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3030004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6日
  • 编辑:白其鹭
  • 来源:

  辽农提〔2025104

关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形成绿色生产力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省围绕智慧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数字化建设,为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赋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新技术在农业农村应用比例不断提高,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领域全面铺开。

  一、打造智慧农业应用场景

  (一)创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

  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是由农业农村部支持的数字农业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种植业、设施农业、畜牧业,渔业4类。我省凌源市(设施蔬菜)、北票市(设施蔬菜)、阜新县(生猪)、义县(设施蔬菜)、凤城市(设施蓝莓)先后被评定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沈阳农业大学获批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分中心。数字农业应用基地大力推广应用各类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探索了人工智能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应用,提升了我省智慧农业应用水平。

  (二)培育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

  开展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地培育,主要对种植业、设施农业、畜牧业、渔业产业进行生产、经营和服务的数字化改造,重点配套智能农机、无人机、北斗导航、遥感应用、物联网监测、水肥一体化调控、精准化饲喂、大数据平台、电商平台等硬件设施和信息化系统,填平补齐智慧农业信息采集、作业控制、数据管理与分析决策等应用。截至目前,已培育沈阳秋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85个。其中,智慧种植业应用基地类别16个、智慧设施农业(园艺)应用基地类别26个、智慧畜牧业应用基地类别25个、智慧渔业应用基地类别8个、农村电商应用和农业信息化服务基地类别10个。

  二、强化智慧农业创新应用

  (一)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完善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支持沈阳农业大学等高校建设设施农业重点实验室、农业现代化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聚焦设施农业、农业装备智能化等关键领域开展集中攻关,促进智慧农业领域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对接,努力打造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三位一体”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二)数字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积极推进“数字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导家庭农场“一码通”赋码、应用“随手记”账软件,目前赋码率达到19%,记账率达到4.7%,提升家庭农场管理水平。支持农民合作社登录到重点监测名录系统,目前数量达到1千余个,实现经营管理规范化、信息化。

  三、夯实智慧农业发展基础

  (一)建立省级农业大数据平台

  建设辽宁省乡村振兴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项目(一期),总投资3913万元,旨在打造全省农业农村智慧大脑、涉农数据资源共享中枢。项目依托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公共平台基座,整合省农业农村厅原有业务系统,建设我省涉农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逐步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协同联动、高度集成的全省农业农村大数据“1+3+N+1”体系,建立了1套数据标准体系。当前,平台按照农业农村数据标准体系,整合了我省农业农村领域多源异构数据资源,完成数据采集、清洗、融合及标准化治理全流程建设。累计建成主题数据库22个,归集数据表1807张,形成结构化数据总量2.1亿条,将辽宁省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村经济等10大业务条线相关系统的数据进行对接与整合。

  (二)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应用

  我省依托辽宁省乡村振兴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了农田建设、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种业资源监测、农村三资监管、农产品市场监测、渔业产业发展、渔政执法监管、畜牧产业监管、动物防疫监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项目专家监管、农产品市场监测等15张农业农村一张图。目前,已完成一张图功能开发,正在逐步导入数据。

  四、强化智慧农业发展保障

  (一)科学布局智慧农业发展

  十四五以来,我省从多维度推进智慧农业,先后印发《辽宁省智慧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试行)》、《辽宁省数据要素X现代农业2024-2026年)实施方案》,明确加速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深度应用,探索打造一批生产管理人工智能数据模型,扩大智慧农业的示范效应。

  (二)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5G网络向自然村延伸,重点覆盖乡村集市、村委会、活动广场、卫生室等关键点位,提升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各类农业生产区域网络覆盖水平,重点保障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基地、数字农业工厂(基地)、未来农场、农产品电商村、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振兴示范带镇村、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等网络信号质量。计划到2025年底,全省行政村、自然村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和质量显著提升,有人居住海岛实现移动网络覆盖,黄渤海海域按需实现网络覆盖。目前,我省行政村5G通达率达到100%,提前完成辽宁省“十四五”信息通信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并向人口聚居区延伸覆盖,为智慧农业建设提供便利。

  (三)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

  20245月,以“数字赋能,全民共享”为主题的2024年辽宁省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开幕式在沈阳举行。在省委网信办指导下,提升月期间,省农业农村厅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云活动、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培训活动、数字素养与技能专题课。20247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活动。活动以“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共享美好数字生活为主题,聚焦智慧农业应用、电商助农兴农、乡村数字治理、乡村数字文化、乡村数字惠民服务等内容,受益农民群众达到12.7万人次。持续开展12316金农热线为农服务,截至202412月,12316平台当年总服务量271.46万例,同比增长35.58%

  (四)提供坚实资金保障

  2024年,省财政筹措下达资金11亿元,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补贴涵盖18大类38小类88个品目农机具,着力突出稳产保供、科技自主创新和安全可控,引导农民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购置先进适用农机具。继续实施设施大棚钢结构骨架购置补贴试点,为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先进农机装备支撑。同时,继续实施现代设施农业贷款贴息政策,引导社会主体和金融资本加大设施农业投入力度,提升设施农业现代化、智能化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一是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继续完善省乡村振兴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结合各部门新增需求,提升业务覆盖范围,深化数据应用,强化业务监管功能,聚焦十大特色产业,培育智慧农业示范点,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农业农村管理、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场景。整合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移动端业务,搭建农业综合执法、保护性耕作补贴发放、乡村环境监测等应用,持续扩展、提升系统功能和应用水平。二是培育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围绕种植业、设施农业、畜牧业、渔业,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高速宽带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打造数据平台服务、智能化温室、植保无人机、水肥一体化栽培系统、工厂化育苗、LED生态种植、智能配肥机、智能孵化机、智能养殖场、农机自动驾驶10大类智慧农业应用场景。三是建立智慧农业管理服务体系,智慧农业管理服务体系是智慧农业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体系包括技术指导、市场营销、质量监测、政策支持等方面,满足各类生产主体发展智慧农业的现实需求。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智慧农业的金融支持,促进智慧农业产业链各环节高效融资。通过智慧农业典型案例宣传,提高社会对智慧农业应用的认知和理解,并吸引更多的投资等社会资源投入智慧农业建设。

  联系人:韩斌

  联系电话:024-23448801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