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对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2020027号关于进一步推动辽宁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建议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28日
  • 编辑:农业厅办公室审核员一
  • 来源:

辽农提〔2019〕39号  

民进省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辽宁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发展,2018年出台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辽委办发〔2018〕159号),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辽宁绿色生态农业呈现快步发展趋势,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推动全省农业发展进入绿色发展新阶段、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关于培育绿色生态农业主导产业,构建新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在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先后出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6〕19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17〕41号)等文件。今年,省农业农村厅起草了《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关于2019年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方案》,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农村创业创新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二)在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园区方面。近年来,我省围绕绿色生态农业全产业链,打造了21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2018年全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78.84亿元,同比增长9.7%,超额完成了增长7%的目标任务。目前我省喀左县创建为第一批国家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第二批创建工作已经开始。北镇葡萄、凌源设施蔬菜、金普新区大樱桃获批国家循环农业促进项目。一是制定了确保“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的工作方案,举办了季调度工作制度培训班,层层落实目标和责任。二是开展了集聚区建设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整合优化了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推行了“园区+公司”管理模式。三是组织集聚区参加农业农村部在驻马店举办的第21届农产品加工投资贸易洽谈会。四是召开了全省农业招商会议暨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工作推进会议,会议取得较好效果,共有28个项目现场签约。

(三)在培育绿色生态品牌方面。一是农产品宣传推广力度不断加强。最近几年,我省对农产品宣传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创新推介方式,搭建展示平台,积极做好农产品营销促销工作,扶持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连续多年组织企业参加农业农村部举办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兄弟省举办的农交会、农博会,举办中国辽宁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辽宁省农业农村厅优质农产品推介洽谈会。2018年,首次在全省开展辽宁百强农产品品牌评选活动,共评选出115个优质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5个、农产品品牌90个)。盘锦大米、鞍山南果梨、北镇葡萄、辽参入围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名牌,盘锦大米获全国“十大品牌大米”“十佳好吃大米”殊荣,向农业农村部推荐鞍山南果梨、盘锦河蟹、东港草莓、铁岭榛子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截至目前,全省共有34个农产品获得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评选认定72个农产品为2018年辽宁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31个乡镇为2018年辽宁特产之乡。全省绿色食品认证总量达产品1063个、企业506家、生产面积303万亩、实物总量389万吨。二是积极探索农产品宣传推广新模式,培育我省农产品品牌。在继续组织举办展会的基础上,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积极探索“推介会”、“招商会”等模式,帮助我省名优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努力打造具有辽宁农产品特色品牌的经营发展模式。省农业农村厅将继续抓好农产品营销促销工作,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发展空间,推进农产品展览展示工作再上新台阶。积极参加全国各省(市、区)农产品专业展会,扩大学习交流成果,切实提升我省涉农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在加大扶持绿色生态龙头企业力度方面。注重研究破解龙头企业发展瓶颈对策,加大对各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一是对招商引资进入我省的农事企业,可以破格认定为省级龙头企业;二是对我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内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优先认定为省级龙头企业;三是继续落实龙头企业分级帮扶制度。加大对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的帮扶力度;四是加强对龙头企业负责人和高管的培训。提升企业高管应对复杂市场环境的能力,增强把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五是简化龙头企业监测认定所需证明材料。按照企业承诺,政府放心的原则,将原来需要8个部门盖章的证明材料简化为一纸承诺和企业会计报表,减轻企业申报龙头企业的工作量,降低制作审计报告成本。激发龙头企业申报热情。

二、关于转变产业模式,改造生产流程,生产绿色生态农产品

(一)在渔业绿色生态养殖方面。一是大力发展稻田渔业。我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已有20多年历史。充分利用鞍山、营口、辽阳、盘锦等地稻田资源,发挥渔稻共生耦合作用,大力推广稻田养蟹、稻田养鱼(黄扁鳅、大鳞副泥鳅),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打造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绿色环保的样板工程。二是综合发展复合渔业。弥补自然资源衰退影响,利用生物间不同栖息特性和食物链关系,实施鱼虾蟹贝蜇多营养层级立体生态养殖,实现水面、水体、海床综合利用,提高养殖综合效益。三是巩固发展碳汇渔业。利用我省拥有广阔的浅海滩涂养殖空间,发挥东港、庄河、长海、盖州、大洼、盘山、凌海、兴城、绥中等地海水双壳贝类生产优势地位,重点抓好扇贝、杂色蛤、牡蛎、魁蚶、毛蚶、文蛤等传统优势品种生产,推行精耕细作,消除荒漠化水域。在产出优质海产品的同时,充分发挥海水贝类的碳汇功能,净化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四是大力发展海洋牧场。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以人工鱼礁为载体,构建鱼虾贝藻参胆立体生态系统,推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五是坚持品牌强渔。充分发挥辽参、大连鲍、丹东蛤、营口海蜇、盘锦河蟹、锦州毛蚶、兴城多宝鱼、鞍山观赏鱼、鸭绿江鲤鱼等区域品牌的作用和影响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具有辽宁地域特色的水产品知名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强化品牌推介,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积极组织参加国际国内展销会、博览会,以展销活动延长渔业产业链,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不断扩大辽宁渔业影响力。

(二)在绿色优质畜产品供给方面。2017年末,我省开创性的推出《辽宁省十大畜禽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其中明晰了我省肉牛、奶牛等主导产业和肉驴等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与目标及区域布局,科学指导养殖业发展。2018年,我省印发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牛羊驴特色产业的意见》,引导适合贫困地区养殖的牛羊驴特色产业发展,各地充分发挥牛羊驴产业独有优势,通过养殖大户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2014-2017年,我省每年在阜新、朝阳等五市扶持新建畜禽标准化生态养殖场(小区)50个,每个场以奖代补安排资金50万元。2019年,我省在阜新、朝阳等六市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畜种以奶牛、肉牛、肉羊、绒山羊和肉驴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大力推进质量兴牧、绿色兴牧,以标准化、现代化生产为核心的示范场,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管理先进,具有示范引领作用。我省将实施奶农家庭牧场或奶农合作社升级改造项目,省以上财政原则上按照30%的比例标准给予补助,不设下限,单个奶牛场最高补助不超过150万元,该项目积极推进我省奶业振兴并引导发展绿色生态养殖。

(三)在智慧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方面。近年来,我省不断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大力推进农业农村部“星火燎原”计划。结合农业农村部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及新农民创业创新等活动,通过探索培养新农民的方式,联合辽宁省联通公司、辽宁省建设银行等多家单位,启动“星火燎原”计划。同时面向农村创业青年,开展电商普及性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了部分农村青年学习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的能力。2018年,借助大连大樱桃节成功举办的契机,组织“2018大连大樱桃品牌电商论坛暨第三届农业电商十人谈”活动。有新农民200余人参加培训活动,通过腾讯、网易直播,有35万人以上收看。积极参与北镇葡萄公用品牌建设活动,通过建立葡萄大数据体系,组织围绕品牌传播的新媒体联盟。组织参加第2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大洼认养农业等9家企业参加了博览会,得到社会各界多方肯定。

(四)在构建绿色生态科技服务平台方面。一是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辽宁创新团队建设。积极争取省财政支持,恢复原启动的4个产业技术辽宁创新团队(果树、水稻、设施蔬菜、花生)建设基础上,计划再启动玉米、大豆、杂粮、食用菌、中药材、花卉6个创新团队建设,进一步整合了农科教、产学研各方面优势力量,实行首席专家+专家团队+基地县运行模式,实现了农业科技创新、试验示范和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团结协作、合力攻关的局面,引领、带动和促进我省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快速、高效、可持续发展。二是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推广联盟。重点依托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为平台,围绕地方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广泛集聚农业科技资源,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合作,引进专家团队,有针对性开展试验示范,拓展服务功能;构建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科研教学单位、市场化服务组织、乡土专家广泛参与的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推广联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三、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业生产要素绿色安全

(一)在强化土壤改良工作,提升土地产出潜力方面。近年来,省绿色农业技术中心高度重视土壤改良工作,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推广土壤改良技术,提高耕地质量。一是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补助项目。2009-2017年,争取中央财政和省财政资金近1.8亿元,对农民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给予补助,累计推广地力培肥技术1000万亩以上,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基础地力。二是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2015-2017年,共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8亿元,围绕有机肥施用、肥沃耕层构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在法库县、铁岭县治理黑土地退化面积20万亩以上,有效提高了黑土地质量。2018年,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亿元,在新民市、台安县、灯塔市、铁岭县开展新一轮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计划建设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110万亩。

(二)在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方面。自2005年起,我省启动了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按照“测、配、产、供、施”技术路线,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部门统计,2016、2017年我省化肥使用量分别为148.1万吨(折纯,下同)和145.5万吨,据农业部门调度,2018年我省化肥使用量为143.04万吨,已经连续三年实现了负增长,为我省农业绿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极大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肥料不合理施用,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显著减轻了肥料带来的面源污染。

(三)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方面。辽宁省政府制定《辽宁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辽政办发〔2017〕92号),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落实地方政府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主体责任、环保部门监管责任、畜牧部门服务指导责任、养殖企业治理主体责任,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制度,强化保障措施。2018年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2%,完成“工作方案”制定的序时进度。2019年将继续畅通有机肥还田渠道,推进种养业协同发展。科学测算区域内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进一步实行以地定畜,满足畜禽粪污消纳需求。制定完善技术规范,加强粪肥还田技术指导,确保科学合理施用。鼓励引导畜禽规模养殖场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在合理半径内相衔接,扶持种养合作,或流转土地发展种植,实现畜禽粪肥就近还田利用。

(四)在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用水灌溉能力方面。“十三五”以来,我省在省内13个市、57个县(市、区)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7.374万亩,分别由水利、发改、农发部门组织实施,各部门共计整合落实资金16.65亿元。通过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改变以往“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不但可大幅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及项目区粮食产量,促进农业节水,还可以通过管道输水、精准灌溉、水肥一体、智能操作等手段实现高效现代灌溉管理模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促进土壤污染治理。2019年,全省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280万亩,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计划建设高效节水灌溉61万亩。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等工程,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灌溉等水平,进一步推动辽宁绿色生态农业发展。

(五)在推进全省设施农业建设方面。2018年在全省组织推进设施农业建设新增面积9.3万亩,从玉米生产者补贴中调剂10%近6亿元其中省本级3亿元资金优先用于设施农业建设,引导和扶持社会工商资本参与高标准设施农业开发。支持规模小区棚室配套自动卷帘机、微(滴、喷)灌设备、机械放风设备等,鼓励建设高标准智能温室,推广物联网信息技术,实现温室环境和水肥一体化等自动控制。积极推广应用自动化装备和物联网信息化技术。坚持质量兴菜、绿色兴菜,实施蔬菜生产投入品零增长行动,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推进蔬菜生产绿色发展。加强品牌建设,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打造一批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全国知名品牌和特色蔬菜产品品牌,以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全省蔬菜产业绿色化、优质化、规模化、品牌化,实现蔬菜生产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24个,通过蔬菜绿色产品认证371个,占全省总数36.5%,全省已注册产品品牌200多个,多个品牌被评为国家及省级名牌。同时大力开发设施蔬菜休闲、景观、体验功能,休闲采摘、旅游观光、生态体验等新业态。2019年,全省计划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0万亩。

感谢您对我省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关心,欢迎继续对我厅工作给予关注和支持。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19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