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3030280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8日
- 编辑:白其鹭
- 来源:
辽农提〔2025〕111号
马廷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区域布局和结构,大力推进草莓现代果园建设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把辽东地区农业品牌建设作为推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省政府高度重视特色产业发展,实行省政府领导“一对一”牵头机制,统筹推进草莓等10个有辽宁特色优势和市场影响力的重点产业,引领全省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自主知识产权草莓品种培选育和示范推广
(一)加强种质培育支持。为了加强草莓种质资源保护,结合保存基础和条件,2021年,省农业农村厅认定沈阳农业大学的草莓种质资源圃为省级种质资源圃,并于2022年安排资金100万元支持实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能力提升项目,改善种质资源保存条件,提高种质资源保护水平。2022年,将东港市认定为省级区域特色农作物(草莓)种子生产基地,并于2024年安排省级资金200万元实施省级供种保障能力提升项目,提高供种保障能力。此外,每年印发《辽宁省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名录》,在全省范围内遴选推进草莓优良品种,提高草莓种植良种化水平。
(二)推进品种选育和引进。建立辽宁草莓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利用专家团队的科技资源,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在辽宁草莓研究院建立草莓资源圃,开展草莓种质资源收集、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工作,目前,共收集国内外草莓品种资源140多个。与沈阳农业大学、辽东学院等合作,进行多个杂交组合,复选的优系草莓已进入今年的温室再选拔试验。经过初选、复选的优系,筛选出优良品系后,申请新品种备案。丹东市已培育红实美、丹莓1号、丹莓2号、梅里白、梅里粉、梅里红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同时鼓励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引进市场潜力好的优质草莓新品种,通过试栽,筛选推介粉玉、天使、黑珍珠等综合性状优且市场表现好的草莓品种。
(三)提高优质草莓种苗供应能力。建设草莓良种繁育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种苗保障。丹东市现有草莓种苗繁育单位10家,繁育面积2264亩,年育苗能力4080万株。争取省级种业振兴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资金200万元,支持君桦生态果业建设优质脱毒草莓种苗繁育基地200亩,年繁育优质脱毒草莓种苗670万株。
(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种质创新。省科技厅通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种质创新重大专项,2023年支持科研经费300万元,由沈阳农业大学牵头,联合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省农科院、丹东盛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草莓野生资源和品种资源的收集评价,并解析草莓主栽品种的单倍型基因组、优化草莓基因编辑体系、选育优质草莓新品种等相关研究。同时,通过省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220万元,依托省农科院、辽宁省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中心、丹东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研发了草莓水肥高效利用技术、草莓高架基质栽培技术、设施草莓害螨绿色防控技术,开发了大数据智能化管理和预警系统,建立了“丹东草莓”根腐病致病菌库,避免了根腐病大面积发生,促进了草莓产量增长和品质提高,为全省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关于推进现代果园建设方面
(一)扩大设施草莓生产规模。依托省种植结构调整补贴政策,支持规模化设施小区建设,全市共发放省种植结构调整(设施建设)补贴资金2.48亿元,补贴设施面积3.11万亩,其中80%以上设施用于草莓生产,加速推进规模化设施草莓生产基地建设,设施草莓生产面积较2016年增加180%。
(二)推进标准化生产。围绕草莓标准化生产,先后参与制定3个辽宁省地方标准、3个丹东市地方标准、2个行业协会团体标准。按照全程贯标的要求,积极引导经营主体依标生产,培育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大标准化生产规模。东港市椅圈镇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草莓“三品一标”基地。
三、关于推进质量提升方面
(一)优化栽培管理措施。推广示范草莓秸秆还田、“蔬得康”生物菌剂试验、“元泰丰”有机肥试验、“兔老大”有机肥试验、新型土壤消毒异硫氰酸烯丙酯应用、草莓脱毒苗应用、捕食螨以虫治虫防治草莓红蜘蛛、水肥一体化系统技术、春棚营养钵育苗技术、草莓早熟生产、草莓高架栽培、疏花疏果等多项关键技术,优化施肥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统筹协调产量和质量关系。东港市乡镇草莓科技示范户应用植物源新型土壤消毒技术(异硫氰酸烯丙酯)普及率达到100%,有效减少温室土壤连作障碍现象。
(二)加强草莓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和草莓质量检测,实施草莓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指导、督促草莓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主开具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做到应开尽开、有效使用。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开展草莓质量安全溯源管理。2024年张贴上市草莓承诺达标合格证4.494万张,附带合格证上市草莓68吨。
(三)开展质量认证。鼓励引导生产主体开展草莓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倡导能认证尽认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将作为政策、项目支持的优先条件。全市有效期内草莓绿色食品认证11家,认证面积1967亩、产量4792.5吨。
四、关于草莓周年上市基地建设方面
通过合理利用技术措施,推进草莓周年鲜果供应基地建设。一是采用冷冻苗技术。通过对草莓苗低温冷冻处理,快速累积足够的低温时数,满足草莓苗休眠所需要的低温条件,实现提早开花结果。二是采用抑制栽培技术。通过低温贮藏越冬休眠后的草莓苗,强制保持休眠状态,抑制花芽萌发生长,实现根据需要安排生产,人为调节草莓供应期。2024年,我市红颜草莓最早上市时间为10月10日,“满香”(红颜和爱莎杂交)草莓最早上市时间为9月28日。
五、关于出口果园和GAP认证基地建设方面
(一)推动果园标准化建设,扩大出口果园面积。一是推广“果园+基地+农户”模式,引导农户组建合作社或联合体,整合零散果园资源,形成规模化种植基地。二是强化过程管控,帮助果园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符合出口目的国的卫生和植物检疫要求。三是加强源头管理,引导种植户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规范种植过程,保障出口草莓的品质。
(二)加强通关保障,加快草莓等农产品验放速度。一是实施“源头监管+快速验放”模式,推行“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便利化措施,减少货物在口岸的停留时间,降低损耗,提高出口效率。二是成立农食帮扶持小组,协调解决出口监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草莓等鲜活农产品能够快速、顺畅地出口,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出口果园面积扩大。
(三)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普及进出口相关知识。一是通过“海关政策宣讲会”“果园实地走访”等形式,向农户普及出口政策和流程,提升农户的专业技能。二是引导企业发展草莓深加工产品(如果酱、冻干草莓)出口,提升附加值。三是协助农户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合理规划种植面积和品种,力争形成“种植—加工—出口”一体化产业链,提升丹东草莓的品牌影响力,将丹东草莓打造成为东北地区农产品出口的“金字招牌”。
六、下步工作
(一)做好项目组织实施工作,并面向草莓产业,选派一批科技特派团,加大草莓品种、技术、装备等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
(二)安排资金支持省草莓种质资源圃运维管理,提升种质资源保存数量和质量,夯实草莓育种创新基础。
(三)围绕草莓产业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在丹东等草莓产业发展优势区,引导建立农垦企业、农服公司、农民合作社等主体引领,吸引各类服务主体加入,探索建立草莓产业农事综合服务中心,促进和带动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研究制定农产品深加工支持政策,围绕草莓产业,对符合要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一定补助,助力企业延长产业链。培育壮大行业内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做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强镇申报后续工作,全力争取中央资金。
联 系 人:周臻
联系电话:13009030104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