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3030330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8日
- 编辑:白其鹭
- 来源:
辽农提〔2025〕95号
隋国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体系”的建议
推进农技推广机构服务创新。一是保持队伍稳定。进一步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职能定位,保证有专门岗位和专门农技人员履职尽责;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农技推广队伍;实行推广责任制、包村联户服务制和三方考评制,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方面予以倾斜。二是聚焦能力提升。采取分层级、分行业、分批次的方式,对现有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全覆盖知识更新培训,提高技术支撑和业务服务能力;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从农业“土专家”、“田秀才”、科研院校中招募一批特聘农技员,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缓解基层农技推广力量不足的问题。今年依托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开展“科技服务小分队”活动,进行“点对点”和“一对一”的技术服务。
二、关于“加快建立协同联动、有组织推广服务机制”的建议
(一)发挥科研院校等科技服务作用。一是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充分发挥科研院校技术、成果、人才、平台等优势,重点围绕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特色产业和设施农业绿色高质高效等方面开展新品种、新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二是畅通成果转化路径。加强科研院校、推广部门和农事企业等协同服务,支持科研院校通过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特派团、专家大院和科技小院等,推动科研院校力量下沉,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024年以来,选派了首席科技特派员4名、科技特派团(组)160个、科技特派员1300人,培训了2000余名农民技术员。开展专家大院和科技小院建设,实现科技成果与产业有效对接。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成果转化合作,依法通过股权分配、利润分配等方式实现与产业互动共赢。
(二)激发企业、经营主体等市场化服务活力。一是培育市场主体。重点抓好新型经营主体、企业等市场化服务组织人员培训,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推进农业先进技术大面积应用。我省现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4116个,其中农业科技企业135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235个、家庭农场528个,建设区域性服务平台385个、带动小农户数25.2万户,发挥了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社会化服务统防统治和种植托管等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二是发挥市场作用。引导市场化服务组织承担良种推广、统防统治、代耕代种、减肥减药、救灾减损等任务,为农户提供全程科技服务。
三、关于“专项设立重点领域科技推广载体和抓手”的建议
一是省农业农村厅依托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2025年建设稳定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210个以上;遴选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1.1万个以上。组建50个“科技服务小分队”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指导服务;开展科技服务进万村行动,每名农技人员定向包联至少1个行政村,联系不少于10个(名)生产大户或农民技术员,签订科技服务承诺书,并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构建了“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的链条式推广服务机制,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二是省科技厅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打造“百团带百业、百组进百县、千员扶千村、万农树万品”的总体格局。三是省农科院依托农业科技服务项目,围绕我省区域发展格局和辽宁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引领专项项目69个,覆盖我省2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四、关于“加快建设直达基层、实用高效的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议
一是提升农技推广信息化水平,普及农技推广平台和APP使用,加大新媒体手段运用力度,引导农技人员在线开展农技服务。今年,开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线上技术指导服务,开设在网站开设农业技术咨询板块,专家一对一答疑指导。二是省农科院以院地科技共建为实施路径,搭建成果示范推广平台。持续深化与铁岭市、抚顺市、岫岩县等11个市县院地科技共建工作,组建53个科技共建专家团队建设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147个,示范面积31.1万亩,办技术培训班235期、开展现场技术指导1127次,全年召开共建工作总结交流、成果汇报等院地共建会议18次。
感谢您对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关注、对省农业农村厅的支持。
联 系 人:梁丽
联系电话:18609832815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