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推进种养循环 构建农业循环示范区支撑乡村振兴的建议 (第1411086号)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31日
- 编辑:李滨
- 来源:
杨东一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种养循环 构建农业循环示范区 支撑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结合我省实际,现答复如下。
一、积极探索种养循环模式
(一)建立粪肥台账制度,促进种养结合。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种养循环体系建设,建立粪肥台账制度,促进种养结合。为加快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印发《关于建立畜禽养殖场粪肥利用台账制度的通知》《关于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和台账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逐步推进粪肥利用台账制度实施。积极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研究,强化指导服务。总结提炼一批低成本、可复制、能推广、绿色高效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典型。组织全省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培训,加强示范引领。
(二)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
自2015年以来,为了推进化肥减量提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效,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耕地保护与提升、黑土地保护利用、化肥减量增效和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项目试点,积极探索农业废弃物养分资源利用的有效模式。今年,我厅印发《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和到2025年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辽农农〔2023〕48号),推进我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快农业全面绿色转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三)开展果树蔬菜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
2017-2021年,我省遴选了果菜种植优势突出、有机肥资源有保障、有机肥施用技术模式成熟、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地方有积极性的12个县(市、区)(不包括大连)在果树和设施蔬菜上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落实中央财政2.65亿元,支持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承担项目的实施主体,建立果树设施蔬菜有机替代示范区。在设施蔬菜示范区实行“有机肥(集中堆沤有机肥)+配方肥”、“集中堆沤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秸秆还田技术”等技术模式;在果树上应用“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配方肥+自然生草”、“有机肥+水肥一体化+自然生草”等技术模式。经过五年的实施,累计建立果菜示范区面积66万亩,示范区化肥施用总量较非示范区减少比例为15.6%;有机肥施用总量较非示范区增加比例23.9%。在化肥使用量较高地区,实行“商品有机肥+配方肥”模式,提高经济效益;在具备水肥一体化配套的地区,实行“集中堆沤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模式,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在连作障碍严重地区,实行“秸秆还田技术”模式,抑制土壤次生盐渍化;在高标准园区,着力实行“高效技术集成”模式,全面改善产地环境,提升农产品品质。
(四)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种养循环运行模式。
积极探索粪污资源利用模式,确保肥源。北票市根据设施蔬菜种植特点、畜禽养殖规模、有机肥供需布局等,因地制宜地探索技术模式,确保技术推广应用。根据“就近建设、设备配套、全程服务”原则,开展集中堆沤,并有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服务。目前已建设了6处鸡粪污综合治理点,1个生物有机肥料的集中深加工处理中心,年产有机肥产品2.5万吨,确保有机肥料的数量和质量。喀左县利用本地养殖和设施蔬菜生产区域优势,采用公司(企业)+合作社或养殖大户+农户的方式进行蚯蚓堆肥,签订正式的蚯蚓和畜禽粪便等原辅料供应合同,利用蚯蚓处理畜禽粪便,成品蚯蚓粪应用于设施农业生产,采用蚯蚓粪+秸秆还田的技术模式,建立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500亩。北镇市、海城市、阜蒙县依托本地有机肥企业,利用其技术场地设备等资源优势,采用先进的方式生产堆肥,即保证了堆肥质量又摸索出粪污处理的有效运行模式。
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
近年来,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安排部署,我省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力度。
(一)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政策和资金支持。2019-2022年,我省累计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291.3万亩,创农田建设历史最好水平,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耕地质量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夯实,巩固了全国粮食主产省和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地位。尤其对建设潜力较大的市重点支持,2019-2022年,累计下达铁岭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70.48万亩,为全省最多。
(二)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政策引导。我省鼓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农田。对具备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组织实施的农田建设项目,可简化操作程序,以先建后补等方式实施。鼓励使用绿色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提升农田生态功能。
(三)科学依规优化项目选址和建设内容。各地综合考虑当地耕地资源、水资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情况、养殖场布局、粮食产能保障、及单产提升需求等因素,科学规划布局。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的高标准农田严格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2)等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进行,围绕田块整治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农田输配电工程、其他工程等方面开展建设,完善农田基础设施。
(四)积极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黑土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多行业、多部门,需要通过采取工程、农机、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综合施策、系统治理。省委、省政府将黑土地保护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指标,并将黑土地保护项目纳入全省重大工程进行调度。省政府与中科院签署了《共同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合作框架协议》,省农业农村厅与中科院沈阳生态所签订了《合作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框架协议》,制定了《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方案》,有序推进《辽宁省黑土地保护条例》出台,印制《黑土地保护政策法规汇编》,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为契机,做好黑土地“全面体检”。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将根据您提出的建议,推动畜禽粪便还田利用,探索建设种养循环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按照“以用促治,利用优先。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科学管理,高效利用。依法监管,落实责任”的基本原则,强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利用的主体责任,保障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推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绿色发展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农村高质量发展。
二是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开展“畜禽粪便堆肥还田”和“商品有机肥料施用”等技术模式。鼓励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推动畜禽粪便还田利用。以绿色种养循环项目为依托、以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为原料,开展堆粪肥还田利用。
三是选择基础条件好、地方政府积极性高的10个县(市、区),整县开展粪肥就地消纳、就近还田补奖试点,扶持一批企业、专业化服务组织等市场主体提供粪肥收集、处理、施用服务,以县为单位构建1-2种粪肥还田组织运行模式,带动县域内粪污基本还田,推动化肥减量化,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绿色发展。
四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有关部署,以规划为引领,依托养殖场优先布局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重点县,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结合养殖业,积极推进各地发挥基础优势和潜能,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3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