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对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119号关于积极推进我省“互联网+农业”的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28日
  • 编辑:农业厅办公室审核员一
  • 来源:
辽农建〔 2019 63

毛丹代表:

您的《关于积极推进我省互联网+农业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网普及度

1.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以来,我省连续多次向国家申报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光纤改造项目,累计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3704万元,完成全省11个城市3775个行政村的光纤升级改造工作,其中涉及贫困村501个,项目总投资91360万元。截止2018年底,项目建设工作已全部完成,全省11520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光纤接入,并具备12M以上宽带接入服务能力。普遍服务试点光纤改造项目,缓解了我省农村地区宽带安装难、网速慢、网络信号不稳定等问题,为农民享受信息通信便利、搭建农业信息化项目,提供了有力的网络基础支撑。

2.组织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2014年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启动以来,我省一直坚持整省推进思路,在各市县农业部门和运营主体大力协助下,截至2018年底,全省依托农村商超建设益农信息社9800个,约占全省所有行政村的86%以上。通过农村商超加挂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益农信息社牌匾,安装50寸触摸屏电脑、12316免费咨询电话、农行POS机或壁挂式转账机具等服务设施,植入移动、电信、保险等代办业务,广大农民群众切实体验到了互联网+农村带来的便利和快捷。农民群众可以依托益农信息社查询、发布信息,也可以网上下订单购物。益农信息社已逐渐成为农村信息集散地、便民服务点、电商新领域,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3.升级完善12316金农热线服务平台

根据网络、通信、视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农业可视化服务化项目的立项与实施,不断完善12316省级平台功能体系,打造了融语音、视频、短信等功能为一体的云平台。同时,依托全省农业信息体系队伍,促进12316向市、县、乡、村级延伸,截止2018年底,全省各级话务坐席达到183个,农业专家达到325人,年话务总量达到70万人次。建立起了一支服务规范、服务专业和服务高效的热线队伍,为全省农业农村提供综合性的信息服务,让农户通过12316热线获得贴心服务。

二、实施互联网+农业应用推广,提升产业信息化水平

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政发201574号)有关要求,我省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计划,各地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落实,加快了各类信息技术应用步伐。

1. 强化互联网+生产技术

按照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辽宁省设施农业发展规划(2018-2022)》,2018年全省新建日光温室和钢骨架冷棚9.3万亩。从玉米生产者补贴中调剂10%(近6亿元)资金用于扶持设施农业建设,其中省本级3亿元资金优先用于设施农业建设,引导和扶持社会工商资本参与高标准设施农业开发。鼓励规模小区棚室配套自动卷帘机、微(滴、喷)灌设备、机械放风设备等,鼓励建设高标准智能温室,推广物联网信息技术,实现温室环境和水肥一体化等自动控制,推动了设施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另外,基于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生产开展实时监测、自动饲喂、废弃物自动回收等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与畜牧业相结合,提高畜牧业生产经营效率,推进建设了自动化环境控制系统和数字化管理系统,配备电子识别、精准上料、自动饮水设备。

2.推广互联网+精准施肥

近年来,我省十分重视各类信息技术。2015年,我省开通了辽宁省测土配方施肥手机定位指导服务平台,正式启动测土配方施肥手机定位信息指导服务工作。农民可通过移动手机拨打12582,完成GPS地块定位,系统根据种植作物和目标产量,分析土壤成分,推荐施肥,以短信的方式直接反馈,实现了对农民的远程施肥指导服务,解决了农民由于不合理施肥,导致的土壤生态恶化、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是实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措施。目前我省已在33个县(市、区)开通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化服务,实现了对农户施肥的点对点服务。

3.开展互联网+新农民培训

发展互联网+农业需要有相应懂网络、用网络的新农民积极参与。为此,我们结合农业农村部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启动我省农民手机应用星火燎原计划,以农民生产生活的信息需求为导向,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帮助农民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智能手机,让手机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帮手,成为新技术新农民创业创新的好帮手。在各市及助力团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2017-2018年,在全省14个市开展了16场农民手机技能应用培训,累计培训星火种子超过2000人,培养出1400多位手机达人。通过组织农民参加农业部电子商务专题培训,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专题讲座、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研讨交流等方式培训,全面提升农民利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

三、充分发挥农业品牌效应,助力农村电商发展

1.大力发展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

农业品牌建设作为我省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农业品牌覆盖率和品牌价值不断提高。截至2018年底,辽宁名牌农产品达到218个,辽宁特产之乡10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90个,绿色食品企业491家,绿色食品标志产品1066个,有机农产品企业28家,产品88个。近两年,以打造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为重点,围绕北镇葡萄、大连大樱桃、鞍山南果梨等特色农产品,开展多种形式的品牌传播活动。其中,北镇葡萄全年共搭建了六条品牌传播途径,开展了五次大型品牌传播活动,众多媒体参与,特别是通过网络新媒体增加宣传力度,品牌知晓人数突破千万。实现了北镇葡萄在京东、淘宝、天猫等平台热销,仅2018年,北镇葡萄产业增收4.3亿元。

2.依靠品牌效益,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辽宁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辽宁省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开展深化农商协作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工作的通知》,这些文件的出台,为辽宁省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政策和组织保障。我省农业电商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结合当地农业品牌优势发展迅速,达到一定销售规模,呈现出自己的特色,商家数量和销售量都有大幅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省农产品网络销售额 58亿元 ,较2017年相比增长30%,农村网店达到15家,较上年增长25%,带动就业人数20多万人。农产品电子商务以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京东、苏宁、金社裕农的农产品网上销售为代表,网上销售推广优质品牌农产品。以盘锦的河蟹、大米,大连海参、樱桃,鞍山的南果梨,东港的草莓,北镇的葡萄都成为网络销售的知名品牌。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京东、苏宁、新益农、邮乐丰和乐村淘等20余家全国知名的电商企业和平台已经陆续登陆辽宁,并建立县级电商服务中心、电商仓储物流中心,乡镇级电商服务站,村级电商服务网点,为辽宁省的农产品电商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和物流支撑。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随着信息时代快速发展,传统农业逐步融入互联网理念与新技术手段,生产方式不断创新,迎来了互联网+农业发展新时期。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为互联网+农业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1.加强农村信息通信网络普及与提速 ,降低农村电信服务资费

全力增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按照工信部要求,启动宽带网络G双提行动计划,加快固定宽带千兆应用推广,实现全省1/3城市具备千兆以上接入服务能力。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组织基础电信企业制定网络精准扶贫降费实施方案,面向农村贫困户、扶贫干部出台扶贫专属打折优惠套餐;鼓励基础电信企业推出面向农村更加优惠的通信资费政策,重点在电话费、上网费等方面予以倾斜,切实降低农民使用信息通信的消费成本,将优惠政策落到实处,逐渐缩小城乡间数字鸿沟,为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2.开展新技术应用研究,助力农业发展

按照辽宁振兴发展的实际需求,秉持开放思维,构建平台集群,挖掘数据资源,提供智能服务,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为核心建设智慧农业,形成新技术应用研发、双新双创、电子商务、品牌培育、新农民培养等充满新经济活力的平台群,打造辽宁农业智谷,引领传统农业数字化、品牌化、现代化进程,逐步建立互联网连接的新关系、孵化的新业态、支撑的新场景,激活存量资源,激发创新资源。

3.实施品牌培育行动,引领产业振兴

继续整合资源,实施以区域公共品牌为核心的品牌发展战略,强化品牌培育和发布,在大连大樱桃、海城南果梨和北镇葡萄品牌实践的基础上,培育新媒体模式(品牌培育=新媒体传播+电商交易+场景活动),探索品牌引领产业振兴的辽宁之路。以新媒体模式培育50个区域公用品牌和50个企业/产品品牌,用五到十年间积淀品牌文化,讲好品牌故事,唱响全国,走向世界,力争百大品牌综合价值达到1000亿元,其中品牌估值500亿元,产品产值500亿元。

 

说明: sign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19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