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委对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047号关于有效化解我省粮食生产结构性矛盾的若干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5日
  • 编辑:农业厅办公室审核员一
  • 来源:

  辽农建〔2018〕58号

付连舜、孙满柱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有效化解我省粮食生产结构性矛盾的若干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多角度调整我省粮食产业结构 

  (一)出台意见规划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2017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国办发201778号),为深入贯彻文件要求,推动我省粮食产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省农委会同省(中)直有关部门起草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17137号》)(以下简称意见),并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正式发布。  

  该意见分为7个部分,26项任务目标。一是总体要求。提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省粮食优质品率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粮食产业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7%左右,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88%,主食品工业化率提高到25%以上,与国家指标保持一致,粮食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二是培育壮大粮食产业主体。提出推进企业资源整合和战略重组,建立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国有粮食企业制度创新,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品牌优、技术装备先进、有核心竞争力、行业带动力强的粮食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成立粮食产业联盟,培育和发展粮食产业化联合体。三是创新粮食产业发展方式。提出发挥我省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打造一批粮油食品产业集聚区。开展仓顶阳光工程新能源项目、烘干塔节能改造项目试点,建立省级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体系。四是加快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提出适度发展玉米为原料的原料乙醇加工。鼓励饲料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开发新产品。五是强化粮食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提出创新要素向企业聚焦,加强营养健康、质量安全、节粮减损、加工转化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将粮食产业相关工种纳入职业培训政府补贴专业省级指导目录,开展粮食产业职业技能竞赛,提升粮食行业职工技能水平。六是夯实粮食产业发展基础。提出鼓励和支持东北粮网等粮食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加快我省优质、特色粮油产品标准和相关检测方法标准的制修订。七是完善保障措施。充分利用好现有资金渠道,建立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落实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促进地方粮油生产。统筹利用相关专项资金,支持粮食仓储物流设施、粮食流通产业项目、优质粮食工程等建设。管理使用好粮食风险基金,增强储备粮监管与宏观调控能力,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深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各项措施,落实粮食生产者补贴政策,保障种粮农民基本收益。实施农机补贴政策,对列入辽宁省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内的粮食烘干设备,可按规定享受农机具购置补贴。落实粮食加工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所得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和国家简并增值税税率有关政策。健全金融保险支持政策。完善玉米收购贷款信用保证金制度。积极运用支农再贷款,进一步拓宽抵(质)押等融资业务。鼓励商业性银行加大对粮食产业经济的信贷支持,推进贫困地区粮食产业发展,保障贫困人口在粮食产业经济中取得实惠和效益。 

 

  该实施意见在宏观上对调整我省粮食产业结构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为下一步出台各项政策措施提供了依据。 

 

  (二)科学调整我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 

 

  2016年以来,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关要求,我省大力推进以调减玉米种植面积为重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优质水稻、专用大豆、特色杂粮等优质粮食作物和花生、蔬菜、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先后出台《2016年全省种植结构调整补贴实施方案》、《2017年省级种植结构调整补贴工作指导意见》等扶持政策,争取近12亿元用于支持种植结构调整。两年累计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发展优质粮食和高效经济作物366.4万亩,有效地减轻了玉米库存压力、优化了种植结构、增加了优质农产品供应、提高了农民收入。 

 

  2018年,我省计划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面积60万亩,发展优质粮食和高效经济作物。目前,省农委根据各市调减计划,经科学测算,印发了《关于下达2018年种植业目标任务的通知》,将60万亩调减计划分解落实到各市,并制定印发了《2018年全省种植结构调整指导意见》,明确了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指导各地深入开展种植结构调整、提升种植业质量效益,为辽宁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我省种植结构调整。一是筹集15000万元,支持21个种植结构调整面积较大的县(市、区)实施耕地轮作100万亩,资金用于项目区开展玉米与大豆、薯类、饲草、杂粮杂豆及油料等作物轮作的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生产补贴。二是筹集资金29013万元,支持新建规模化设施农业小区(包括日光温室小区、冷棚小区)等,具体补贴作物(产业)及规模化的标准由各市确定。 

 

  (三)多措并举支持全省粮食产业发展 

 

  1.开展中国好粮油项目建设 

 

  根据国家粮食局优质粮食工程建设要求,我省印发了《辽宁省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辽农粮〔2017218号),2017年,确定中粮米业(沈阳)有限公司、盘锦鼎翔米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为省级示范企业,确定东港市、大石桥市和盘山县为示范县,共争取财政资金1.432亿元,用于项目建设。此外,按照国家粮食局要求,我省组织了两批中国好粮油产品遴选推荐工作。第一批共3家企业6个产品进入中国好粮油产品目录,第二批向国家推荐21家企业31个产品参加中国好粮油评审。项目实施后,能够大力提升我省优质粮食产业的品牌竞争力,提高全省粮食优质品率,促进农民收益增长,推动地区粮食加工业进一步发展。 

 

  2.推广粮改饲试点 

 

  2015-2017年,我省连续3年实施了国家粮改饲试点项目,项目规模逐年扩大。2015年我省3个县实施国家粮改饲试点项目、2016年为8个县(市、区),2018年在法库、康平、沈阳市沈北新区、海城、抚顺、义县、西丰、铁岭市经济开发区、阜蒙、彰武、建平等11个县(市、区)实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也由2015年的3000万元、2016年的8000万元,2017年增加至11000万元;3年分别完成优质青贮饲料作物种植面积22万亩、49.6万亩、62.2万亩,贮制青贮53万吨、149.6万吨、173.9万吨,均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我省的任务量。 

 

  3年来项目共惠及养殖场户2472个,增产增效效果明显,尽管2017年遭遇大旱,种植青贮玉米平均亩产仍接近3吨,与籽实玉米比较,亩均增收100元以上。奶牛饲喂青贮日均产奶量提高近3千克,饲喂肉牛、肉羊也具有一定增产效果。实施粮改饲试点项目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了种养业综合效益,有效拉动了牛羊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目标。 

 

  今年,我省将继续实施粮改饲项目,计划在沈阳、鞍山、抚顺、锦州、阜新、铁岭、朝阳等7市整市推进,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1000万元已提前下达。目前正在开展项目调研,待国家实施方案出台后,制定我省实施方案,全面实施2018年粮改饲项目。 

 

  3.支持粮食深加工业发展 

 

  省财政厅根据国家政策精神,在去年已实施深加工企业收购加工新产玉米基础上,继续实施此项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规定期限内收购入库加工使用2017年本省新产玉米给予定额补贴,通过政府资金的引导,调动加工企业入市积极性,扩大就地转化能力,缓解存量压力。 

 

  省发改委核准了铁岭燃料乙醇项目,将有效缓解辽北地区玉米库存压力。同时,按照国家的统一布局,继续大力推动其他地区的燃料乙醇前期工作。 

 

  二、建设粮食产后管理体系,落实藏粮于技战略 

 

  一是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广应用低温准低温等绿色储粮新技术,减少储粮化学药剂的使用,提高粮食品质和仓储水平。截至2017年底,全省粮食企业(含中储粮)应用环流熏蒸仓容1019万吨,应用粮情测控仓容3362万吨,应用机械通风仓容4125万吨,实现气调储粮仓容19万吨,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700万吨。2017年,省农委对本溪、辽阳、鞍山、盘锦、锦州、营口6个市的12家国有或国有控股的粮食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通过采取与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座谈交流、查阅相关资料待方式,最终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并在全省范围内积极推广。目前,省农委与财政等部门沟通,建议通过政府拨付专款等支持方式,改造地方储粮企业现有储粮仓房,达到密闭,易于应用低温准低温储粮技术,目标争取在全省范围内建设以低温绿色为核心的现代化粮食储藏体系。 

 

  二是我省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粮食局一规定两守则(即《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粮油安全储存守则》和《粮库安全生产守则》),一规定两守则全员培训为依托,在全省粮食行业积极推广安全储粮先进技术,实现科学储粮,无论是国有粮食企业还是民营粮食企业都要严格遵守,把粮食安全提高到战略高度。今年,为了建立健全我省安全储粮工作的长效机制,在国家实施的一规定两守则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粮食行业实际,组织省内中(省)直粮油仓储企业和省粮食科学研究所的安全生产、粮油仓储、质量检验等专家集中研究制定了《辽宁省粮食行业仓储企业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初稿)。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在全省推广应用,必将促进全省粮食企业安全科学储粮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是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按照国家粮食局的统一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在产粮大县中辽西北地区及省级贫困县(康平县、法库县、新宾县、义县、阜蒙县、彰武县、铁岭县、昌图县、朝阳县、北票市、喀左县)拟建立产业化经营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五代服务,促进粮食提质增效、节粮减损。另外,自2008年以来,我省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为农民建成科学储粮仓58万座,每年减少粮食损失5亿斤左右,农民年增收10亿元以上,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通过改建现有地方企业仓储设施,实现低温绿色储粮,规范各类粮食企业依法依规科学储粮,建立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实现产后节粮减损,构建现代化的粮食储藏体系,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三、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粮食科技创新体系 

 

  (一)充分发挥科研部门的资源优势,组织人才与各涉粮主体进行对接 

 

  一是依托省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组建了大豆育种及综合配套技术、花生育种与栽培研究、特色杂粮育种及综合配套技术和粮食加工与储藏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4个省级创新团队。团队围绕大豆、花生、特色杂粮和粮食加工与储藏等领域,承担和实施了一批国家、省级科研项目,为相关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品种保障和技术支撑。同时,培养了一批领域内的创新型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 

 

  二是围绕花生、粮食深加工等领域,组织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师范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2个省级科技特派团,派驻到阜新阜蒙、朝阳北票等地,推动当地花生、粮食深加工产业发展。特派团长期驻扎在农业生产一线,通过开展技术咨询服务、专业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推进了新品种、新技术在地方的转移转化,提高了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承接能力。 

 

  (二)完善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保障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紧紧抓住十三五国家加强质检体系建设的契机,积极主动作为,推动全省质检体系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全面落实质检机构的建设,包含所有涉粮县区及重要物流节点,做到质检机构全覆盖,同时必须保证每个质检人员的各方面待遇有保障,实验室环境条件必须满足当地主要生产粮种、经营品种、流通产品要能够全覆盖。我省目前检验能力基本上实现了国家所要求的各层级质检机构的检验能力要求,全省实现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的发展策略。 

 

  二是严格落实粮食质量安全责任制,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必有为、必作为的工作理念,保证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特别是在节日会议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全省各级质检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对各种政策性原粮、成品粮油进行拉网式质量排查,对各种应急供应的成品粮油逐企逐户进行摸排,确保企业常储常新常安全。同时注重抓好我省外调粮食的质量安全监管,做到批批有检验,车车有报告,责任到人,事故可追,进行全程可追溯监管。 

 

  四、加快粮食行业智库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 

 

  (一)加强人才兴粮的宏观指导 

 

  我省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人才兴粮的实施意见》(国粮发201886号)精神,正在组织人员,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为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二)以选才为基础,建好粮食人才队伍 

 

  2017年度,我省粮食行业共有从业人员总数57599人,其中在岗职工57158人,长期职工50493人,临时职工6665人,其他从业人员441人。从学历层次看:我省粮食行业共有研究生614人,大学本科6852人,大学专科10903人,中专9563人,高中及以下22511人。从年龄结构看:我省粮食行业人员35岁及以下13468人,36岁至4518018人,46岁至5414428人,55岁及以上4579人。从人员类别看:我省粮食行业共有公务员930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为518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为8560人,专业技术人员为9141人,工人为31344人。 

 

  为了保证粮食人才工作有序开展,在省市县三级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人才培养的宣传发动、综合协调、组织落实、检查监督等工作。一是引进人才。为了缓解粮食行业人才队伍只是层次偏低,年龄结构偏大的问题,我省通过和高校的合作交流,引进一批视野开阔、知识丰富、业务娴熟、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人才,为粮食事业科学发展建立了人才储备。二是尊重人才。与各市粮食主管部门联动,对粮食行业各类人才在政治上爱护、事业上支持、生活上关心,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的好,形成人才集聚效应。三是激励人才。加大与粮食企业的沟通,指导各型粮食企业建立健全公正客观、透明高效的人才评价激励制度,提高人才工作管理水平。 

 

  (三)以育才为重点,深入开展培训和鉴定工作 

 

  建立并完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制度,加强粮食行业人才的有关业务知识培训和奉献服务意识培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粮食行业培养大批懂科学、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一是依托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各类业务培训。紧密结合我省粮食行业发展特点和要求,制定科学的粮食人才培训计划,整合培训资源,突出培训重点,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2017年度我省全年共举办培训班4299次,培训46942人次;职工参加本单位及外单位培训13850次,参加统计培训4330人次。二是依托沈阳师范大学粮食学院,开设粮油仓储管理业务知识,粮油质量管理业务知识、涉粮政策法规解读、粮食企业安全生产与监督管理知识、成品粮油质量好鉴别阐释和粮食库存检查等培训课程,全面提高参加鉴定学员的基础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以用才为目标,引领人才队伍成长 

 

  一是选拔人才、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完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建立健全客观公正、透明高效的人才评价激励制度,建立以知识、能力、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考评标准。二是任用人才。挑选优秀人才加强技术钻研和业务操作,以点带面推进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加快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将人才放到岗位上锻炼成长,缩短人才孵化周期、实现工作与培养同步进行。  

 

   

 

   

 

   

                             

                             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 

 

                                       2018年6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