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10号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4日
  • 编辑:农业厅办公室信息员一
  • 来源:

 

   辽农建〔 2021 72

杨道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省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0年是我省三农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克服疫情冲击和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统筹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产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为全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了稳的基石、强的支撑、进的底气。 

  ——粮食生产实现丰产增收。全省粮食产量达到467.8亿斤,是历史第3高产年,超额完成我省确定的450亿斤约束性指标。 

  ——生猪产能恢复超出预期。生猪存栏1284.2万头,同比增长21.7%,恢复到2017年末的98%,比国家要求的89%高出9个百分点。 

  ——农产品加工业逆势增长。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431个,同比增长38.6%。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2963.6亿元,同比增长6.6% 

  ——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2284.6亿元,同比增长3.2%,高于全国增速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50元,同比增长8.3%,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投资增长79.9%,在全省三次产业中增幅最大。 

  二、主要成效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强化创新引领,聚集资源要素,纵向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横向拓展农业功能价值,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推动一产提质增效。设施农业完工11.1万亩,超额完成10万亩建设目标,在全国率先将设施大棚钢结构骨架列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960万吨,增长4%。水果产量851.3万吨,增长3.7%。生猪产能恢复走在全国前列,牛羊鸡等畜禽实现均衡发展。肉类总产量376万吨,同比增长2.8%;蛋类产量331.9万吨,同比增长7.8%;奶类产量136.7万吨,同比增长2.1%。渔业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稳步复苏,全省水产养殖面积1305万亩,其中,海水养殖1040万亩、淡水养殖265万亩,同比持平;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7.8万亩,超额完成14.1%。水产品产量465万吨,同比增加2.2%。创建(复查)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60家。渔业增殖放流104.6亿单位。 

  (二)推动二产集聚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2.4%,同比增长0.9%。推动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提档升级21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720亿元,同比增长1.2%,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亿元的集聚区达11个,全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吸纳近10万人就业,带动农户46万人。在48个县市区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613家,比上年增加3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2963亿元,年均增长7.5%,建成农产品加工集聚区21个。 

  (三)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新增辽宁白羽肉鸡和小粒花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瓦房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8个和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主体10个。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50亿元,同比增长60%,凌源、桓仁、辽中、老边、彰武、北镇、大石桥7个县区市成为国家级数字乡村、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凤城市被评选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百强县。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9728个,接待游客超过4255万人次,经营收入89亿元。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8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精品点15个。今年,我省又成功申报了辽宁良种奶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凌源和桓仁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9个。 

  (四)依托品牌巩固开拓市场。评选辽宁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个、辽宁省农产品品牌130个。组织98家企业参加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交会,推介产品395个、意向签约项目50余个。成功举办2020世界高端米业大会暨辽宁优质特色农产品华南地区(广东)推介会、第三届中国国际海洋牧场博览会暨首届辽宁(大连)国际渔业博览会,累计签约项目23个、签约额13.9亿元。在北京、天津召开畜产品产销对接会,帮助我省企业拓展营销渠道。盘锦、营口市将乡村振兴产业博览会、海蜇节与中国农民丰收节融合取得了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我省农产品出口额居全国第六,降幅低于多数沿海省份,岫岩滑子蘑等9个特产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单。新民市关东小梁山西瓜入选第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组织大连海参和樱桃、盘锦大米和河蟹、东港草莓区域公用品牌登录央视持续宣传。 

  (五)统筹一二三产业链布局。聚焦粮油、畜禽、水产、果蔬、饲料五大农产品产业链,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优势区、特色产区集聚,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用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引领农业产业链再造,鼓励经营主体拓展全产业链,推进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等多种形式的一体化。 

  三、下步打算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打造辽宁五大产业链三个融合发展模式,即:做强粮油产业链、做优畜禽产业链、做深水产产业链、做亮果蔬产业链、做精饲料产业链;以龙头企业+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以农业+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以智能+推动数字化融合发展,加快构建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立足县域特色建设农产品加工示范集聚区,以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引领农产品品牌建设,擦亮辽宁现代农业发展的金名片。在空间布局上,构建县、镇(乡)、村层级分工明显、功能有机衔接的格局,引导乡村产业向主产区、中心镇、中心村、物流节点和聚集区汇聚。在产业结构上,强化产加销服贯通、农文旅教融通、科工贸金联通,构建种养业为基础、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商贸物流为引领的乡村产业有机整体。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上,强化加工流通延链、科技创新补链、要素聚集壮链和业态创新优链,引导加工产能下沉重心,拉近产地销地距离,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确保上中下游顺畅对接、安全对接。在主体培育上,突出龙头企业带动、创业创新驱动、联农带农互动,构建企业和农户优势互补、分工协作、互惠共赢的格局。2021年,培育一批前延后伸、横向配套、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农业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力争农业全产业链创新链队更加有力,全产业链链主企业不断涌现,全产业链链农参建动力明显增强,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作出贡献,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 

  (一)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聚焦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优化区域布局,拓展乡村功能,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一是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围绕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推进农业发展主体功能区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发展都市现代农业、高效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并与周边地区共同打造粮食安全生产示范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现代渔业、优质水稻、精品水果、沿海休闲观光农业,加强农产品出口和精深加工基地建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发展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逐步成为京津冀地区菜篮子、米袋子、肉盘子基地和承接农产品加工业转移高地;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精深加工基地,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 

  二是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围绕五大农产品产业链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实现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今年省本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3亿元支持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要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抓好预期投资564亿元的966个农业项目,力争每个县(市)至少引进2个以上超5000万元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同时做好后续项目培育储备,实现滚动发展。重点推进沿海水产品、辽西北畜禽及肉类、辽东中药材及绿色产品加工集群和盘锦东北粮食储备集散中心建设,新培育农产品加工集聚区10个。 

  三是加快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国家产业融合项目争取力度,重点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个、农业产业强镇9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认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培育省级种子和粮食等特色产业园4个,打造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乡镇特色村,将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村双创政策落实,组织开展第五届辽宁省农村创业创新创意项目大赛。建立龙头企业分级包扶机制,认定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合体和专业产地、田头市场。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田头小型仓储保鲜等冷链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推动资源整合、政策集成、项目集中,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积极培育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四是促进盘锦稻蟹特色产业 集群式发展。产业体系日臻完善。盘锦大米、盘锦河蟹是盘锦农业两大主导产业,产业特色明显。近年来两大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品牌价值持续提升,分别达到529亿元、298.7亿元。目前,全市稻蟹综合种养面积已达到80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50%2020年末注册合作社1645家,正常运营404家,其中从事种植业的248家。在册以种植业为主的家庭农场935家。现有注册大米加工企业149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14家,市级25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7家。全市注册河蟹个体经销户1056家,河蟹生态土池育苗企业52家,养殖规模在10亩以上的养殖户2.86万户。现有河蟹养殖加工企业23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2家,市级6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充分发挥两个联盟企业作用,扩大两个产业规模,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加快盘锦大米、盘锦河蟹两大产业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力打造两大产业集群,促进企业合作共赢,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二)做大农产品加工业     

  一是完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供应链。按照延链、补链、强链的总体要求,以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为重点,完善5大产业链供应链。粮油加工重点发展主食加工,积极开发副产品综合利用;畜禽产品加工链重点发展肉、蛋及奶产品加工,大力发展用现代工艺生产传统风味制品;水产品加工大力发展系列鱼制品、风味食品、速冷制品、保健方便制品等,不断提高水产品附加值;果蔬产品加工重点开发绿色、有机产品加工,发展冷藏保鲜等初加工;饲料加工重点发展反刍饲料、猪禽饲料、鱼粉饲料等,开发绿色环保饲料原料,推动大型饲料集团企业向饲料原料、畜禽养殖和畜产品加工领域扩展。 

  二是全力抓好农业招商引资上项目。依托五大产业链条和我省特色优势产业,继续加大招商力度,有效推进抓好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投资。进一步明确县(市、区)政府和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招商主体责任,通过主题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及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力争每年县(市)至少引进2个以上超5000万元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重点抓好500万元以上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投资进度,加强项目的跟踪、调度和指导服务,集中力量、聚集要素,推进一批项目落地和达产达效,争取更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规上。 

  三是加快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加强对各市集聚区建设规划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发挥集聚区项目承载功能,完善基础设施,搭建服务平台,提升园区运营能力。将具备一定条件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纳入到省级调度,推进农业大县一个县一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进一步加强集聚区管理,完善季调度工作制度。今年,我们已经新增10家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纳入到调度统计中。力争到2025年,全省共培育省级调度农产品加工集聚区45家,创建主营业务收入超3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达到19家,其中超过100亿元4家。 

  四是推进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突出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培育品种品质优良、规模体量较大、融合程度较深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在抓好辽宁白羽肉鸡和小粒花生两个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围绕水稻、特色蔬菜、食用菌、水(干)果、花卉、柞蚕、中药材及其他特色种植业,打造种植业种类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围绕生猪、蛋鸡、牛、羊、驴、鹿、鸭鹅及其他特色养殖业,打造畜牧养殖类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围绕辽参、杂色蛤、扇贝、河蟹及其他特色水产业,打造水产类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今年,我省申报的辽宁良种奶牛获得国家优势特色产集群项目建设。 

  五是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分级包扶机制,省、市、县农业部门分别与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的联系机制,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突出问题。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租赁、产业链延伸、品牌联盟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组整合,组建产业化联合体或产业联盟,促进要素流动和资源整合,实现抱团、合作、共赢发展。 

  六是促进盘锦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式发展。一是产业布局横向成片。盘锦以高升农产品加工集聚区、辽东湾粮食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为平台载体,加大项目建设,初步已形成集聚式发展格局。高升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已入住企业44家,建成投产40家,2020年末园区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52亿元,同比增长7.04%。粮食加工物流企业15家。二是产业发展纵向成链。盘锦以农产品初加工为基础,不断延长产业链,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已形成以粮油精深加工为主,果蔬、畜禽、中药、水产等别类齐全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体系。下步,将聚焦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继续抓好农产品产业链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做强做大农产品加工产业。 

  (三)推广产业联盟模式 

  一是管理模式趋于集中。盘锦市政府引导企业创造性组建盘锦大米、盘锦河蟹两大产业联盟,形成了产业联盟+公司+基地+农户现代农业模式,走出了精品打市场、市场保订单、龙头结联盟、联盟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发展之路,推动了土地规模化、品种优质化、生产标准化、种养生态化发展,有力促进了产业做深、产品做精、链条做长,有效推进了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实现了龙头企业加盟、土地规模经营、优良品种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和农民收入增加的一举多赢。截止2020年,两个联盟已通过订单、流转、股份合作等形式整合土地80万亩,试种盐粳、锦稻等系列16个优质水稻品种取得成功,试种面积达13万亩。在市政府推动下,由盘锦大米集团发起,12家联盟及业内重点企业参股2亿元,组建了盘锦纯正河蟹大米有限公司,形成了集团化管理雏形。 

  二是经营模式趋向统一。两个联盟创新推出十大庄园模式,整合18家企业近13万亩自有基地,加快标准化规范化系列化体系建设,严格执行水稻有机肥施用、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规范,推出六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品种选择、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加工仓储标准、统一溯源监控体系、统一品牌建设、统一销售管理。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统一开展宣传推介,组织联盟企业参加全国各地各类展洽会,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推介盘锦大米、盘锦河蟹,拓展市场份额。下一步,将继续引导联盟带领联盟企业,充分发挥盘锦纯正河蟹大米有限公司作用,加强与首农食品集团、浙粮集团、中粮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将盘锦大米、盘锦河蟹等盘锦特色农产品打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中高端市场。 

  (四)打造乡博会品牌 

  盘锦乡村振兴产业博览会以产业融合城乡融通为主题,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3大综合领域,创新博览会+专业展会模式,打通线上+线下渠道。 

  一是积极引导和培育乡博会。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展览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75号)文件精神,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着力推进我省办展主体市场化、专业化进程,对盘锦乡村振兴产业博览会积极引导并大力支持。一是按照《辽宁省党政机关境内举办展会活动实施细则》(辽委办发〔201651号)规定,对盘锦乡村振兴产业博览会相关内容进行审核,同意该展会由盘锦市政府主办,每年举办一届。二是将盘锦乡村振兴产业博览会列入省级重点展会并大力支持。省商务厅积极参与邀请名特优企业和客商参展,并与兴隆台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助增收、促消费快手电商直播带货活动,围绕具有地域特色的盘锦大米、海鸭蛋、稻米油等品类,有力地宣传推介了盘锦,促进了农产品销售。 

  二是产业输出助力乡村振兴。盘锦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优势,规划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创新形成产业园+博览会模式,瞄准全国乡村振兴大市场,连续2年成功举办了乡村振兴产业博览会。通过乡博会,首创了全国乡村振兴品牌,汇集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现代农业装备技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大领域、27个方面的成果,形成了盘锦特色优势农产品、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种养模式、装备制造、乡村旅游、商贸物流等乡村振兴产业输出盘锦模式,打造乡村振兴建设商、服务商、集约商、供应商。乡博会增加了盘锦大米、盘锦河蟹销售量,扩大了两大品牌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乡博会,进一步扩大了河蟹产业输出,目前域外养殖面积已扩大到150万亩,仅辽宁境内就达60万亩,产量1.2万吨。 

  三是产品流入丰富城乡市场。两届乡博会吸引了国内外1300多家企业、300多家客商前来参展、投资洽谈,省内13市也积极组团参展,集中展示了在全国、全省前列的乡村振兴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丰富了市场、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为盘锦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生机,激发了乡村产业振兴活力。我们将继续创新产业园+博览会+专业展会模式,贯通线上线下渠道,构建长期、常态、常驻与集中、集聚、集散相结合的乡村振兴成果展示展销平台和集散中心,向省内外复制推广盘锦模式,持续打造盘锦乡村振兴品牌。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扎实做好乡村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奋力谱写辽宁振兴发展生动画面和宏大场景的三农篇章,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联 系 人:关宏博 乡村产业发展处一级主任科员 

      联系电话:13940237176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