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3030218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8日
  • 编辑:白其鹭
  • 来源:

  辽农提〔202583

蒋立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高质量发展我省休闲农业的建议》提案收悉。感谢您对休闲农业发展的关注与支持,我厅会同省教育厅、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经认真研究,现就提案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休闲农业在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您提出的《关于高质量发展我省休闲农业的建议》精准切中当前短板,所提建议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将充分吸纳并融入下一步工作中。近年来,我厅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推介一批休闲农业精品旅游线路,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规模日益扩大、发展模式逐步丰富、综合效益不断提升。

  一、以政策扶持为引领,构建多层次休闲农业支持体系并取得显著成效

  为进一步推进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辽宁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 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聚焦乡村旅游重点村,着力推进农文旅商深度融合的主要目标任务。先后制定出台《辽宁省支持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方案》、《关于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和《辽宁省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行动方案》,将推进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纳入我省全面振兴规划当中。各地市坚持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出台一系列措施办法,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大连市会同文化旅游部门制定《推动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任务清单》,有序推进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丹东市结合地域特点,研究制定民俗旅游村评定标准,确保乡村旅游业规范发展。朝阳市建立以文化旅游部门牵头,发改、财政、卫生、交通等多部门参与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2024年,我省农业经营主体数达到11422余家,同比增长5.6%,营业收入实现138亿元,同比增加20%。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49亿元,从业人数35万人,从业人员人均工资额2.7万元,同比增长4.9%,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产业升级。

  二、以宣传推介为抓手,打造辽宁休闲农业品牌矩阵并实现市场影响力跃升

  积极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利用媒体报道,新闻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发布信息。结合季节特点,指导各市精心设计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并通过农业农村部官方平台和我省农业农村厅官方视频号对外宣传推介。在盘锦大洼区举办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推介活动,组织大连庄河市参加全国农业农村部举办的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推介活动,在人民网、小红书等平台宣传推介我省休闲旅游和乡村民宿。锦州市北镇梨花节、丹东海鲜文化旅游系列活动被央视新闻、CCTV4、新华社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全网总浏览访问量超2亿人次。2024辽宁·谷雨后无寒 邀您上春山’”辽宁·文脉越千年再现民族融合情11条乡村旅游线路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024年,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达6718万人次,同比增加25.4%,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辐射力显著增强。

  三、以精品培育为核心,推动休闲农业与文旅商深度融合并形成示范效应

  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不断拓展农业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康养、教育等多元功能,支持各地依托地域文化特色,开展文化与非遗、文创与乡村等相融合的特色精品主题活动,培育了以六地红色旅游、滨海旅居、森林康养、冰雪旅游为代表的精品项目。积极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县)、美丽乡村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等工作,发挥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效应,推动品牌建设,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诗画沈北、多彩单家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为乡村振兴优秀案例。沈阳市沈北新区、大连市旅顺口区获评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地区。2024年,打造全省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121个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6亿元。获得国家批准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县8个、美丽休闲乡村73个。

  四、以科技创新为平台,赋能休闲农业数字化转型并激活产业新动能

  依托省农科院牵头成立“辽宁省创意农业研究会”,组建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实施省科技厅农业攻关及产业化项目“绿色生态休闲农业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在全省推广8个具有不同特点和功能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示范推广6项休闲农业集成技术,推广新品种20余个,打造出大连铭湖休闲农业观光景区、抚顺富春果蔬采摘休闲度假山庄、铁岭依农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阜新黄家沟休闲旅游示范村等省内知名乡村旅游样板,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聚焦现代农业发展前沿,开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规划设计与策划咨询,先后完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区域规划、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休闲农庄建设规划近百部,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组建“创意农业专家讲师团”、实施省科协的“创新驱动助力行动”、建立创意农业专家服务站19个,围绕提升创意休闲农业和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理念、产业化经营能力、新技术应用推广,开展技术培训、咨询服务和现场指导,为全省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下一步,我厅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工作部署要求,锚定打造高品质农文旅商融合发展目标任务,联合相关部门大力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求实效。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用好用活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相关政策,积极申报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指导每个强镇培育两个产业强村,在资金上,确保中央扶持资金1000万元中至少要有400万元用于支持强村发展特色种养、特色加工、特色服务、特色文化等新业态和休闲农业、农村电商、文化传承、科普教育、乡村美食等新场景,以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产业、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结合省政府领导牵头推进10个特色产业工作机制,充分挖掘各地农业特色产业潜能,大力推动特色产业市场开拓、品牌创建。支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二是积极开展宣传推介。主动与省直相关部门对接,推进农文旅商融合发展。利用各自优势,合理宣传策划,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电视台、互联网等多种媒体,采取推介会、促销会、交易会、博览会、特色产业节庆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休闲农业企业走出去,创建申报6-8个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美丽休闲乡村,推介运营成熟、体验美好的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挖掘和激发不同消费群体的潜力,不断扩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发挥乡村各类资源优势,实施乡村旅游+”,融合文化、农业、手工业、体育运动、医疗康养等多种乡村旅游资源,满足游客多元需求。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文化产业特色村,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加大农村地区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力度,利用现有非遗保护设施、传统工艺传习基地、文化场馆等改建或扩建一批非遗工坊,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度,丰富旅游产品内涵,为游客提供精品乡村旅游产品。

  四是发挥品牌辐射作用。充分利用乡村旅游在改善乡村居民收入、优化乡村经济结构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发挥现有的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的品牌影响力,吸引城市居民下乡进行旅游消费,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形成消费内循环动力。以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品牌建设为抓手,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精品项目,培育打造具有辽宁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增强我省乡村旅游竞争优势。持续推进重点乡村(镇)旅游项目,以重点项目带动周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让辽宁乡村旅游成为体验东北乡村文化、了解东北乡风民俗的必选之地、首选之地。

  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培育。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经营户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乡村民宿运营管理培育专题培训班,邀请行业专家,分享前沿理念与发展趋势;资深民宿经营者,传授实战经验;高校旅游专业教授,讲解理论知识。系统学习民宿筹建、文化打造、品牌营销、流量转化等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充分挖掘当地乡村旅游和农业特色产业亮点,与当地文旅产业相融合,打造当地特色发展链条。同时,依托省农科院农业科技、规划设计,品牌建设等专家和优质农业实践基地,聚焦休闲农业人才培养,强化休闲农业产业人才科技素质提升。

  联 系 人:乡村产业发展处(农产品加工指导处) 李宜程

  联系电话:2344782318002446877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5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