制,出台《辽宁省推进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重点推动辽东绿色经济区发展柞蚕、蓝莓、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持续打造1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7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2021年起,我省主动承接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在北方地区优先开展生态农场培育建设工作,积极主动深挖我省生态农场产业及优秀农场,推动我省乡村农业绿色发展。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国家级生态农场29家、省级生态农场80家,国家级生态农场数量处于全国前十、北方地区前列。我省生态农场类型包含种植、养殖、种养结合型,农产品品类丰富、品种齐全,涵盖粮食、蔬菜、水果、海产、畜禽、中药材等20余个品类,70余种。同时,将我省生态农场的技术模式集成创新为“稻蟹”立体种养等6种生态技术模式。此外,我省积极探索生态农产品价值转化路径,现已形成农文旅融合、农业生态修复模式等6种生态农产品价值转化模式,其中盘锦光合蟹业生态农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五、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近几年,中央和省财政加大了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支持力度,我厅每年都制定项目实施方案,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方式,引导经营主体完善自身制度建设,提高发展质量。据统计,2020年以来,省以上财政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资金累计达到18234万元,其中,今年安排1592万元,全省每年有近10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享受政策。
(二)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2024年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3.25亿元,有2100个专业服务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服务主体向55.6万小农户提供“耕、种、防、收”服务。今年,继续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拟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多环节生产托管服务,探索在丘陵山区开展托管服务,引导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由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延伸。
六、提供坚实资金保障
省财政筹措下达资金79.2亿元,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惠农补贴政策,继续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充分调动和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于2021年设立农产品深加工补助资金,截至目前共下达资金9.1亿元,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重点围绕粮油、畜禽、水产、果蔬、饲料等产业,采取贷款贴息、投资补助、以奖代补、定额补助等方式,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和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产品优势区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特色化品牌,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有效提升白羽肉鸡、小粒花生、桓仁山参、凌源花卉等区域农产品的品牌价值。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一是以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以特色产业发展为引领,以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装备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发展包括日光温室、连栋温室和植物工厂以及不改变耕地地类的拱棚、塑料大棚等的设施种植业,发展集约化工厂化设施的畜禽养殖场等设施畜牧业,发展标准化池塘、工厂化循环水和深远海养殖渔场、沿海渔港等的设施渔业,发展产前的集约化育苗、产后的冷藏保鲜、冷链物流和仓储烘干等的公共服务设施。二是围绕建设农业强省和食品工业大省,建设一批大田种植类、园艺作物类、畜禽养殖类、水产养殖类、农业服务类的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和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聚焦农业产业链,开展产业数字化改造,涵盖育种、种养殖、深加工、冷链物流、销售等全环节数字化应用。三是加快建设全省乡村振兴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农业数据整合、交换、共享,构建农业领域大模型,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强化金融科技赋能,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抓好农民数字和科技素养培训,打造高素质创新型劳动者队伍。
联 系 人:韩斌
联系电话:15840350923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