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3030123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8日
- 编辑:白其鹭
- 来源:
辽农提〔2025〕82号
苏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辽东地区农餐直接对接合作 打造特色健康农产品餐饮品牌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辽东地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农业产业品种丰富,特色鲜明,是我省优质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和优势品牌集中的区域。近年来,我省把辽东地区农业品牌建设作为推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辽东地区农业与餐饮业持续融合,农产品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一、强化引领,发挥头部品牌示范效应
一是大力发展重点特色产业。2024年,省政府确定支持农业10大特色产业发展。我厅建立完善特色产业工作机制,出台《辽宁省推进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重点推动辽东绿色经济区发展草莓、蓝莓等特色产业。二是强化品牌培育。省农学会组织开展我省品牌评选工作,全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累计达77个,其中辽东地区的东港草莓、桓仁山参、岫岩滑子蘑等22个品牌在列,占我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总数的28.6%;累计评选349个知名农产品品牌,其中辽东地区品牌达80个,占全省总数的22.9%。三是积极申报部级品牌。2022年以来,我省积极组织区域公用品牌参与农业农村部农产品精品培育计划评选,我省累计10个品牌入选,其中包括辽东地区的桓仁山参、东港草莓、东港杂色蛤、营口大米等4个区域公用品牌。
二、深化对接,构建农餐产业融合机制
辽东地区特色农产品丰富,我省以品牌建设为核心纽带,深化农业与餐饮、文旅等产业跨界融合,通过“产地直连餐桌”模式,将品牌价值转化为乡村振兴动能。
(一)抚顺市:“山珍”产业链深度开发
作为全省最大的山野菜生产地,抚顺市充分利用“凉拌刺嫩芽”“蕨菜炒肉”“荠菜馄饨”等传统山珍美食带来的流量,引导产业升级转型,由过去单纯采挖野生资源转向“野菜家种”,推动采挖野生资源向标准化种植转型,目前成为东北亚地区山野菜重要供应基地,种植面积达28万亩,年产5万吨,年产值6亿元。
依托“新宾林蛙”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构建“养殖+餐饮+深加工”体系,打造以林蛙为核心的特色宴席,并开发林蛙油、哈蟆油大枣枸杞饮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形成“一蛙带百户”发展格局,带动养殖户600余户,年产值突破4000万元。
(二)本溪市:地标美食驱动三产融合
南芬区以“南芬冷水鱼”地理标志品牌为核心,培育出几十家以冷水鱼烹饪为特色的餐饮门店,年吸引游客数万人次,带动当地餐饮消费大幅增长,形成“吃冷水鱼、逛大峡谷”的“农业品牌+餐饮+旅游”的消费模式。
本溪县以羊汤品牌升级为引擎,制定《本溪县羊汤品牌高质量发展规划》,锚定中高端目标、挖掘特色文化与健康理念,打造以鲜羊汤为主、衍生产品为辅的产品矩阵,开发羊汤宴等系列产品,优化产业布局,依托全产业链品控与当地文旅资源开发农文旅专线,推动品牌向地域文化符号跃升。
(三)丹东东港市:农餐结合撬动消费升级
东港市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地理标志农产品东港大米,其中,优质品种越光大米更被誉为“世界米王”,其口感香糯、柔软,味道上佳,衍生出寿司、紫菜包饭、海鲜粥等多种搭配美食,已经成为当地百姓和游客必吃美食,也是“旅游后备箱”产品的佼佼者,销售单价是普通大米的2倍,复购率极高,有效带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东港市被誉为中国“蛤都”,盛产的杂色蛤拥有“蛤仔(菲律宾蛤仔)、大黄蚬子(中国蛤蜊)”地理标识产品,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品质上乘,无论辣炒、煲汤还是炭烤,都令人回味无穷。目前,东港杂色蛤已成为市场畅销的大宗海鲜产品,远销国内外。东港作为全省杂色蛤主产区,带动全省蛤产业全产链产值近200亿元,成为引领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三、多维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
一是在央视播放三个版本宣传片,重点宣传庄河蓝莓、营口海蜇、辽宁海参等8个品类,2024年早中晚各时段共刊播1161次,刊播总覆盖超 74.38亿人次,日均覆盖超2000万人次。二是在北京站、北京朝阳站、上海虹桥站等重点高铁车站媒体宣传大连大樱桃、东港草莓、桓仁山参、营口海蜇等品牌,累计宣传90天,覆盖进出站旅客客流达到1.25亿人次。三是在沈阳至北京、沈阳至上海的高铁列车上宣传盘锦大米、盘锦河蟹、营口海蜇等品牌,全年合计覆盖客流量557万人次,曝光6562万次。四是在首都北京王府井投放“辽农优品 品味领‘鲜’”为主题的农业宣传片,累计投放51天,辐射受众近1500万人次。五是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开通“辽农优品”官方帐号,大力宣传辽宁优质特色农产品,今年以来多平台共发布视频293条,转发量1.1万,点赞量10.9万,多平台播放量265.7万,有效提升辽宁优质特色农产品线上影响力。其中,宣传桓仁山参的短视频系列作品,截至5月13日,多平台播放总量超过14.6万。
四、渠道拓展,构建有效营销格局
一是组织参加国内重点展会。近两年,我省每年组织百余家等农事企业参加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广西国际农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展会,以及“土特产”推介、辽洽会、品牌消费创新发展合作交流会等线下展览展示活动,辽东地区的山参、冰葡萄洒、稻米、食用菌等企业均有参与。二是针对性的组织线下产销对接活动。近两年,我省在线下(沈阳、广州)和线上召开4场辽粤农产品对接交流活动,与粤港澳大湾区采购商深入交流,一方面促进了省际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的营销模式,另一方面,促进了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切实增加企业销售额,拓宽企业销售渠道。今年4月,我厅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共同在广州召开辽粤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我省12家农事企业与近30家广东省采购商进行直接对接,其中粤港澳餐饮供应链产业联盟、广州市天厨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均为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餐饮和食品供应链机构,我省企业与其进行了深度对接,目前,我厅正在推动广东餐饮协会、辽宁省政府驻广东办事处,开发以辽宁农产品为主食材的辽宁一桌菜,促进辽宁农产品融入广东餐饮品牌。三是在京东平台开设“辽农优品”特产馆,积极拓展线上渠道。今年3月试营业以来,已经上架人参、鹿茸、草莓等9个品类31种商品,并通过付费试用、京东秒杀、等活动推介商品,目前产品销售好评度100%。
五、下步工作安排
下步,我厅将进一步加强品牌培育力度,在多平台开展品牌宣传,充分利用展会、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全方位展示辽东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深化辽粤、辽沪、辽京对接推动辽东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进入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引导市场主体加强对特色农产品餐饮开发力度,强化与餐饮供应链企业衔接,持续扩大辽东地区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联 系 人:王姗姗
联系电话:13840149336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