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关于支持将草莓作为辽之果品类品牌代表重点发展的建议(第13020586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9日
- 编辑:白其鹭
- 来源:
辽农提〔2024〕68号
马廷东提案者: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将草莓作为辽之果品类品牌代表重点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草莓科技创新
1.成立“草莓遗传育种与栽培学科”。省农科院紧紧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组建了集草莓遗传育种、良种繁育和优质安全生产技术研发为研究方向的人才队伍;建设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草莓组织培养室、人工气候室、种质资源圃、育种温室、良种繁育温室和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展示温室,形成了功能完备的草莓科研基础设施;以龙头企业和重点合作社为主体,建立了遍布丹东、大连、辽阳、沈阳、鞍山等草莓主产区的示范推广网络。
2.实施草莓科技育种。一是针对目前草莓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冲击最大的优良品种后继乏力、种苗质量低劣和果品质量下降等问题,省农科院选育红、白、粉系列草莓优系品种接续红颜(丹东九九)、甜查理、白雪公主等传统品种,促进草莓品种化发展。二是2022年,我厅联合省科技厅印发《种业科技创新实施方案》,将草莓新品种选育列入了工作目标。三是启动草莓种质创新项目。省科技厅在2023年种质创新藏粮于技重大科技专项计划中,设置了草莓基因组解析及优异基因挖掘、高效育种体系建立、人工光源草莓无病毒苗繁育技术等7个课题,共计支持300万元。
3.制定草莓生产标准。一是联合沈阳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通过《辽宁省农作物优良品种推介名录》《年度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发布红颜等草莓优良品种6个,主推“设施草莓超促成栽培”、“设施草莓绿色高效栽培”等4项集成技术,其中,由省农科院小批量生产的草莓脱毒原原种已经供给省内种苗生产龙头企业作为草莓种苗工厂化、标准化生产的原种。二是组织立项《草莓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程》《红颜草莓等级划分规范》《草莓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等6项省地方标准,以引导农企、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科学选用优良品种、集成技术,进一步提升草莓产业良种化、良法化、标准化和特色化水平。
4.实施院地科技共建。省农科院先后与阜新、沈阳、辽阳等市开展了科技共建,在丹东、大连、鞍山、铁岭等市实施了多项科技服务类项目,以草莓优势产业作为共建重点,助力各地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品牌建设。此外,还参与了东港草莓、庄河草莓、苏家屯杨城寨草莓、辽阳前杜草莓等品种的创建工作。
(二)支持草莓企业发展
省农科院通过实施揭榜挂帅和乡村振兴科技支撑专项,与丹东北国之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沈阳徐氏田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连明锋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草莓生产经营主体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助力企业品种建设。
(三)支持发展草莓加工业
一是协同推进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加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推进加工业向集聚区集中。推动草莓发展产地初加工,实现特色农产品就地增值,重点加强预冷、保鲜、清洗、分级、包装等仓储设施和商品化处理,实现减损增效。二是推进草莓产业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实施农产品深加工补助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生产性固定资产贷款给予贴息;对新增先进加工设备按投资总额30%给予补助;对新认定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四)落实草莓产业优惠政策
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印发《关于推进设施农业发展的通知》,指导各地统筹使用我省设施农业贷款贴息、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种植结构调整资金、个人涉农创业担保贷款、农业保险等政策项目资金,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设施农业主体新建和改造提升草莓大棚,重点发展第三代日光温室,大力推广新型农机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设施设备应用,推动草莓设施小区的水、电、路、网络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省税务局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支持草莓产业发展。
(五)推进草莓品牌建设
1.建立合作对接机制。省农业农村厅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省分公司合作发行“辽宁七品”(第一批)相关包裹帖邮品,利用邮政独特的宣传、邮寄渠道,宣传推介辽宁农产品,以东港草莓等为素材设计包裹帖邮品。
2.推动农产品网络品牌建设。重点助力推广包括东港草莓等特色农产品,利用美团等互联网平台拓宽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开展品牌推广、产销对接等活动。2023年销售额累计超过1亿元。助力特色产品出村进城,释放农产品电商的增长潜力,形成平台助农生态系统,推动区域特色品牌向全国知名品牌升级。
3.加强行业研究咨询服务。一是合作开展行业数字化应用现状研究、地方特色品牌培育计划、行业农产品大数据分析等。双方针对辽宁地域特色,通过利用美团大数据技术分析,精准展现行业生态发展趋势,开展特色农产品原产地打造。二是加强与原产地的政府合作,针对草莓等行业特色,联合开展草莓等农产品类相关指数研究。探索草莓特色采摘、农家乐等业务的发展方向,支持促进行业发展的活动,推动健康行业发展,提升地方品牌影响力。
4.加强草莓等品牌宣传。2023年,省农业农村厅成功举办第十三届辽宁国际农业博览会和辽宁农产品品牌创新发展大会、参加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及辽宁优质农产品推介会,重点宣传东港草莓等“辽字号”品牌特色农产品。同时,利用“辽宁农业农村”、“辽宁省智慧农业”、“12316金农热线”微信公众号、微博及短视频平台广泛宣传草莓产业,进一步提升了草莓品类品牌的知名度。
(六)拓宽辽东小浆果销售渠道
1.完善物流体系建设。指导辽东各县域,积极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与县域商业建设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当地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和仓储配送体系,重点支持产地仓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2.对接果品销售资源。一是引导省内外电商、物流资源落地服务,为辽东小浆果品牌培育提供定制化精准服务,支持中国邮政辽宁分公司探索打造农村农产品电商销售、寄递(仓储)、金融一体化邮政特色服务体系,助力辽东小浆果品牌培育工作。二是持续开展线上促消费活动,搭建辽东小浆果专区对接省内外知名电商平台和服务资源,进一步扩大辽东小浆果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和销售规模。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是围绕品种、品质、品牌培育、标准化生产、加工和贮藏保鲜、高标准产业集聚区等方面,深入草莓主产区开展全产业链调研,做好产业相关项目储备和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是加强产学研推企合作,依托已组建的“辽宁省北方果树资源与育种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利用其拥有的技术、人才、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围绕产业共性和企业专业技术创新等问题进行联合研究,加速科技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为产业发展和企业成长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服务。
三是进一步加强产业相关标准立项与宣贯,逐步构建草莓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稳步提升产业品牌质量和促进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建立我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机制,完善草莓产业相应标准和认证体系,对区域品牌主体按发展情况分类指引,提高我省草莓产业品牌公信力。
四是进一步加强与银行机构、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沟通,加大金融支持草莓产业发展力度。
五是提升包含“丹东草莓”、“东港草莓”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意识和认知水平。加强对品牌持有主体的品牌意识教育和培训,提高农业品牌建设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
六是强化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和推广。利用《辽宁农业农村》《辽宁省智慧农业》公众号等新媒体,加强对我省“丹东草莓”“东港草莓”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和推广,拓展市场份额,提升区域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联 系 人:孙慧君
联系电话:024-23448826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