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省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关于打造我省现代化大农业的对策建议(第13020210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0日
- 编辑:白其鹭
- 来源:
辽农提〔2024〕103号
李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我省现代化大农业的对策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对耕地数量和质量的整治与保护土地方面
(一)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近年来,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安排部署,我省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政策和资金支持。2019-2023年,我省累计争取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560.7万亩,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耕地质量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夯实。
(二)持续提升耕地质量。一是全面落实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省政府印发《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的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搭建组织体系、技术体系和工作平台,到2025年底全面摸清我省土壤质量家底。二是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研究。依托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持续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研究。其中“玉米全秸秆错位卧秆还田二比空种植方法”作为原创性集成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以此为核心的“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列入2021年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在我省应用面积累计1000余万亩,节省耕整地费用近5亿元。在辽河三角洲盐碱稻作区构建盐碱地改良与地力提升技术模式,助力辽宁高标准农田建设。
(三)强化黑土地保护顶层设计。多部门联合印发《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实施方案(2021-2025年)》《辽宁省黑土地保护规划(2021-2030年)》。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署了《共同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合作框架协议》,省农业农村厅会同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所联合印发了《辽宁省“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实施方案(2023-2025年)》。在国家《黑土地保护法》框架下,推进我省《黑土地保护条例》立法进程,加大黑土地保护宣贯力度。
下一步,我省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部署,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改善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抗灾减灾能力,为推进乡村振兴,打造我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基础。
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方面
(一)推进有机食品发展。一是持续增加绿色食品总量供给。2023年新认证绿色食品企业190家、294个产品,全省累计有效绿色食品607家企业、1105个产品。企业家数较上年度增长27家,产品个数较上年度增长77个,增长率达到7.5%。二是严格审查认证登记。落实分级审查制度,坚持“严”字当头,严格执行标准和认证程序,严把“材料审查、现场检查、检验检测”等关口。深入开展审查工作规范行动,“一次性审查通过率”达到80%以上。三是强化获证后监督管理。严格年检,确保各项质量保证措施落实到位,对市级工作机构开展年检督导工作。组织落实全省绿色食品标志颁证后跟踪检查,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获证产品抽检,对全省绿色食品续展产品190个、有机再认证产品47个进行100%抽检,抽检产品合格率达到99%以上。
(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一是落实农产品深加工补助政策。“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8.9亿元省财政资金,支持25家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67家企业固贷贴息、设备补助项目。2023年,全省规上食品工业营业收入3168亿元,其中以烘焙、方便食品等精深加工为代表的食品制造业规上营收同比增长18%,规上增加值同比增长38%。二是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创新链赋能产业链。聚焦食品加工全链条产业,进一步强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凝聚高校院所科研力量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开展协同攻关,加快推进建设食品工业大省。
(三)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服务产业提升行动。我省选派一批专家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任科技副总,开展全程科技服务,破解产业发展技术瓶颈难题,提升优势特色产业科技创新水平,树立一批示范典型,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质量优、影响力强的产业品牌。深化“科技+”帮扶模式,组建一批多学科联合的科技帮扶专家团队,实施一批乡村振兴项目,建立一批产业帮扶示范基地,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典型模式和样板。
(四)开发和拓展旅游功能。2023年,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制定《辽宁省支持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方案》,全面启动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向农业农村部推介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休闲农业重点县,向文化和旅游部推介20条辽宁乡村四时好风光主题旅游精品线路。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达5355万人次,同比增加43%,营业收入实现115亿元,同比增加47%。
一是以线路串联整合乡村资源。开展了“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遴选工作,我省分四个季度共遴选了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0条,对我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同时通过国家媒体对乡村旅游线路进行高频次、全覆盖的精准宣传,进一步提高了我省乡村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以品牌建设促乡村旅游发展。经过近几年培育创建,我省共有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47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63个。通过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的创建工作,极大地改善了我省优质乡村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创新乡村旅游品牌宣传。编制完成了《辽宁乡村旅游线路手册》,打造了18条精品旅游线路,贯穿我省14个市174个旅游目的地,并将沿途的美食、文创产品大量收入其中。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为引擎,着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一是持续增加绿色食品总量供给。着力提升绿色食品供给能力。二是强化标志规范性检查。指导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获证主体规范使用标志,依法依规开展标志使用市场督导检查,防止超范围、超品种、超时限用标,确保标志使用的合规性真实性有效性。三是大力培树绿色食品知名品牌。充分发挥绿色食品标准、质量、品牌、制度优势,组织开展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宣展活动。四是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改扩能项目,深入实施“双进双促”专项行动,解决企业问题诉求,到2025年,每年新认定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以上。五是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组织农文旅融合项目,召开乡村旅游重点村座谈会,推介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围绕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统筹推动120和乡村民宿、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六是精心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季活动。结合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的趋势,助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通过活动进一步提升我省乡村旅游品类丰富度,增加乡村旅游体验感,促进乡村旅游消费升级。
三、加大农业投入力度
(一)持续加大支农投入力度。落实“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围绕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统筹地方政府债券、土地出让收入等资金,持续增加财政支农投入,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全省2023年农林水支出达487.2亿元,比去年同期463.3亿元增加23.9亿元,增长5.2%,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真正体现“优先保障”和“倾斜支持”。
(二)多举措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3年,我省筹措下达资金40.8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289.7万亩,同时,统筹商品粮大省奖励金2.6亿元,支持7个县(市、区)打造亩均投入标准3000元以上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4.85万亩,引领本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进我省“率先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行动;筹措下达资金8.6亿元,支持各地区综合采取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工程,支持开展保护性耕作、深松作业等,完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促进耕地质量提升;筹措下达资金10.3亿元,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促进全省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提升,助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三)积极做好金融服务“三农”工作。2023年度以来,积极推动银行机构创新涉农信贷产品,增加信贷支持力度,助推辽宁农业强省建设。一是加强涉农金融产品服务。推动银行机构加强涉农贷款产品研发,支持盛京银行推出“辽农贷”专项支持农业生产,并将农业保险保单作为增信手段,在拓宽涉农主体融资渠道上做了有益尝试。赴阜新、新民开展专题调研,推动活体抵押贷款、设施农业贷款加速推广落地。二是发挥政府性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功能。支持省农担公司在沈阳、本溪、营口、辽阳和盘锦5市设立市级服务中心,实现13市(除大连)市级服务中心全覆盖,提升业务规模及覆盖面。三是探索多元化投资融资模式。创新“工程建设总承包(EPC)”模式,吸引中交集团、辽宁省城乡建设集团等大型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保证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印发《关于积极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资金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提升的通知》,探索新增耕地指标调剂、土地流转溢价收益等多元化投融资模式,2023年首次获批省农发行信贷资金5.2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四是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常态化组织金融机构对接项目融资需求,向金融机构推介农业领域项目65个、需求34.4亿元。指导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公司,积极发挥财政撬动金融支农作用,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至2023年底,农担公司累计担保额达367亿元,惠及123404笔项目。五是落实好涉农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农村自主创业农民等十类重点就业群体,可申请最高不超过30万元、最长不超过3年的创业担保贷款,累计不超过3次,由担保基金或政府性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利率上限不超过LPR+50BP,按照贷款实际利率的50%予以贴息补助。2023年,全省投入各级贴息资金0.9亿元,撬动当年新发放个人涉农创业担保贷款55亿元、涉及贷款户3万户。
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积极推动创新涉农专属产品,加大农业信贷投入力度,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四、科技创新赋能推进乡村振兴
(一)深入实施种业振兴工程。印发《种业科技创新实施方案》,计划“十四五”时期完成16个品类的育种技术攻关任务;我省每年印发《辽宁省农作物优良品种推介名录》,在全省范围内推介一批农作物优良品种,提高农业生产良种化水平。从2022年开始,实施省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后补助项目,目前已经对玉米、水稻、大豆、高粱等近20个品种实施了后补助政策,鼓励育种原始创新和优良品种推广。加强特异型种质资源中功能基因及优异等位基因的挖掘,建立分子育种技术体系。
(二)推广适用先进技术。一是持续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组织编制内基层农技人员连续不少于5天脱产业务培训2139人,建设长期稳定的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244个(国家级8个、省级3个、县级233个),遴选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11637个,推介发布年度农业主导品种114个、主推技术108项。进一步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的链式推广服务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省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二是建立现代耕作制度。我省于2月29日印发《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4年深松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抓紧落实实施主体和具体地块,引导机手与农户、地块精准对接,提前签订作业合同,确保每块实施地块“有机可用”,确保于年底前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目标任务。三是大力研发农业机械装备。结合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和保护性耕作关键装备的创新研发与集成应用,提升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展精细作业与管理控制、农业机器人与自动驾驶等机理基础上,结合不同领域不同作物不同环境不同需求,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栽培模式,适应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需要,研究良种良法良制良机互促融合技术路径,通过集成创新,形成农机农艺、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增效技术体系。四是积极推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以完善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为重点,持续夯实首席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组、农民技术员培训“四位一体”特色工作模式,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当前辽宁省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27家、市级农科院所10家,总体科研人员8000多人,开展科技服务的科技人员在1000人左右。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农科院、省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中心、沈阳农业大学和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等单位,遴选示范一批引领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大技术,形成一批贯穿农业生产生活全过程的优质绿色增效技术体系,构建可复制、可推广、节本增效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全省示范推广优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25项(种植业15项、畜牧6项、渔业4项),在技术模式适宜推广范围内以县域为单元,组建省级技术指导专家团队,形成当地技术操作规范,依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等开展展示推广,组织农技人员开展指导服务。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坚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践行大食物观发展理念,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积极推进省种质资源库建设,完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提升利用能力,创制一批有价值的种质资源。二是开展重点领域科技攻关。推进种业创新,加快在玉米、水稻、大豆、高粱等品种培育上取得突破性成果。提升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单产能力,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是实施好黑土地保护科技创新专项和中科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项目,加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研究。四是实施省重大专项“辽西北防沙治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助力辽宁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五是加强高端智能农机与信息化融合,提升辽宁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进程。六是推进科技共建、科技帮扶、科企合作等工作。深化与阜新、铁岭、抚顺等11个市科技共建工作,组建39个科技共建专家团队在共建地区开展科技服务,重点扶持9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进科技服务向农业全产业链延伸。
五、强化专业技能培训
2023年,我省有序实施农民培育工作,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段实施、全程服务”的工作思路,全力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培育高素质农民10000人左右,为实现农业强省做好人才支撑。建立高素质农机人才队伍。其中培训农机人员1260人,占总人数的13%。其中省级重点班开设4个班,培训200人。把农机拉到培训基地,进行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培训,取得良好效果。课程安排方面,紧跟农民需求安排品牌建设、电商营销等相关课程,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品牌意识。省农科院充分发挥15个乡村振兴专家讲师团作用,创新“点餐式”“订单式”培训模式,结合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2023年共组织培训5771余场次,累计培训超600万人次。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开展农民培训。结合我省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学用贯通的能力。继续依托乡村振兴专家讲师团,采取线上线下多种形式,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产业发展人才、农技推广人才和农民开展科技培训和指导,为我省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作出贡献。
六、积极争取各类农业政策
(一)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政策和资金。加大对17个典型黑土区重点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力度,2021-2023年共建设黑土区重点县高标准农田528.24万亩,超额完成国家要求的5年建设任务。2019-2023年,我省累计争取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560.7万亩,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耕地质量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夯实。另外,我省积极争取2023年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7个,建设任务195万亩(2024年实施),增发国债金额454360万元。
(二)夯实农业科技投入保障。2023年,我省财政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产业发展与科研院所联系。一是通过省科技专项资金安排4500万元,支持省科技厅组织开展辽宁省种质创新藏粮于技专项计划,围绕油粮作物、设施农业、畜牧水产等方向开展专项核心技术攻关,筑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二是通过省科技专项资金安排2000万元,支持省科技厅开展农村科技特派行动计划,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提供科技指导和服务,助力产业提质增效,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三是安排省农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6000万元,支持省农科院开展科技创新、完善学科布局、建设人才队伍、孵化重大科研成果、推动平台建设提档升级等,不断提升省农科院服务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下一步,我省将积极与财政部等国家部委汇报和对接,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和倾斜,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联 系 人:丑述睿
联系电话:024-23448801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