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关于打造旅游消费新引擎绘就辽宁乡村振兴新图鉴的建议(第13020152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0日
  • 编辑:白其鹭
  • 来源:

  辽农提〔202496

崔岩委员:

  您提出的打造旅游消费新引擎 绘就辽宁乡村振兴新图鉴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对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建设性意义。我厅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和工作部署,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加速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全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一是积极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210个,其中国家级47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66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6个。二是创新乡村文化旅游活动。策划“爱上黑土地 乡约在辽宁”辽宁省乡村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打造辽宁乡村旅游专属IP,宣传推广100个乡村旅游新场景。会同省商务厅共同开展“游购乡村”系列活动,打造乡村文旅消费新场景、带动乡村特色产品销售、促进城乡消费增长。三是策划宣推乡村旅游线路。编制《辽宁乡村旅游线路手册》,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8条。策划20条线路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条线路入选“游购乡村 欢聚过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四是打好政策组合拳。出台《辽宁省支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辽宁省支持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方案》等文件,支持举办全省乡村旅游文化活动,对新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给予一次性奖补。2023年,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达5355万人次,同比增加42.7%,营业收入实现115亿元,同比增加47%。农副产品销售收入39亿元,从业人数28.7万人,从业人员人均工资额2.58万元,同比增长12%。对获评第四批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的3个镇和6个村转移支付资金1200万元。

  二、提升全省乡村建设水平

  一是深入推进农村环境净化整治。持续开展路域、河道以及设施农业生产区等重点区域专项治理。加快完善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垃圾焚烧厂跨区域共建共享,建设小型化农村垃圾焚烧设施试点县2个。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新增4个县、累计达到24个。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标准化建设,设立2.5亿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奖补专项资金,对所有县开展农村环境分级评价管理,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推动各县提档晋级。二是实施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建立农村基础设施数据库,动态监测14项基础设施指标,掌握建设现状和需求。明确重点建设区域,建立年度乡村建设任务清单,已确定水电路网等1244项建设任务,总投资317.8亿元。将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项目化,建立项目储备库,已入库储备建设项目9799个。

  三、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一是建设4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整合优势产业资源,以发展设施农业、特色产业等为主导,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统筹产业发展与乡村建设。目前,谋划各类项目1083个,总投资596.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0.6亿元。二是打造100乡村旅游重点村。遴选100个在全省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村庄,发挥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温泉等资源优势,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统筹资金5.2亿元,实施道路、给排水、民宿、旅游服务中心、旅游公厕等重点项目120个,力争50%的重点村达到AA级以上标准。三是实施“后备箱”工程。优先发展产业基础好、优势明显的25个特色产业,集中建设41个产业优势区。投入资金3.2亿元,建设5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强镇、1个特色产业园、1个特色产业集群。充分挖掘特色产业资源,因地制宜开展休闲采摘、认养农业、农耕体验等,鼓励村民将土特产品就地就近销售。

  四、全面兴盛我省乡村文化

  一是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各市积极开展“村晚”活动,大连、本溪、朝阳三地的“村晚”活动入选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活动。《茗香情》《非遗里的旋律》《巧大姐》《赞美我的家乡》入围全国我最喜爱的“村晚”100个优秀节目最终榜单。11个“四季村晚”示范活动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二是丰富文化惠民内容。充分发挥戏曲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年均开展戏曲进乡村200场。以“奋进新时代,振兴新突破”为主题,年均组织公益惠民演出活动1000场。三是丰富非遗传承体系。推动部门协同,建设城乡各类非遗展示、传习等场所近700家,培育省级非遗工坊17家,提升2家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质量水平,覆盖14个市,全省重点非遗项目门类传承机制体系不断完善。

  五、完善乡村人才保障机制

  一是构建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明确专业办学定位,对接当地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扶持涉农专业发展。我省中职学校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康养休闲旅游服务专业,专业布点51个。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相关专业布点由217个增加至223个。以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为抓手,培养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二是建设乡村振兴学院。依托县级职教中心,组织高职院校与县域重点企业共建15个乡村振兴学院。通过市域内定向招生、县域定向就业、产教资源精准对接,实施五年一贯制贯通培养,对各乡村振兴学院的合作高职院校进行匹配,拟招生19个专业,1000人左右。 三是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培训优势。将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职业技能培训“两目录一系统”,指导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发挥培训职能;支持有条件职业院校开展面向旅游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培训。四是强化驻村干部培训。联合省委组织部,将农文旅融合相关培训内容纳入新一轮驻村干部岗前培训课程,下发《农文旅融合发展培训提纲》,提升驻村干部在推进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能力素质。

  五、下一步工作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计划编制《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统筹区域布局,联动发展机制,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二是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梯次打造一批百亿级特色产业,引导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与农业产业园区、农副产品物流园区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文旅消费新场景。提质升级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创新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集聚区。三是优化乡村文旅产品供给。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美好生活休闲度假工程,完善“城市休闲”“乡村度假”产品体系。开发富有创意的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持续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四是繁荣乡村农耕文化。完善和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和设施建设,培育群众文化活动特色品牌。统筹好旅游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筑牢文化遗产安全底线,增强旅游的文化内涵,让人民群众在畅享“诗和远方”的美好旅程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五是持续改善农村环境。继续深入推进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实现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效全覆盖。整合资源要素、统筹项目资金,集中力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六是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学院建设。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五年制高职专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拓展学生成长成才通道,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创造新路径、提供新范式。

   人:乡村产业发展处(农产品加工指导处) 夏菁

  联系电话:2344780813624066543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