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委对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0587号关于着力推进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3日
  • 编辑:农业厅办公室审核员一
  • 来源:

  辽农提〔2017〕51号

康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着力推进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提案收悉,我委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及时研究部署相关工作,经领导审核同意,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推进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问题的关注。您在提案中指出,一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实现农产品政策的价补分离;二要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三要加强金融助农力度,推动农业金融信贷产业发展;四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让现代农业绿色基因更强壮。我们会同省林业厅、省政府金融办、省物价局、省畜牧局、省通讯局和省商务厅共同作出答复。 

  十三五以来,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农民收入实现稳中有升,农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推进,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同时,经济新常态以来,尤其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发展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和内部动因的深刻变化,农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趋紧,农业内生动力不足愈发突出,农产品供需失衡更加凸显,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日益加剧。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各种困难挑战,全省农业系统及相关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围绕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树立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切实推进农业转型发展。 

  一、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实现农产品政策的价补分离 

  (一)调优种植业作物结构 

  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基本思路,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结构。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恢复性增加优势区水稻种植面积,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面积,适度增加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做优做强经济作物,适度扩大设施农业生产规模,加快食用菌、柞蚕、花卉等特色产业发展;建设高效精品果园,推进水果生产向辽南、辽西水果产业带和辽宁中北部优势果品产区集中;发展林地经济开发产业,做优做强林下参、刺五加、苦参、五味子等森林中药材和次龙芽、大叶芹等山野菜。重点发展榛子、核桃、板栗、大枣等特色经济林。加强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技术示范推广。按照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的原则,积极发展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作物,加快推进农牧结合,增加我省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 

  (二)调整种养业品种结构 

  一是发展优质农产品。优先发展优质水稻、出口型食用花生、优质食用大豆、精品水果、设施蔬菜等优质农产品;二是发展专用农产品。积极发展甜糯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淀粉马铃薯等加工专用型品种,发展生物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的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作物;三是发展特色农产品。因地制宜发展独具特色的杂粮杂豆、风味独特的小宗油料品种,科学发展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特色蔬菜水果,推进食用菌品种多样化;四是在畜禽养殖发展功能区稳定发展生猪、蛋鸡、肉鸡,大力发展肉牛、奶牛、肉羊,因地制宜发展绒山羊、肉驴、鸭、鹅、蜜蜂等特色产业。今后既要抓养殖企业种养加一体化利用,又要积极培育发展专业化青贮生产、加工、销售企业,满足中小型养殖场(户)需求。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环境友好型畜禽养殖,扶持包括锦州地区在内的辽西北地区新建50个生态养殖场。以承接生猪产业转移为契机,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温氏集团、广西扬翔集团等大型企业计划在辽宁新增出栏生猪能力1625万头。 

  (三)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一是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研发、改进管理、更新设备、着力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壮大一批大型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切实提升我省农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二是加快产品创新升级,增加优质农产品加工品种供给。延长粮油、果蔬、畜禽、水产、林特产品产业链条,提升产品价值链条。围绕市场需求生产更多优质安全、营养健康的产品,切实满足消费者需求;三是扎实推进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集聚区建设。加强招商引资,建立投资超千万元农产品加工项目库,并做好农产品深加工重点项目推进服务工作;四是继续抓好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监测和认定,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产业融合。 

  (四)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 

  一是鼓励和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支持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登记数量稳定在3000个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3500万亩以上;二是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支持以优势企业、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为依托,在粮油、果菜、畜产品、水产品等大宗作物及特色产业中评选认定辽宁名牌农产品。探索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积极培育企业争创品牌主体意识,提升企业农业品牌建设与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三是牢牢把握年度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辽宁省农产品交易会等有利契机,加强对我省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切实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加快特色林业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省各级林业部门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在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和生态建设的同时,积极发展商品用材林、特色经济林、森林中药材、森林食品等产业基地建设,使全省林业特色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为了加快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产业短板,2016年制定出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林业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16?105号),进一步明确了以调结构、增资源、补短板、创效益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以调整树优化树种、林种和产业结构为突破口,确定加强森林生态建设、森林资源培育、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开发产业、种苗花卉、森林旅游康养等10项改革发展任务。目前,按照省政府确定的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任务在全省全面铺开。2017年在全省新发展经济林、森林中药材及森林山野菜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面积12万亩。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写了《辽宁省主要经济林病虫害防治和安全用药指南》,并在全省开展了经济林病虫害防治和安全用药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农民从事特色林业产业技能,带动农民通过发展特色经济林及林下经济开发产业就业增收致富。 

  (六)逐步实现农产品价格政策的价补分离 

  我省自2007年大豆、玉米相继实施临时收储,水稻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以来,促进了粮食生产,保护了农民利益。 

  2014年国家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实施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政府不干预市场价格,大豆价格由市场供求形成,当市场价格下跌低于目标价格时,政府通过补贴保障农民基本收益,稳定大豆生产。大豆目标价格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我们将按照国家决策部署,加强部门沟通,及时研究解决农产品价格机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障改革稳步有序推进。 

  二、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 

  (一)加强政策支持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和国家商务部关于推进农村电商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积极研究制定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对辽宁的支持,省商务厅与省农委、省供销社、省邮政局等省直有关部门加强工作联系,整合资源,携手合作。 

  (二)引进对接电子商务资源 

  积极为全省各县(市)对接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和先进的农村电商发展模式,鼓励各地与供销社、邮政集团等传统商贸流通、物流企业和阿里、京东、苏宁等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开展合作,借助电商优势资源,共同发展农村电商。 

  (三)加快农村电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以我省8个国家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试点县为引领,加快建设农村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及物流配送中心、乡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和村级电商服务点,不断丰富和完善各级电商公共服务点功能,满足当地农村电商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积极推进林产品电商务发展 

  积极通过开展协调服务,积极为本溪县东北林业产业交易中心平稳健康发展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加快东北林业产业交易中心和县级林业产权交易分中心建设,尽快形成以东北林业产权交易中心构建互联互通的全省林业产权及林产品交易网络,在林权流转、林产品交易、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等方面,为农民提供便捷、有效地服务。 

  (五)继续开展互联网+现代畜牧业行动 

  认真落实《辽宁省畜牧兽医局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畜牧业行动实施方案》,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禾丰集团、伟嘉集团、农信互联等企业实施互联网+”的先进经验。帮助和指导养殖户用好互联网+”生产管理系统、电子商务平台和畜牧业物联网。 

  三、加强金融助农力度,推动农业金融信贷产业发展 

  (一)推进工作情况 

  近年来,省政府金融办积极引导银行机构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农业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相关产业的资金投入,引导涉农金融机构下沉服务网点取得了较好效果。 

  1.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鼓励银行机构转变服务方式,改善信贷管理机制,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推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服务。近年来,省农行涉农银行机构先后推出实行育、繁一体化和公司+农户循环贷惠农贷等新型涉农信贷产品。为农户贷款提供了更加方便、灵活、快捷的服务,对林业、农业、畜牧业等相关产业生产集约化起到较大促进作用。 

  2.引导银行机构增加对三农资金支持。引导银行机构要切实承担起金融支农责任,继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政策,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在资金供给、财务费用、激励考核、人才引进等方面向三农倾斜,将有限的信贷资源重点投向林业、现代农业、农业科技开发、畜牧业等领域。鼓励各银行机构在当年信贷投放计划中单列涉农信贷计划,充分发挥信贷资金对三农发展的推动作用。截至2016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7677亿元,同比增长6.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0.3个百分点,比年初新增508.2亿元。 

  3.推进金融机构向农村转型。推进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在稳定县域法人地位、维护体系完整、坚持服务三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全省农信社改革,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稳妥组建农村商业银行。2016年,全年完成7家农信社完成改制,新设立6家农商行,全省已组建22家农商行。推动农业银行深化三农事业部改革。积极落实国家税费优惠政策,支持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按照国家要求,全面实施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鼓励其探索商业金融服务三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截至2016年末,省农行在全省39家县域支行均组建了三农经营中心,实现了深化改革工作对全省县域的全覆盖。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各类金融主体设立村镇银行,引导村镇银行开展与商业银行、农信社的差别化经营,不断壮大规模。2016年我省新设立村镇银行2家,截至年末全省共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65家,包括64家村镇银行和1家贷款公司,已实现对全省县域地区的全覆盖。全省村镇银行资产总额756.4亿元,同比增长16.7% 

  4.加大金融扶贫工作力度。积极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政策倾斜与资金支持。2016年推动全省34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制定十三五时期金融扶贫工作规划、55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制定2016年金融扶贫计划。充分发挥扶贫再贷款作用,重点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增加扶贫开发金融资源投入。截至2016年末,我省14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借用扶贫再贷款,全省扶贫再贷款余额7.8亿元,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了低成本资金支持。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脱贫攻坚作用。我省积极研究利用农发行关于政策性金融扶贫试验示范区有关优惠政策在我省12个省级贫困县实施,已获得农发行总行同意,正在组织落实。 

  (二)下步工作安排 

  1.开展群对群精准金融服务。今年,省政府金融办将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的实施意见》部署要求,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群分类施策,组织贴近、精准的金融服务。其中,针对农业科技、农业流动等领域的小微企业, 我们将积极组织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机构,提供小额、分散、信用优先的对口服务。 

  2.鼓励银行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引导银行机构拓展涉农业务范围,认真研究发展状况和趋势特点,在符合贷款原则的前提下,创新金融支持的服务方式,有针对性地研发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的金融产品。 

  3.鼓励银行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鼓励各银行机构根据当前农村信贷需求变化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灵活的贷款抵押方式,推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服务。推广林权抵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信贷+保险等创新产品。 

  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让现代农业绿色基因更强壮 

  (一)大力生态发展循环农业 

  构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严格落实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加强政策引导和执法监管,落实主体责任,强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与规范。对畜禽养殖场开展生态化改造提升,促使畜禽养殖规模与生态环境消纳能力相匹配,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进一步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运行机制。 

  构建农副资源综合开发体系。围绕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大力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新模式,促进农作物秸杆、食用菌渣及农副资源进行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燃料化等综合开发,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和扶持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有机肥生产应用、沼气发电、生物质能源等项目建设。推进大田作物耕种收一体化同时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探索建立农作物秸杆收集运输处理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长效管理机制。 

  构建种植业标准化清洁化生产体系。通过源头预防、过程控制,严格控制外源污染,减少农业自身污染物排放。大力推广农牧结合、粮经(水旱)轮作、间作套种、种养结合等生产模式和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确保农药化肥施用量零增长。依法规范、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应用,增加有机肥、专用配方肥和新型肥料的应用。大力推广大棚、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地、节水、节肥技术,通过肥效提升和养分替代,减少化肥用量。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高效农药替代,提高农药利用率,实现农药减量。组织开展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回收,建立完善废弃农膜和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机制。探索建立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杆的长效管理机制。 

  4.构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合理布局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渔业,构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休闲、服务相协调的产业体系。依托农耕文化、田园景观、农业设施及加工园区等,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拓展农业生态功能。按照种养业配套、生产标准化清洁化、资源循环化利用、产品优质安全的要求,打造农业产业化全产业链,构建生态循环体系。 

  (二)做大做强林产业 

  1.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和品牌发展 

  积极引导各地不断加大林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工作。积极组织市县林业部门开展国家级龙头企业推荐申报工作,力争为我省林产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强名牌林产品培育工作。省林业厅与省农委等部门联合开展辽宁名牌林产品辽宁特产之乡评选工作。积极为龙头企业创造发展条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发展,为农民就业和增收提供有效途径。 

  2.加大林业产业政策扶持力度 

  进一步加大发展林业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对从事营造林生产符合省级以上工程项目标准和要求的,可列入工程项目实施和管理,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经济林、林下经济开发和林产品加工项目,中央财政贷款项目贴息优先给予扶持。 

  (三)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因地制宜推进特色农业园区、休闲农庄、农家乐等建设,扩大都市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农耕文化等旅游产品供给。促进农业、渔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潜海采捕体验、滨海垂钓、都市渔港、冬季捕捞等休闲渔业项目,满足多样性消费需求。加快森林公园建设,打造国家级森林养生、养老基地,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特色村镇。 

  (四)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 

  1.积极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 

  为从源头保障农产品安全质量安全,我站自2012年起,开展了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项目包括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土壤修复示范和禁产区划分试点三方面内容。其中: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此项工作是全国性的,主要了解农用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检测项目为镉、铅、砷、汞和铬等5种重金属,为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监测预警、实行分级管理奠定基础。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示范。全国有9个省承担,总面积是3万亩,其中我省承担3000亩。通过项目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筛选出了适宜我省土壤重金属镉污染修复的技术模式,主要为土壤重金属原地钝化,并结合低富集高抗性植物阻隔农艺措施,为今后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工作提供了技术措施。耕地禁止生产区划分试点。全国有4个省承担,总面积1万亩,我省承担2000亩,主要针对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同时超标的农用耕地进行禁止生产区划分试点通过项目试点,完成了高抗性作物品种的筛选及种植结构调整边界划定工作流程,探索了种植结构调整的生态补偿机制,为当地农业部门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 

  2.下一步计划开展的工作 

  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监测预警及协同监测项目。根据统一部署,围绕我省设置的国控点,积极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监测预警及协同监测项目,构建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监测机制,实现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评价、预警常态化和规范化,逐步建立农产品产地分级管理制度。积极配合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根据分类施策、农用优先、预防为主、治用结合的原则,积极配合省环保厅开展我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人:省农委发展计划处 张道昱 

  联系方式:024-23448899,13904000220nwfzjhc@163.com 

   

   

                     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 

  2017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