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关于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大力发展并应用微生物菌剂改良土壤(第12050509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0日
  • 编辑:
  • 来源:

  辽农提〔2022〕76号

李桂馨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大力发展并应用微生物菌剂改良土壤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稳粮安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强村富民、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手段。土壤改良是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微生物菌剂作为重要的肥料,一方面能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消除降解一些有害物质,抑制有害病菌;另一方面能激活土壤中无机养分,加速有机物的分解转化,提高土壤与肥料中养分利用率,促进营养释放及作物的吸收利用,提高耕地质量水平。

  一、 关于“加强耕地质量检测”

  近年来,我厅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不断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工作。一是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目前,已分别建立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43个、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130个;建立标准化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63个,开展耕地质量自动监测与物联网技术集成,为掌握黑土地 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和制定黑土地保护政策提供基础支撑。建立了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系统,初步实现了数据信息化管理。2017年以来,围绕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在全省布设耕地质量调查点位7700余个,设置耕地质量调查内容54项,建立了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和数据库。将按照农业农村部有关工作要求,在黑土地保护项目区分别按照每10万亩和每1万亩设置1个的原则,布设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点和调查评价点,开展作物产量、肥料投入、土壤常规理化指标监测,形成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数据成果,将项目实施面积及监测评价效果“上图入库”。二是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我省自2015年启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以来,围绕“精、调、改、替”技术路径,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抓手,有效促进化肥减量增效。2016-2021年,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000万亩以上,全省化肥施用量连续五年实现负增长,化肥使用量由152.1万吨(折纯)减少到139.9万吨(折纯),降幅达到8%。同时,肥料利用率明显提高,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三是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按照农业农村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部署,在14个县(市、区)开展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大力推广“有机肥+”技术模式,通过增施有机肥,消纳畜禽粪便,减少化肥用量,主攻农产品品质,提升了耕地质量,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促进了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轻了面源污染。

  下一步,我厅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利用好相关项目补助政策,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继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鼓励有条件地区施用微生物菌剂,通过科技手段改善耕地质量。同时依托已经布设的耕地质量监测点位,同时结合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继续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动态关注我省耕地质量变化趋势,为耕地保护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二、关于“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参与国家标准制定”

  省农科院院属微生物研究院,开展了微生物菌剂——解磷菌的相关研究。磷是作物生长必须的大量元素,但作物只能吸收离子态磷,大部分磷肥施入土壤后很容易与土壤中的钙、铝、铁、镁等离子形成沉淀,导致土壤中磷浓度很高,而可利用磷浓度很低,影响磷肥利用率及作物产量。提高土壤中可利用磷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加大磷肥施用量,但磷肥是不可再生资源,国内磷肥资源有限,限制了磷肥的大量使用,并且会造成二次污染及提高生产成本。其二是使用解磷菌,活化土壤中无效磷为有效磷,在提高磷肥使用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及减少污染,目前,解磷菌已经成为研究应用的热点。

  省农科院微生物院先后在朝阳市不同地貌特征的土壤中采集植物根系、土壤等样本进行解磷菌分离、筛选工作,到目前为止,共筛选出具有明显解磷效果菌种200多株,鉴定菌种12株。试验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大部分解磷菌具有很高的解磷效果。田间单独使用情况下,大部分菌种在土壤中定殖能力较低,无法提高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及提高作物产量。目前,正在研究不同解磷菌与非植物病原菌构建复合制剂,在提高解磷菌田间定殖能力的同时,提高土壤磷活性,增加作物养分吸收,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微生物菌剂改良土壤方面的研发力度,积极寻求与企业对接,与相关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研究。

  长期以来,省科技厅围绕黑土地保护利用、中低产田改良与地力提升等,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开展生态培肥型菌剂、生物防治型菌剂和土壤改良型菌剂等研究与开发,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相关微生物菌剂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改善土壤品质,提升农产品质量等方面作用明显。下一步,省科技厅将结合您提出的建议,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微生物菌剂研发力度。重点开发适用于高标准农田的生态培肥型菌剂、生物防治型菌剂和土壤改良型菌剂等,缓解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低以及化肥、农药残留等问题,提升耕地质量,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是推动产学研联盟建设。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构建由企业做“盟主”、利益为纽带、有明确市场目标的实质性产学研联盟,促进企业与省内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典型示范、任务带动和政策激励,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实现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关于“加快培育壮大微生物企业”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印发了《辽宁省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辽政办发〔2022〕22号),将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作为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深度开发“原字号”的重要工作任务。“十四五”期间,省工信委将依托原料资源和技术优势,针对东北及周边地区市场需求,聚焦高端化、特色化、差异化,重点发展催化剂、电子化学品、高性能润滑油脂、日用化学品、油墨涂料染料、化工助剂、医药农药中间体、工程塑料及高性能树脂、特种橡胶、高性能合成纤维、功能性膜材料等11大类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产品。其中,包括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药新品种。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省“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中,设立精细化工产业专项,支持包括生物农药在内的重点领域产业化项目和中试基地项目建设。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