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关于加快农业数字化步伐 促进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第12050153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0日
  • 编辑:
  • 来源:

 

  农提202261 

段晓云委员 

  提出的关于加快农业数字化步伐促进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第12050153号)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完善顶层设计 

  印发《辽宁省“十四五”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出台《辽宁省智慧农业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范标准体系建设,包括研究制定基础设施、数据共享、安全管理、行业应用等重点领域标准规范,实现系统建设、技术创新、数据管理、政务服务、智能应用等环节有机融合,将为农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筹备建设省智慧农业中心项目省智慧农业中心拟向上对接农业农村部的农业大数据云平台辽宁数据,实现与农业农村部信息的共享互通;向下连接各市县农业信息系统,实现纵向到底,确立农业数字化全链条发展思路,规范操作路径和行业标准,科学制定全省农业数字化发展规划。 

  二、加强政策引导 

  一是开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示范应用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建设国家数字农业农村创新中心(分中心)、数字种植业、数字设施农业、数字畜牧业、数字渔业创新应用基地有关要求,积极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在2021年已经启动的凌源市数字农业创新基地项目的基础上,2022年将积极争取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项目。会同省发改委创建智慧农业应用基地20个,采取补贴资金的方式促进数字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十四五”期间,我省将进一步加快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建设步伐,建设全省智慧农业中心,开发智慧农业应用云,搭建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打造多领域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创建100个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大力提升我省现代农业数字化水平,为我省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赋能。 

  二是建设“粮安工程”一期二期工程,包括储备粮管理平台和47个省级储备粮承储企业智能化设施改造与信息化系统应用,省粮食管理平台、东北粮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省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省储备粮管理平台完善项目和53个市县级储备粮承储企业粮库智能化基础设施改造与信息化系统应用。全省使用植保无人机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达1000余家。我厅已会同省财政厅将农业用北斗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含渔船用)和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列入《2021至2023年辽宁省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加大了智能农机装备购置补贴力度。继续加强与财政、农业、商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力争将林产品纳入财政对农产品补助范围,将林业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分等分级、包装仓储、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农业电子商务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补助范围,将林业技术人员培训纳入农村农民技术培训范围,将林业机械纳入农业机械补助范围,继续探索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三、着力人才培养 

  一是完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农科教学新模式,探索农科建设的新路径、新模式、新举措,推动人才培养链、科技推广链、农业产业链精准对接,助力乡村振兴。鼓励相关高校增设相关专业,培养更多适应现代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结合我省高校“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涉农高校学科建设,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模式,不断提升研究生知识理论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创新能力。组织沈阳农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渤海大学等涉农高校做好教育部“科技小院人才培养项目”,推广我省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加强数字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团队科研能力,扎实开展农业信息院级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科学确定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为主要研究内容和重点方向。在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农业遥感等方面组建联合攻关团队和开展专业人才交流。 

  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沈阳农业大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高校科研平台作用,推动校际、校所、校企大力协同,打牢协同基础,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为黑土地保护和利用提供有力支撑;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入推进高校科技开放创新,支持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地方组建研究院、智库等联合研发机构,共建科技平台,组织联合攻关,开展战略咨询,全面服务黑土地保护利用。 

  三是开展农业技术人员培训,组织职业院校充分利用县级职教中心等载体,对一线农民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根据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配合当地农业现代化项目的实施,帮助农民进行技能提升和设施升级,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大力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多层次、多渠道提高从业人员电子商务管理和应用能力;通过改善农村电商环境,吸引和催生新农人返乡创业,以此打造一批创新意识高,执行能力强的农村电商人才和企业家,引领农村电商发展。 

  四是开展农业数字化技术普及工作,推广农业数字化生产方案,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整合种苗繁育、基质、肥料、农业智能设备及配套装置等生产资料,以及智能环境管理、智能水肥管理、远程专家诊断等数字技术,研制并推广应用了番茄、草莓等设施果蔬无土栽培工厂化解决方案,提升我省设施果蔬生产的数字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水平,助推设施生产提质增效,促进了我省设施农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业数字化应用研发,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研制设施农业生产所需智能设备,完善设施农业智能生产管控平台。二是针对层出不穷的新式产品经营模式,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为我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产品推广提供平台支撑。三是不断完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增加系统承载的数据量,研发了基于系统的温室识别、主要作物识别和面积评估、作物病虫害预测、道路房屋识别等农业遥感决策应用,为我省农业管理决策提供了新的数据参考来源。四是基于农业5G应用联合创新实验室,建设了无人机数据采集平台和机器人数据采集平台,并与有关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开展农业巡检、监测、采摘等机器人研发。 

  五是强化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到村任职、按照大学生村官管理的选调生示范培训。聚焦脱贫地区产业扶贫、乡村治理和农民创业创新,重点选调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到村任职选调生、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小微农业企业负责人、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开展以创业富民、乡村发展与治理、到村任职选调生能力建设为主题的培训班,进一步帮助参训学员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升能力,共开展示范培训班10期,累计培学员1000人,深化全省农业系列职称评审,建立以品德、业绩、贡献为导向的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推荐综合性农业人才参与评选表彰活动,开展辽宁农业名家遴选工作,实施农村产业带头人培训“头雁项目”。推行线上线下融合培训模式,充分利用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在“云上智农”手机APP上,开展在线学习。将电子商务、信息化应用等纳入培训课程,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的需求,开展电商平台应用、电子商务、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培训。推行信息化管理工作,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管理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全程跟踪管理。 

  四、有效整合资源 

  一是推动数据资源整合,打通信息孤岛,研究省级集约共享农业数字化服务平台方案,加强东北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平台建设,建立全省林业重点县互联互通的林权交易市场平台体系,构建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服务“三农”大数据平台,搭建电商运营中心,完善村级综合服务体系。 

  二是加强三农综合信息服务2021年,辽宁12316金农热线与12345政务热线顺利实现双线并行。全年三农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总量达到560.7万例,推动电商服务和品牌宣传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完成10场“首季辽宁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活动”,覆盖全省14市及所属县区,26大区域品牌,83个优质农产品品牌,提升我省农产品的知名度。 

  三是搭建信息服务云平台,为农户提供高质、有效、及时的农业信息服务,为三农发展提供助力。平台充分迎合农业行业需求,研发集成了基于传统媒体手段的幸福乡村、农科电视、职业农民在线培训等应用,以及基于新自媒体手段的抖音、快手、公众号等应用。通过云平台建设,整合构建了多方农业知识获取渠道,为农民技能提升提供持续服务,也为农业全产业链各环节提供信息与技术服务,全面提升了科技服务农业产业的能力。 

  四是全方位推进“互联网+智能+农产品加工”等信息技术创新,将传统的“互联网+”概念转为“智能+”,打造“智能+”车间、“智能+”销售、“智能+”品控等人工智能模式,开展农产品加工远程培训、产品质量监控等,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智能化水平。支持发展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构建乡村产业“圈”状发展格局,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认定50个以上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00个以上。认定50家以上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支持组建农业产业联盟,深化联农带农机制,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农业农村部推荐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和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动农村产业多元融合发展。围绕农村电商主题,举办第六届辽宁省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扩大电商影响力。引导平台企业、物流、商贸、金融、供销、邮政、快递等各类主体到乡村布局,完善农村商贸服务体系。依托信息进村入户运营商、优质电商直播平台、直播机构和经纪公司,发展直播卖货、助农直播间、移动菜篮子等,培育农民直播销售员。 

  五是品牌培育已形成规模,宣传力度空前,推介成效显著,价值得到提升。继续加大辽宁农业品牌培育和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农业品牌覆盖率和品牌价值。开展辽宁农业品牌建设年活动,组织辽宁知名品牌农产品评选活动,重点宣传推介辽宁“七品”(辽米、辽菜、辽果、辽畜、辽鲜、辽药、辽花),不断提升辽宁农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五、效益示范先行 

  一是倾力打造“互联网+农业”粮食供应链融资模式,以“互联网+农业”数字化政策导向,借助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依托大型粮食企业的仓储能力和经营能力,着力打造符合地区实际的粮食供应链融资模式,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二是“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的N+1+n供应链融资模式”,以核心企业信用和粮食仓单质押为信用基础,对中小粮食贸易企业“借款主体n”组织粮源给予信贷支持,运用京东数科自行研发的实名认证、电子签章、电子合同及区块链数据存证等技术,确保粮食权属的唯一性及业务资料的合法性,为粮食数字化供应链业务有序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供应链管理和服务体系,为粮食供应链参与主体提供标准、制度、流程、业务系统、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等服务。打造完善粮食供应链融资模式,助力加快农业数字化步伐,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持续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引进优质央企、国有企业、行业龙头或骨干企业等具有运营能力和专业团队的承贷主体参与“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设运营。 

  四是探索支持农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要求,深入开展重大地方重大项目专项营销支持,探索支持数据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采购,助力大数据建设和区域传统产业转型,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用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软件系统,把传统大规模生产线改造成个性定制的柔性制造生产线,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推动形成信息化的全新技术、产业,服务辽宁农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省将积极筹措资金,持续加大对数字产业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金、金融资本投资数字经济领域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提高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