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委对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015号关于辽宁省农业、林业、渔业、养殖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理的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6日
  • 编辑:农业厅办公室审核员一
  • 来源:

  辽农建〔2018〕50号

马廷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辽宁省农业、林业、渔业、养殖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理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推进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一是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按照《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公告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81号)要求,我省的辽阳胜达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列入符合国家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培育行业骨干企业,提高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化发展水平,规范并引导我省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二是培育一批行业骨干企业,推进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模化发展。加强环嘉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资源再生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建设,发挥示范工程引领带动作用,提高再生资源行业整体水平,探索产业发展新机制、新模式,积极培育行业骨干企业。 

 

  二、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建立垃圾治理收运处理体系。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处理,完善垃圾收集转运和集中处理设施布局。条件允许的乡村以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为垃圾治理模式,其他乡村因地制宜,建立和完善切合实际、管用的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收集、运输、处置体系。二是健全村庄保洁制度。400人左右配备1名保洁员,有序开展农村保洁工作,有的地区将县城环卫队伍清扫范围扩展到城郊和乡村,有的市、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保洁公司清扫农村垃圾。三是落实经费保障。保洁员工资及运行维护经费已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分担。年度经费原则上按农村居民每人30元标准,其中省以上财政承担40%,市财政承担30%,县财政承担30%四是推广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选择有代表性的县(市、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减少后续运输处理压力,探索符合我省的可行性垃圾分类减量技术,形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长效机制。五是加强宣传。采取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栏以及村规民约、红黑榜等多种形式,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激发干部群众工作的积极性。 

 

  三、控制林用农药安全风险和重大危险源,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进一步降低林用农药使用、储存等环节的安全风险,根据《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林业行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办改字〔201713号)的有关要求,我省2017年制定《辽宁省林用农药安全使用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辽林明电〔201762),下发到各市,加强了整治,要求切实落实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加强林业行业危险化学品安全治理工作,促进林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四、强化渔业标准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水产健康养殖,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2017年,我省进一步强化渔业标准体系建设。一是成立了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辽宁),推动全省海洋渔业标准体系建设。二是编制了《2010-2017年渔业地方标准台账》,为今后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三是发布实施25个水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并加大对水产品标准化宣传培训和应用的推广力度,水产生产经营主体安全意识和质控能力明显提高。四是积极配合省质监局清理、废止与海洋渔业绿色发展不相适应的标准和行业规范,倡导行业标准整合精简,重点开展渔药残留、冷链物流、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等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 

 

  持续推进水产健康养殖。一是渔业发展示范创建不断规范。创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0家,对2017年底前到期的103家进行了复查,建立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台帐500余家。二是优势品种引进更新改良取得成效。实施22个水产优势品种引进更新与改良项目,建立台帐126个;对2011-2016年项目实施效果评估,培育筛选出抗逆性强、生长快、具有一定市场潜力、适应本地区推广的优势品种29个,具有发展潜力储备品种25个;全省水产种质资源基因平台基因库建立62个物种基因档案,截至目前已建立306个。三是水产原良种场建设初具规模。修订下发了《辽宁省省级水产原良种场认定办法》,全年认定省级水产原良种场3家,对2017年到期的23家开展了复查认定,复查通过18家;建立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台帐97家;通过推进健康养殖和培育优势品种,极大的减少了渔业投入品的使用。 

 

  坚持问题导向,依法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执法工作。2017年,完成各级各类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4508批次,产地水产品合格率达到99%。深入开展三鱼两药专项整治和异地交叉执法检查,强化对渔业投入品的监管,严厉打击了违法违规行为,从源头上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 

 

  五、制定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积极争取资金,抓好项目实施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制定出台了《辽宁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2017-2020年)》(辽政办发〔201792号),明确了工作目标,进一步落实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省政府成立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畜牧局等12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统筹协调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 

 

  积极争取资金,抓好项目实施。一是按照《辽宁省2015-2017年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标准化生态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省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共投入3亿元,扶持600个规模养殖场实施粪便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升级,取得显著成效。二是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工作,整县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法库县、海城市、北票市被农业部评为第一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启动阜蒙县、彰武县、朝阳县、建平县、建昌县和黑山县第二批创建工作。三是农业部、财政部确定我省凌海市、瓦房店市、兴城市、海城市为2017年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县,每个县获国家项目资金3650万元,共获得1.46亿元;台安、阜蒙、北票、黑山、彰武、建平6个县(市)实施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6个项目县共获得国家扶持资金3.091亿元。 

 

  六、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减少农田残膜污染,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一是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为减少农药废弃包装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我省部分地区从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方式、补贴政策和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其中,沈阳市和大连市分别从2016年和2018年起开始组织实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分别为65万元和100万元,用于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运输和销毁工作。沈阳市20162017年共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瓶(袋)320万余个,总重量82.2吨,回收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均由环境保护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沈阳)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置。两市试点工作的开展,有效减轻了本地农药包装废弃物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为全省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提供了参考模式。 

 

  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实行农药生产许可和经营许可,许可条件中对农药生产经营企业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的制度和相关设施作出了具体规定,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在受理审查农药生产经营许可工作中重点加强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制度和设施的考核,对于不符合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条件的生产经营企业坚决不予核发农药生产经营许可,从源头上促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目前,全省已受理农药生产许可6件,核发1件;受理农药经营许可15件,核发5件。 

 

  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同时也明确了农药生产经营企业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责任和义务,规定农药使用者不得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河道内丢弃农药包装物等。201712月,国家环保部牵头起草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中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监督管理的相关职责部门、农药生产经营使用者的责任、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贮存、处置以及回收处置费用等作了明确规定,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的监督管理提供重要法律依据。我省已于201815日反馈了相关修改意见,目前正式管理办法尚未出台。下一步,待正式管理办法出台后,我省将严格执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政府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共同治理我省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问题,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文明。 

 

  二是减少农田残膜污染,开展农用地膜回收试点示范项目2015年起,农业部在我省的阜新市阜蒙县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评价试验工作,确定2种覆膜作物(玉米、花生)、5种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确定一种覆膜作物(花生)开展了3种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示范工作,示范面积100亩。 

 

  为减少农膜残留污染,提高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经与省财政厅沟通,同意我委于2018年开展农用地膜回收试点示范项目。具体开展的工作包括:标准地膜推广应用试点示范。利用差价补贴的形式,对标准地膜进行推广应用,实施面积1万亩。机械化废弃地膜回收技术试点。全省选择地膜覆盖面积较大的2个县,每个县选择1个有代表性的乡镇,采取人工和机械两种残膜回收方式进行地膜回收。地膜替代产品试验示范。在典型区域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和非降解地膜对比试验及应用示范,进一步探索废旧地膜污染治理的新思路、新途径。废旧地膜残留定点监测试点,及时了解地膜残留情况,为合理确定治理措施提供依据。地膜使用技术与废弃地膜回收技术宣传培训,提高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环保意识。 

 

  三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2015年起,省农委按照农业部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有关要求,围绕精、调、改、替四条技术路径,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高效控量施肥新技术推广、主要作物控减施肥与手机信息化服务新技术推广等项目,促进化肥减量增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不合理施用。据统计,2016年至2017年,全省化肥使用总量累计减少17.2万吨(实物量),约减少400万条化肥包装袋使用。2018年,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绿色发展工程,省农委研究制定了《辽宁省2018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提出调优结构、精准施肥、有机肥替代、提升耕地质量等重点工作,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旨在在强化技术支撑的同时,完善制度保障,以逐步转变农民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不合理施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 

 

  2018年6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