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069号关于加快我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5日
  • 编辑:农业厅办公室审核员一
  • 来源:省农业农村厅

 

  辽农建〔202053 

杨道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推进农业由一产向二三产业延伸问题 

  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由一产向二三产业延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全省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制定了《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辽宁省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监测管理办法》,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实施了农民合作社发展、家庭农场补助、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补助、粮食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扶持项目,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建立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制度,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强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管理,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截至2019年底,全省家庭农场达到8820个,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达到2390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126个;合作社发展到6.8万个,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887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36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64个;168个龙头企业已经具备成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条件。 

  全省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辽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设施农业位居全国第2位,日光温室设施蔬菜面积全国第一,人均肉类、禽蛋生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2位、第1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3倍。在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我省按照统筹规划,科学引导,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原则,以一县一业多乡一业一乡一业一村一业为主攻方向,着力培育了25个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具有地方品牌效应的农业一县一业示范县。 

  下一步,我省将实施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质量提升行动,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落实省级帮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帮扶省级龙头企业、县级帮扶市级龙头企业制度,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充分利用中央财政生产专项资金,调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促进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和增收链问题。 

  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一头连着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战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2016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619号),2017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辽宁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发展规划(2017-2020)》,,2016-2019年每年省政府都召开相应的会议推动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近年来,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取得了恢复性增长。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867亿元,比上年增长8.54%,与2017年比,年均增长8.9%;从业人员达到26.7万人。 

  一是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从2016年开始,全省始终把投资超1000万元农产品加工项目作为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重要举措来抓,每年实施超1000万元农产品加工项目200个以上,年平均完成投资100万元左右。二是加快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截止2019年底,全省初具规模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达到2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2.5亿元,与2017年比,年均增长12.1%。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亿元的集聚区达到11个;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向集聚区集中,共入驻企业596家。三是加大培育重点龙头企业。截止2019年底,全省共培育壮大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36家,其中国家级64家,在全国排在第7位。其中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达到1家,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家、销售收入10-5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9家。四是深入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按照农业部的部署,开展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整县创建试点和农业产业示范强镇建设。全省共开展14个县(市)、28个农业产业示范强镇建设和81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自2018年起,由省发改委牵头实施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国家已认定我省台安县、大洼区、大连富谷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第二批我省推荐盘山县、桓仁县、大连鑫玉龙作为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尚未认定。农村产业融合争先创建试点、农业产业示范强镇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探索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多种模式建立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了农民增收。 

  下一步,全省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强化项目建设,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培育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为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按照国家有关部委的要求,继续开展农业产业示范强镇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 

  三、关于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农业与文化生态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问题 

  大力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是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空间。近年来,我省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中药材产业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些成绩。 

  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上,据不完全统计,2019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9738个(包括:农家乐,休闲农业庄、园区,休闲农业民俗村等),年接待人数7442万人次,营业收入148.1亿元,从业人员27.2万人,带动农户17.9万户。主要开展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精品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示范创建工作和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企业的认定工作。我省的金州区等8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我省东港市北井子镇獐岛村等23个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我省盘锦市七彩庄园等9家企业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全省有25条乡村休闲旅游线路36个精品点被认定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精品点。 

  在推进农业与健康产业融合上,省卫生健康委重点推进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一是试点先行。确定桓仁县、宽甸县、新宾县、朝阳县等4个县纳入国家中药材产业扶贫中药材质量可溯源体系,将参与企业纳入国家中药材产业扶贫中药材质量可溯源体系,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建立技术支撑体系。聘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孙晓波研究员等4位专家为辽宁省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顾问;确定孙文松研究员等200多名中药材资源、种植、炮制、研发等方面专家,为我省中药材产业扶贫专家库成员;推荐了我省相关县区中药材适宜种植品种。三是举办专业研讨会。举办辽宁省中药材产业扶贫培训研讨会暨辽宁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研讨会,邀请国家专家对中药材产业扶贫的路径方法、发展模式、典型案例等进行了培训。 

  在推进农村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一是对接农村产业发展需求,引导职教中心转型发展。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辽政发〔201513号)和辽宁省教育厅等5部门联合制定并印发了《关于推进县级职教中心转型发展的意见》(辽教发〔201784号)。进一步明确县级职教中心改革目标和新时期发展定位。目前,我省有5个县入围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行列,49所省级标准化职教中心中,建成国家示范校、国家级重点校15所、省级示范专业(群)35个,已成为我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主阵地,年约完成各级各类培训超过100万人次。二是组建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促进产教深度融合。201112月成立了辽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现有中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成员单位145家,年均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和对口支援培训近万人次,累计培训企业员工上千人。三是组建农业产业校企联盟,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成立了辽宁农业产业校企联盟,联盟成员已发展为16所农业相关高中等学校、5个主要科研院所和48个大中型涉农企业(合作社),加强了教育与农业、畜牧业、林业、水利等行业服务,助推了农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下一步,在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农业与文化生态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等方面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发展休闲农业方面。按照《辽宁省人民正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9]27号)和辽宁省《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促进乡村产业兴、田园美、景观美、庭院美、生态美建设,创建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乡镇(村),到十四五末,全省要创建80个特色乡镇,240个特色村。启动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建设工作和乡村旅游民宿名录库建设工作,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消费体验,推动休闲农业与文化深度融合发展。二是全省将深入开展中药材产业开发,探索建立以县级地方政府为主导、以产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为目标、以中药生产企业的定制药园为核心、以贫困户和医疗机构为两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全面贯彻落实《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辽政发〔20208号)和《关于推进县级职教中心转型发展的意见》,加强省级统筹,建好办好县级职教中心,试点推进县级职教中心转型发展,强化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和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创新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助力我省农业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 

  四、关于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资源要素向农业渗透融合问题 

  深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是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向。近年来,我省加大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力度,通过强化农村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开通12316金农热线,实施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打造农产品品牌,实现了互联网+”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融合。一是组织双新双创活动,成功举办三届农业电商十人谈辽宁农业品牌高峰论坛,邀请政府、科研院校、新农人、采购商、媒体等专家,从各自专业角度共论农业电子商务,探索农业品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方向,并通过网络媒体在线分享大会内容。二是结合农业农村部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实施我省农民手机应用星火燎原计划,培养新农民榜样,开展系列农业电商培训;组织农民参加农业部电子商务专题培训,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专题讲座、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研讨交流等方式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电商创业能力。三是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电商和品牌相结合,培育区域公共品牌。重点打造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依托新媒体联盟,围绕北镇葡萄、大连大樱桃、鞍山南果梨等特色农产品,开展多种形式的品牌传播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仅北镇葡萄就增收4.3亿元,有力地促进了辽宁农产品出村、出省。通过京东特色馆、淘宝、天猫等平台热销,辽宁品牌农产品特色充分显现。 

  下一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总体工作部署,我省将继续围绕人才培训、电子商务、品牌培育等方面,推进互联网+”平台建设,将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商务部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领域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推进全省农村电商工作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我省农村电商县乡村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对不同区域和产业的完整覆盖以及服务资源的有效共享。引导各县(市)整合物流资源,合理设置区域物流中心,提升物流效率,发展共同配送。加快仓储物流、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和乡镇快递自提点建设。开创村级公共服务平台,以12316服务为基础,大力推进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以建设村级益农信息服务社为依托,开创村级公共服务平台,为农民群众提供涉农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信息化建设等增殖服务。三是打造全省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农产品网上销售。为全省各地对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邮政和供销社等知名电商、流通企业,依托其强大的平台和渠道资源,扩大销售规模,提升品牌影响力。指导我省农村地区与淘宝直播、抖音和快手等视频电商平台加强合作,发展直播电商+农产品销售新模式,拓展我省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