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3030019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6日
  • 编辑:白其鹭
  • 来源:

  辽农提〔202581

农工党省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高质量发展远洋渔业全产业链 助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辽宁远洋渔业基本情况

  走向深蓝,是探索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的必由之路。当前,我省正在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把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作为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重点任务,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强化寸海寸金意识,向海图强,向海而兴,打造振兴发展蓝色引擎

  远洋渔业作为辽宁原字号海洋产业,链接着渔船修造、冷链加工、流通销售等产业环节,有着极强的产业带动力和经济牵引力,同时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拓展海洋发展空间,推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等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2024年全省获批远洋渔业企业21家,执行远洋渔业项目21个,外派远洋渔船270艘。捕捞作业区域涉及全球20个国家及地区海域,航迹遍及四大洲、三大洋,2024年远洋渔业产量18.6万吨,产值达到14亿元,居全国第四位。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多项政策支持远洋发展

  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积极筹措资金,支持远洋渔业发展,助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一是支持远洋渔船及船上设备更新改造。十四五期间,共安排1.2亿元支持包括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在内共计8艘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共下达7500万元支持建设2个远洋渔业基地,提升了远洋渔业设施装备水平;二是支持开展远洋渔业资源调查,对远洋渔船履行国际公约进行奖补,十四五期间共下达渔业资源调查和国际履约能力提升补助资金共计1.98亿元,促进远洋渔业规范有序发展。三是鼓励远洋自捕产品回运。为促进远洋自捕产品回运,自2021年起实行了远洋自捕回运补贴政策,十四五期间,全省共发放回运补贴7900万元,有效推动了远洋产品回运,带动水产品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四是2022年,省政府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辽宁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我省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截至3月底,已出资设立可投资远洋渔业产业且处于投资期的基金7只,实缴规模29亿元。

  (二)基础设施优化升级

  省通信管理局围绕辽宁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积极推动海上渔业、智慧渔港等海洋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先后推动省内基础电信企业落地了“5G+海洋牧场”“5G+智慧渔港”“AI+海洋养殖等多种基于5G网络的数字化转型的标准方案。围绕加快海洋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海洋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的整体目标,省内基础电信企业利用“5G-A通感基站”“卫星通信”“AI+”等充分挖掘海洋资源、优化海洋资源配置、加快能源转型,实现海洋领域从信息化、数字化到网络化、智能化的跨越发展,助力抢占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

  (三)不断优化技术装备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开展船舶领域重大技术装备协同攻关。依托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聚焦船舶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薄弱环节,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调动省内外优质资源,通过滚动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加快一批船舶领域重大技术装备工程化攻关。积极落实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组织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修订意见征集、享受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新企业申报等工作,积极推荐企业申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资格,享受进口税收政策支持。

  (四)提供金融保险服务

  20232月,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辽宁分社成立。成立两年来,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辽宁分社筹建了丹东、葫芦岛、营口、盘锦、锦州营业部和兴城营销服务部等6家分支机构,并为我省提供了累计254.6亿元的风险保障服务,涉及企业财产保险、责任保险、船舶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多个险种。其中责任保险为主要风险险种,提供风险保障237.7亿元(占比93.4%)。

  (五)优化监管精准服务

  大连海关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职能作用,以更优监管和精准服务全力支持辽宁远洋渔业发展。一是简化远洋自捕水产品入境手续。落实海关总署关于做好远洋自捕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管工作的相关要求,明确远洋自捕水产品无需准入要求,涉及的捕捞渔船、运输渔船以及冷库无需获得境外生产企业注册资质,产品入境时无需提供境外官方证书,可免于包装、标答要求。二是推动水产品国际中转贸易快速健康发展。出台水产品转口证书签发规范,优化完善监管措施,扩大实施范围及产品品种、转口目的地。三是支持水产品保税冷链仓储发展。支持符合资质的企业申建保税冷库,优化保税仓库容量管理机制和审批流程,满足企业对库容的动态调整需求,提高企业仓储设施利用率。四是支持水产加工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全面实施水产品加工原料快速通关措施,在加工贸易手账册设立、核注清单申报、核销等环节予以指导,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助力延伸渔业产业链。

  (六)制度创新释放改革红利

  为高质量发展远洋渔业全产业链,助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省商务厅在改善远洋渔业产业生态环境方面积极探索,推出了出口货物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平台、进境鲜活易腐商品特定附条件放行、国际水产品中转监管创新、口岸监管单位三互通关,海关归类智能导航、海关集报集缴改革、口岸病媒生物远程鉴定新模式、海关直通放行查检新模式、海关服务企业开头一公里创新模式等9条改革创新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其中,出口货物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平台在全国复制推广。

  (七)延链补链振兴发展短板

  省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战略的发展理念,以及辽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围绕补齐海洋经济特别是发展远洋渔业这一振兴发展短板,采取一系列举措,切实把发展远洋渔业、作为推动辽宁海洋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将发展海洋经济写入改革方案。目前制定印发《辽宁国企改革深化提升新突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省属企业改革深化提升总体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依托链长企业做强做大海洋经济,辽渔集团要立足服务海洋经济强省战略;加快发展以南极磷虾资源开发为龙头的海洋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能级。二是服务海洋经济建设,推动海洋捕捞产业转型升级。南极磷虾专业捕捞加工船福兴海轮顺利投产,实现海洋捕捞从传统渔场向南极极地渔场、从传统作业方式向现代作业方式重大转型。三是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南极磷虾全产业链竞争力。致力培育辽渔集团构建集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运输补给、海洋食品与生物制品研发加工于一体的国家极地渔业现代化产业体系。研发南极磷虾油海洋生物制品等三大系列10余种产品,走出了极地渔业资源开发、科技引领和全产业链布局新的发展道路。四是畅通渔业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国家远洋渔业基地。20231月,农业农村部批复建设大连(辽渔)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基地发挥全过程一站式服务平台作用,提供12.5万吨保税冷库群,扩大远洋水产品精深加工,目前国内国际水产品年中转交易规模已达到130万吨,切实发挥了国家渔业基地辐射面广和带动性强重要作用。

  (八)不断提升税收政策落实精度

  发展远洋渔业,增加外汇收入。辽宁省税务局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建立完善税费政策落实问题快速反应机制,加力提效精准推送政策找人,持续加强政策宣传辅导,全面建强风险防控体系,多部门协作有力打击骗取和违规享受税费优惠等违法行为,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即企业从事远洋捕捞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企业从事海水养殖、内陆养殖项目的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捕捞、养殖渔船免征车船税;直接用于渔业生产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远洋船员个人所得税减免等政策。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感谢贵委对我省远洋渔业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务实的举措推动远洋渔业产业稳步发展,围绕远洋渔业装备升级、全产业链发展、税收、金融、保险等方面开展工作,为远洋渔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诚盼继续监督指导,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人:娄斯艺

  联系电话:024-23447609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