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3030038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6日
- 编辑:白其鹭
- 来源:
辽农提〔2025〕108号
赵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我省特色农业研学基地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研学旅游活动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2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全国少工委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丰收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实践体验活动的通知”》包含开展农耕文化实践营地评选,此后未进行相关活动,但我省高度重视农耕文化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农文旅融合建设。
一、开展群众性文化实践活动
秉持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宗旨,以“学用‘千万工程’ 礼赞丰收中国”为主题,组织各地和省直有关部门开展文化演出、乡村美食节、非遗文化及乡村工匠技能技艺展、产业融合项目成果展等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广泛群众基础,能够充分展示农业农村发展陈国的系列庆丰收活动,全省14个市39个县(市、区)举办活动49项,省直部门和各地联合举办活动59项。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工作部署,围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爱中华爱家乡”中国农民诗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民文艺作品展、“新国潮”乡村优秀文化艺术展演、农耕农趣农味文化体育活动等12项重点活动,联合省文联制定印发《“大地流彩——辽宁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实施方案》,指导各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具有本地区乡村文化特色的实施方案。
二、推进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近年来,为推动我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以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为重点,打造全省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121个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6亿元。。在盘锦大洼区举办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推介活动。新增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县2个,新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7个,新增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0个。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速复苏,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数达到11422个,同比增长5.6%,接待人次达6718万人次,同比增加25.4%,营业收入实现138亿元,同比增加20%。
三、保护与发展优秀农耕文化
积极开展优秀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持续发掘与推介我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宽甸柱参传统栽培体系、桓仁京租稻栽培系统阜蒙旱作农业系统、辽宁西丰梅花鹿养殖系统等5项别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指导遗产地利用各种媒体(包括新媒体)加大对农业文化遗产宣传力度,主动对接中央广电总台,赴我省拍摄《农耕探文明》之“辽宁宽甸柱参传统栽培体系”,进一步普及农业文化遗产相关知识理念,增强保护意识和文化自信。
四、多部门融合促进农文旅融合
省教育厅高度重视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印发《关于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的通知》,围绕辽宁红色“六地”、特色农业产业资源,制定46条研学精品路线,设计14张研学宣传海报,会同省文旅厅公布全省110个可供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的免费场馆,使中小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增长见识,收获新知。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推动全省研学旅游发展,发布施行了辽宁省《研学旅行基(营)地服务与管理规范》、《研学旅行机构服务与管理规范》等,2024年指导推出了“博古通今、不负少年志”文博主题研学、“非遗传承、浸润少年心”非遗主题研学、“艺术之光、点亮少年梦”艺术主题研学、“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情”红色文化研学等系列30多项主题研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五、下步工作
(一)做好实地评估与安全保障工作,对省域内农业研学实践基地的资质条件、课程体系、安全保障、师资配备、经费管理和育人成效等开展实地评估,为我省中小学生研学活动提供场所保障。充分发挥辽宁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示范引领作用,做好研学成果推广与应用工作,关注农业研学实践课程的开发利用,让优质资源有效汇聚,发挥研学实践育人实效。
(二)充分发挥基础资源作用,推动近50家国家级及160余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特色,积极将研学旅游与农业基地相结合,不断形成自成一品的特色农业研学旅游基地。
(三)研究制定《促进全省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把特色农业研学旅游纳入全省研学旅游发展大盘子,整体统筹规划推动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关于促进旅行社研学旅游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结合辽宁实际印发促进全省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着力做好丰富研学旅游资源供给、落实研学旅游标准等工作,继续推动将农文旅融合相关培训内容纳入新一轮驻村干部岗前培训课程,为特色农业研学旅游基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四)持续推进“大地流彩”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支持各地通过开展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展示、群众性文体活动以及教育培训等,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实践活动。指导各地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整理、申报工作,组织开展第八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推动优秀农耕文化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
(五)合理宣传策划,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电视台、互联网等多种媒体,采取推介会、促销会、交易会、博览会、特色产业节庆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休闲农业企业“走出去”,创建申报6-8个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美丽休闲乡村,推介运营成熟、体验美好的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挖掘和激发不同消费群体的潜力,不断扩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引导各地因地制宜,依托自身历史文化、自然条件、区位优势、产业特色等地域特点,分类打造生态型、度假型、特色型、体验型旅游产品,发展四季可游的田园观光、农事体验、避暑度假、运动健身、保健养生、研学旅行、创意农业等旅游业态。
(七)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经营户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乡村民宿运营管理培育专题培训班,邀请行业专家,分享前沿理念与发展趋势;高校旅游专业教授,讲解理论知识。系统学习民宿筹建、文化打造、品牌营销、流量转化等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充分挖掘当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亮点,将农业特色产业与当地文旅产业相融合,打造当地特色发展链条。
联系人:周臻
联系电话:13009030104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