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312号关于打造辽东道地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宽甸“满药特色小镇”的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5日
- 编辑:农业厅办公室审核员一
- 来源:省农业农村厅
辽农建〔2020〕36号
孙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辽东道地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宽甸“满药特色小镇”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宽甸县是我省最重要的道地药材生产县之一,素有“满药之乡”之称,宽甸石柱参更是获得国家地理标识农产品认证。近年来,为更好地促进宽甸县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加快打造宽甸“满药特色小镇”,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道地药材绿色生产基地、种子种苗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一是在宽甸县加快建设林下参、园参、石柱参、辽五味、玉竹、威灵仙等道地药材绿色生产基地及其种子种苗良种繁育基地。截至目前,宽甸县规模以上道地药材生产基地面积已达2000亩以上,居全省前列。二是推广绿色中药材生产技术。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发放技术手册等方式,大力推广实施了一批绿色中药材生产技术、中药材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中药材优质高产栽培及采收加工技术、道地中药材安全生产技术等,在增产的同时提高药材质量。
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一是在支持产业发展方面。2019年,省级财政筹措下达丹东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补助资金0.6亿元,坚持扶优扶强和扶贫扶弱相结合,支持村集体领办创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包括中药材种植在内的农业特色产业,开展以土地、农业生产经营等为主的股份合作经营。筹措下达丹东市少数民族发展补助资金0.4亿元,支持培育和壮大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小型公益性生产设施条件、增强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等。二是在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方面。2019年,筹措下达宽甸县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补助资金10万元,支持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定制药园等中药材产业扶贫相关重点项目,推进高品质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三是在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方面。2019年,筹措下达丹东市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914万元,对包括中药材种植在内的入驻县级以上(含县级)产业园区的企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生产经营贷款给予贴息。将“满药饮片炮制工艺研究”等项目纳入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为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创造条件。将宽甸森林中药材生产加工项目纳入中央林业贷款贴息支持范围,支持和促进宽甸县森林中药材产业发展。其中,仅2018-2019年就支持宽甸辽宁光太药业森林中药材生产加工项目贴息资金45.6万元,涉及贷款2300万元。2020年计划中央林业贷款贴息资金15万元,涉及贷款1000万元,用于支持宽甸光太药业森林中药材加工项目。在《2019 年农民合作社发展项目实施方案》中,明确对县、市、省级示范社开展产地初加工设施、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品牌建设等给予支持,获得项目资金上限为100万元。四是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支持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为符合政策业务范围和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服务,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0年2月26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间,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用支农、支小再贷款专项额度发放的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省财政对“三农”主体、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按照1%给予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五是引导和鼓励全省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融资支持与服务。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定期调度全省包括中医药领域在内的融资需求项目,落实政银企双月座谈会制度,定期组织包括中医药企业在内的专业领域项目对接会,加快信贷资金精准落地。截至2020年3月末,全省卫生领域贷款余额223亿元,同比增长4.02%,比年初新增9.7亿元,同比多增8.5亿元。
三、推进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按照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协同推进肉菜中药材等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商秩字〔2019〕5号),结合我省追溯体系建设实际情况,建设辽宁省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整合了试点企业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相关数据,与国家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对接,逐步实现纳入追溯系统的中药材全产业链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将宽甸县、桓仁县、新宾县、朝阳县及其参与企业纳入“国家中药材产业扶贫——中药材质量可溯源体系”。
四、扩大行业宣传。在辽宁卫视、辽宁日报等媒体宣传丹东满药。积极与辽宁卫视《健康辽宁》节目组对接,围绕辽药六宝拍摄主题,推荐企业参与节目制作,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支持丹东举办“满族论坛”,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览活动等形式,提高辽宁中药产业影响力。
五、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一是出台了2019年度《医药工业发展工作指导意见》、《辽宁省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方案(2018-2020)》等政策,鼓励民族中医药防治研究和中药新药研发,将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药材产业和精准扶贫三项工作有机结合,推动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和定制药园建设。二是对我省宽甸等中药主产区进行资源普查,组建了专家库,确定了适宜种植中药材品种推荐目录,建立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基地的“产学研”对接,为打造“特色满药”提供政策指导、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三是推动项目建设。先后将丹东药业满族医药产业基地项目、辽宁康辰现代中药绿色制造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列为高质量发展工业项目,予以重点推进,提高我省道地药材精深加工能力。四是组织开展合作社辅导员培训工作,引导合作社规范发展,提高合作社的品牌意识,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丹东市政府将充分发挥丹东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能,协调相关单位各司其职、通力写作,共同研究推进宽甸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打造辽东道地中药材产业基地。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丹东市政府将加大对满族医药及健康产业龙头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道地药材加工提取、技术装备改造等项目;支持宽甸中药材企业扩大中药材产业规模,引导、鼓励贫困户主动发展中药材致富脱贫,解决更多劳动力就业;统筹使用民族发展、产业发展、企业扶持、科技创新、扶贫资金等各类财政性专项资金,综合运用财政奖补、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精准集中扶持中药材骨干企业;鼓励和引导本市公立医院在同等质量和价格下优先使用宽甸地区中药材。
三是制定全省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推广实施绿色中药材栽培技术。科学引导药材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因地制宜发展道地药材品种。继续在宽甸县建设林下参、园参、玉竹、石柱参、辽五味等道地药材生产基地。配合丹东市政府重点打造中药材“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等,促进产业集中连片,扩大区域影响力。推广实施绿色生产技术,促进药材生产提质增效。
四是鼓励旅游业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省文化和旅游厅鼓励相关单位创建A级景区、度假区,在建设规划、资源开发利用和宣传推介上给予指导。在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建设和乡村旅游民宿名录库建设工作中给予支持。
五是加强平台建设。丹东市政府将加强宽甸地区传统企业和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提升,拓展中药材销售渠道,打造具有宽甸地域特点的“品味宽甸”和“满乡印象”等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加强中药材产销信息发布,支持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
六是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及其人工培育。省林草局将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野外巡护看守与执法检查,加大宣传教育,坚决遏制乱捕滥猎、乱采乱挖等破坏野生中药材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促进资源恢复与增长。严格规范珍稀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人工培育活动,积极引导宽甸地区大力发展林下、果药套种,在坡耕地上重点发展西洋参及短梗五加、桔梗、玉竹等药膳两用药材。
七是加强品牌建设。丹东市政府支持宽甸地区中药材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事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产品认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争创中药材名牌企业、名牌产品、注明商标、驰名商标。采取有效形式扩大中药材品牌效应,促进产销对接,进一步拓宽市场共建,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
八是加强金融服务。省金融监管局将继续引导各银行机构加大对我省中医药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适合中医药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鼓励和支持中医药企业完善公司管理结构,健全内部体系,积极在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医药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等方式募集发展资金;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医药企业利用辽宁股权交易中心进行股权、债券和其他权益类产品的挂牌、转让和融资;引导省内融资担保机构加强与中医药企业的合作。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