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107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3日
- 编辑:农业厅办公室信息员二
- 来源:
辽农提〔2021〕53号
王春雨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果品加工产业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目前,全省果树栽培面积近1000万亩,产量850万吨,产值180亿元,水果生产规模居北方落叶果树栽培区第6位。其中,苹果生产居全国第6位;梨和葡萄生产居全国第2位,鲜食葡萄居第1位。设施果树栽培面积70万亩,产量130万吨,居全国第1位。大连樱桃、鞍山南国梨、丹东草莓、盖州苹果、北镇葡萄、绥中白梨等区域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
为加快我省果品加工业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我省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是推进了水果产地初加工项目建设。2016至2018年,全省在国家的支持下,实施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共安排中央资金2.27亿元,支持全省果蔬主要产区建设各类农产品初加工设施,新增果蔬储藏能力28.8万吨。二是加大水果精深加工力度。全省规模以上水果加工企业50家左右,营业收入在40亿元左右。主要产品为罐头、饮料、葡萄酒、蜜饯以及水果初加工产品,重点企业有大连真心罐头、大连林家铺子、鞍山槿宁食品、海城市广盛食品、辽宁张裕冰酒、辽阳太阳谷葡萄酒等。三是加强果品加工关键技术攻关。针对我省果品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省科技厅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就如何提高果品附加值,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加工企业开展“产学研”结合,以及搭建各种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取得了一定成效。省农科院开展了山楂精深加工与副产物综合利用、寒富苹果山楂符合新型低糖休闲食品、特色果蔬复合饮料加工、采后保鲜等关键技术研究和开发;开展了乳酸菌发酵果蔬、天然色素、多糖、多肽等功能性果品饮料等精深加工技术研究,获得了多项成果和专利。同时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帮助沈阳山山伟业公司山楂加工过程中解决酶促褐变等问题,减少损失300万元;帮助辽宁富康黑果花楸科技开发公司进行了产业分析与生产全程规划设计;帮助瓦房店鑫龙果品公司解决了贮藏保鲜及其商品化处理技术问题,延长了果品产业链条。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总体部署,加快推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促进全省果品加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加快水果产业链建设。按照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将农业产业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优化果蔬产业链”作为农业五大产业链之一,纳入到“关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总体布局中,通过优化水果品种结构,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苹果、樱桃、葡萄、草莓、梨、桃等名优品种,提高优质水果生产能力,培创水果知名品牌,扩大特色水果品牌知名度。积极发展果蔬精深加工,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在主要果蔬产区建设高水平的仓储贮藏设施,引进多品种、系列化的生产加工现代化流水线,建设草莓、大樱桃等世界级产业链,强化葡萄、苹果等省级产业链,水果总产量达到850万吨以上。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国内国外多项平台,大力吸引国内外的果品加工企业入驻产区。国内方面,省政府计划于2021年6月、10月、11月分别举办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招商引资促进周活动。抓好水果精深加工项目包装,围绕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促进我省与上述地区水果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深度融合。国外方面,充分利用好我省对外招商引资合作平台 通过巩固和开拓我省同香港、日本、新加坡、德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地区)地方政府间投资合作交流平台,积极组织我省相关部门和企业参加新辽理事会、中日经济合作会议、德国巴符州混委会、第二届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各种对外平台,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果品加工产业与国际对接。利用好省政府支持农产品加工专项资金,支持水果加工项目建设。
三是加强科研技术支撑。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我省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开展有关果品加工方面的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为我省果品加工行业发展壮大提供技术支撑。加大争取国家果品加工方面研究立项投入,发挥我省在果品加工研究方面的人才优势,力争建立我省果品加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技术储备。加快现有果品加工技术转移转化,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成果对接会,组织有关高校、科研院所集中展示我省果品加工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成果,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加强“发酵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与质量安全”、“辐照技术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支持沈阳农业大学建设浆果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集成科研基地项目建设。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1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