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委对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0146号关于转变我省农业发展方式培育新增长点的建议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3日
  • 编辑:农业厅办公室审核员一
  • 来源:

  辽农提〔2017〕35号

陈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转变我省农业发展方式培育新增长点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十三五以来,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农民收入实现稳中有升,农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推进,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但也必须看到,经济新常态以来,尤其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发展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和内部动因的深刻变化,农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趋紧,农业内生动力不足愈发突出,农产品供需失衡更加凸显,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日益加剧。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各种困难挑战,全省农业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围绕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树立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切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改变种养业传统发展模式 

  (一)调优种植业作物结构 

  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基本思路,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结构。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恢复性增加优势区水稻种植面积,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面积,适度增加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做优做强经济作物,适度扩大设施农业生产规模,加快食用菌、柞蚕、花卉等特色产业发展;建设高效精品果园,推进水果生产向辽南、辽西水果产业带和辽宁中北部优势果品产区集中;发展林地经济开发产业,做优做强林下参、刺五加、苦参、五味子等森林中药材和次龙芽、大叶芹等山野菜。重点发展榛子、核桃、板栗、大枣等特色经济林。加强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技术示范推广。按照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的原则,积极发展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作物,加快推进农牧结合,增加我省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 

  (二)调整种养业品种结构 

  一是发展优质农产品。优先发展优质水稻、出口型食用花生、优质食用大豆、精品水果、设施蔬菜等优质农产品;二是发展专用农产品。积极发展甜糯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淀粉马铃薯等加工专用型品种,发展生物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的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作物;三是发展特色农产品。因地制宜发展独具特色的杂粮杂豆、风味独特的小宗油料品种,科学发展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特色蔬菜水果,推进食用菌品种多样化;四是在畜禽养殖发展功能区稳定发展生猪、蛋鸡、肉鸡,大力发展肉牛、奶牛、肉羊,因地制宜发展绒山羊、肉驴、鸭、鹅、蜜蜂等特色产业。 

  二、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三)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一是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研发、改进管理、更新设备、着力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壮大一批大型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切实提升我省农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二是加快产品创新升级,增加优质农产品加工品种供给。延长粮油、果蔬、畜禽、水产、林特产品产业链条,提升产品价值链条。围绕市场需求生产更多优质安全、营养健康的产品,切实满足消费者需求;三是扎实推进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集聚区建设。加强招商引资,建立投资超千万元农产品加工项目库,并做好农产品深加工重点项目推进服务工作;四是继续抓好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监测和认定,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产业融合。 

  (四)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 

  一是鼓励和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支持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登记数量稳定在3000个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3500万亩以上;二是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支持以优势企业、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为依托,在粮油、果菜、畜产品、水产品等大宗作物及特色产业中评选认定辽宁名牌农产品。探索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积极培育企业争创品牌主体意识,提升企业农业品牌建设与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三是牢牢把握年度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辽宁省农产品交易会等有利契机,加强对我省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切实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五)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因地制宜推进特色农业园区、休闲农庄、农家乐等建设,扩大都市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农耕文化等旅游产品供给。促进农业、渔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潜海采捕体验、滨海垂钓、都市渔港、冬季捕捞等休闲渔业项目,满足多样性消费需求。加快森林公园建设,打造国家级森林养生、养老基地,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特色村镇。 

  (六)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实施农村进村入户工程,升级12316省级云平台,充分发挥12316数据采集、分析、加工和发布能力,建立覆盖生产、流通、市场全产业链数据采集系统。一方面将农业大数据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切实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分析预测,加快发展数字农业和精准农业。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开放式应用平台,优化12316发展模式和服务功能,为农产品电商和农户提供订单农业全程信息服务,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有力推动了农民增收。 

  (七)补齐农业生产发展短板 

  持续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深入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技战略,着力优化保护粮食产能。一是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持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二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强化田间水利、道路维修、配套林网建设等相关设施建设;三是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完善农机具购置政策,并增加补贴额度,盘活农机具存量资产,增加农机具作业面积,降低生产能本,减少折旧率。 

   

   

                     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 

  2017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