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2040062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4日
  • 编辑:农业厅办公室信息员二
  • 来源:

 

  辽农202161 

简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合理规划我省核心城市城乡结合部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针对“水资源处理能力滞后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设施支撑,是一项基础性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我省按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部署,着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2848处,覆盖人口1729万人,基本保障了农村居民饮水安全。2020年,为持续改善全省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状况,省水利厅将农村饮水安全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和省政府“重强抓”绩效考核,高位推动。统筹农村饮水、水库移民和一般性地债资金,指导各地采取提前实施的模式,克服资金不足的不利影响,2020年全省累计新建、改造农村供水工程943处,完成投资7.1亿元,受益人口82.4万人,全省农村供水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省水利厅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农村供水工程为抓手,组织各地对标评估,按照三年近期、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不同阶段,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两新一重”等政策统筹规划、梯次推进,对全省农村供水现状进行分类梳理,明确不同规模工程新建、改造目标和标准,确定新建、改造建设内容。编制辽宁省农村供水工程达标巩固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和辽宁省“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强化顶层设计,确保“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下一步,根据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度的根本要求,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优化全省农村供水工程布局,对于有条件的地区,以城乡结合部、乡镇政府所在地为中心,大力规划一批规模化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和“千吨万人”工程),实现城乡统筹供水,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同时,进一步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完善水价机制、强化水费收缴,推进建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不断提升全省农村供水保障和服务水平,逐步建立供水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用水便利化、运维智慧化和服务社会化的农村供水保障体系,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供水保障。  

  二、针对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落后问题 

  目前,省住建厅正在起草部省《共建城市更新先导区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快推进我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推动公共资源在县域内实现优化配置。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推进县城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成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充分利用水系资源优势,将水系发展和治理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建设一批经济强县,让更多农村转移人口就地就业、就近市民化。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共生共存共兴共荣。下一步,我省将大力推进部省《共建城市更新先导区实施方案》重点工作落实,并按照《实施方案》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合理规划我省核心城市城乡结合部工作。 

  三、针对丰富城乡结合部产业发展问题 

  一是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十三五”时期,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为全面全方位振兴的新动能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提出了建设旅游强省的战略目标。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积极推进,田园综合体、田园艺术景观、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定制农业、会展农业、众筹农业、现代农业庄园、家庭农场等多种业态的乡村旅游产品得到培育。其中,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7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乡30家。农(渔)家乐、乡村民宿及旅游合作社12000多家。全省乡村旅游吸纳农民就业人数近30万人,带动农民间接就业超过100万人。  

  二是促进文化、旅游与农业深度融合。“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开发精品民宿、家庭农场和休闲现代农庄等新业态,加快培育一批休闲农业示范县和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鼓励发展康养旅游,推动传统农家乐、渔家乐提高服务标准,完善“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完善乡村旅游配套功能,实现旅游业带动乡村人居环境升级。  

  三是培育乡村旅游商品。“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培育一系列乡村旅游商品。支持朝阳大枣,铁岭杂粮,盘锦大米,抚顺木耳,丹东草莓等农特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支持建平剪纸、绒绣,凌源皮影,辽西木偶,满族刺绣、软陶等文创企业开发具有辽宁地域文化特色旅游伴手礼。鼓励线上渠道企业拉动旅游商品设计、生产与销售构建线上线下产业链。 

  四是加快产业集聚发展。近年来,我省在沈阳、大连两个中心城市周边建设了沈北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庄河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同时,依托本溪、阜新两市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在周边建设了桓仁葡萄酒产业集群、阜新皮革产业集群、彰武林产品产业集群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以上产业集聚区对核心城市城乡结合部的产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十四五”时期,充分发挥沈阳、大连中心城市、“两先区”带动作用,着力提升高质量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形成区域内产业差异化、特色化的错位发展格局。沈阳地区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中心城市作用,依托科研院所、公共创新平台等集中优势资源,吸引要素进一步向城市群、都市圈和大城市集聚。重点支持沈北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加快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等产业提档升级。大连地区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门户的作用,深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支持大连普湾经济区等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重点发展水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等特色消费品产业。此外,辽西北地区依托自身玉米、杂粮、花生、果蔬、畜禽、林业资源和传统产业优势,利用好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机遇,延长粮油、畜禽产品、果蔬、水产品、林特产品、毛纺织和现代种业等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做大做精农产品加工。 

  四、针对引进高水平科研院所问题 

  在条件适合的城乡结合部建设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基地等专业机构,面向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与交叉学科、绿色化工与新能源材料等领域,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促进城乡结合部改善人文环境,提高区域经济水平。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