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加快辽宁省农业 现代化发展步伐的建议(第1411293号)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31日
  • 编辑:李滨
  • 来源:

李晓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辽宁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的建议收悉,

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关于加强各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强化规划设计。在《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作为我省“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同时省政府印发了《辽宁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支撑、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机装备现代化水平、推动现代农业数字化赋能等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到“十四五”末,全省建设高标准农田将达到3700万亩,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高于全国发展平均目标。

二是强化资金争取。2022年,省财政筹措下达资金63.5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黑土地保护、保护性耕作、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项目实施,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耕地质量,夯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争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乡村振兴、农业绿色发展等专项中央投资10.2亿元,支持我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筹措下达资金113.9亿元,落实玉米大豆和稻谷生产者、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种粮农民一次性等惠农补贴和产粮大县奖励政策,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调动农民种粮和政府抓粮积极性。筹措下达农产品深加工专项资金3亿元,支持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和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二)关于创建多中心农业现代化发展格局

我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落实省委、省政府“一圈一带两区”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沿“哈—大”轴带和“京—沈”轴带推动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主体的新型城镇化;发挥沈阳龙头作用,与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和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共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加强空间资源统筹协调,以城际协作发展轴和生态廊道为骨架,形成先进完善的轨道交通圈、产业协作圈、就业通勤圈、统一市场圈和品质生活圈,采取以点带面、以优带劣的方法,缩小城市群内部农业现代化发展差异。同时,建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深化与京津冀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对接合作。围绕京津冀地区“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旱作农业和畜禽养殖,建设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和食用绿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快阜新花生油中速灌装生产线扩建等项目建设,建设白羽肉鸡、小 粒花生、良种奶牛等3个国家级优势特色集群,做大特色种植业,做强优势畜牧业,做精多宝鱼、对虾、贝类等海洋渔业。

(三)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人才培养

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聚焦藏粮于技,聚焦藏粮于地,持续整合创新资源,推动建立种业创新研究院,加快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关键技术攻关,构建提供东北地区多种土壤保墒培肥解决方案的“辽河模式”耕地保护体系。围绕我省玉米、水稻、设施农业、海水养殖及海产品深加工等优势领域,发挥院士等省内科技创新团队影响力,积极争取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围绕“100+N”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打造日臻完善的辽宁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产学研用对接难、项目基地平台人才融合难、协同创新跨界难、社会资本资源进入难等难题。统筹规划农业领域“揭榜挂帅”项目、产学研联盟建设等工作,摸清农业科技成果家底,组织农业科技成果专场撮合对接会,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

二是推进农业人才培养。持续实施科技特派专项行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实现与地方特色主导产业的充分对接。依托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加强农民技术员培训,为地方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聚焦脱贫地区产业扶贫、乡村治理和农民创业创新,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到村任职、按照大学生村官管理的选调生示范培训。共开展示范培训班10期,累计培学员1000人。实施农村产业带头人培训“头雁项目”,每年为每县培育10名左右产业带头人,全省每年培训人数约600人左右。开展辽宁乡村振兴人才遴选工作,在长期扎根农村基层和农业生产一线,遴选能够扎根农村干事创业,服务乡村振兴的农业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乡村产业人才。

(四)努力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对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政策投入力度,省委、省政府作出战略规划,要求全省每一个农业大县都要建设一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加快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同时省财政每年拿出3亿元资金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发展,给予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性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贴息,应贴尽贴;给予农产品加工企业购置安装先进加工设备资金30%补助,最高500万元;给予新认定的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万元和1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给予新建或已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择优2000万元基础设施项目补助,形成了一揽子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体系。2022年,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创建2个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5个农业产业强镇,推动我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为推动休闲农业发展,围绕农业农村部《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农产发〔2021〕7号)指导精神,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休闲农业+”模式。为加强示范引领,强化宣传推介,引导推进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2022年,我厅向农业农村部推荐了朝阳市凌源市大王杖子乡宫家烧锅村等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岫岩满族自治县等2个休闲农业重点县,29条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向大图们成员国推介4条大图们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并作线路推介发言。

为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2022年,我省在央视投入辽宁特色农产品广告,较好的提升了辽宁优质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组织参加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企业146家,参展产品600余种,是我省展团历届参展面积最大、参展品种最全、参展企业和邀请采购人数最多的一次。设置粮油、果蔬、畜牧、水产、数字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辽宁七品、第一书记、农耕文化、直播间等专区,集中宣传“辽米、辽蔬、辽果、辽畜、辽鲜、辽花、辽药”等“辽字号”品牌。同时,组织参加世界高端米业大会、长春国际农博会等,有效的推广了我省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了辽宁农产品的影响力。

(五)关于支持相对落后地区探索发展新路

一是支持辽西地区产业发展。筹措下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专项资金7.3亿元,支持辽西各市包括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在内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势产业发展,推动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链提质增效,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进入“十四五”时期以来,我省共支持了朝阳县、建昌县、建平县、阜蒙县等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每个给予2000万元的省财政资金补助。二是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筹措下达省财政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10亿元,重点用于县域主导产业培育、园区建设、财源培植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奖补等方面支出,支持各县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发展壮大县域主导产业,为乡村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下步工作

我省将强化农业农村优先投入保障,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发展基础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不断优化完善财政扶持政策,为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财政保障。同时,继续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上发力,以辽西先导区建设为重点,搭建与京津冀协同对接发展平台。2023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建设食品工业大省要求,我省将以壮大优势产业链、建设特色产业集群、打造现代食品产业为主要任务,以集聚区、重大项目、市场流通、龙头企业、创新引领、质量标准、品牌建设为路径,建链、延链、补链、壮链、优链,加大要素支撑和组织保障,推进食品工业全产业链增值,构建现代食品工业产业体系,推动传统食品改造、现代食品升级、未来食品布局、食品安全前置,实现由农产品大省向食品工业大省转变。特别是对于辽西先导区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将重点予以支持,2023年拟支持北票市、喀左县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24年至2025年继续支持集聚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企业项目进行贴息、先进设备补助,应贴尽贴、应补尽补。同时,支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对新认定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最大限度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为进一步抓好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落实,生农业农村厅将会同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辽宁广播电视台举办辽宁省休闲农业精品旅游路线推介会,向农业农村部推介2个休闲农业重点县、8个美丽休闲乡村及一批运营成熟、体验美好的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将休闲农业与我省农业大数据平台有机结合,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旅游。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3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