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关于培育和运营特色产业带动特色小镇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建议(第13010174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2日
  • 编辑:白其鹭
  • 来源:

辽农提〔2023〕76号

梁春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培育和运营特色产业 带动特色小镇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我省特色产业发展,加大了特色产业发展支持力度,着力培育“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一业一群”区域特色产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有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区域县镇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产业支撑。

一、突出产业集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一)推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多年来,我省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建设富有特色、规模适中、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2022年,全省建设了113个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01个辽宁特产之乡、25个“一县一业”示范县、47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6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9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同时突出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重点培育了20个产值百亿级的品种品质优、规模体量大、融合程度深的特色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微型经济圈、农业产业强镇小型经济圈、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型经济圈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型经济圈,示范引领乡村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二)推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乡村特色资源优势,做好“土特产”文章,我省持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2年,我省深入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推荐了44条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4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了2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今年一季度,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623.1万人次,同比增长29.3%。营业收入8.6亿元,增长49.2%。农副产品销售收入3.7亿元,增长48%。带动农户11.2万户,增长28%。全省休闲农业发展趋势明显转好,预计年底接待人次可达5200万人次。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在彰武县、桓仁县、北镇市、大石桥市、凌源市5个市开展试点,大力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围绕农村电商主题,举办第六届辽宁省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

(二)强化科技引领。实施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打造柞蚕-食用菌-水稻生产生态循环模式,建立2500亩观光农业示范园,推广二龄虾夷扇贝绿色养殖技术,邀请京津冀等地区20余位专家进行合作交流,科技扶持“辽峰葡萄”产业发展,辽峰科技小镇被授牌“国家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园”(全国10家)。2022年,重点打造6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31个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镇)、10个特色产业科技小镇,建立科技示范乡村、示范区、示范基地74个,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3家(3家入选2022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新品种、新技术核心区示范面积达到4.3万亩,示范推广新品种327个、新技术304项,开展技术培训指导328次,转移转化新成果新技术110项,新增经济效益超1亿元。

二、突出品牌引领,高质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一)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多年来,我省实施品牌建设工程,打造“辽字号”农业品牌。目前,全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达到64个,辽宁知名农产品品牌319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00个,绿色食品产品1028个,有机农产品72个。截至2022年底,全省年销售额超100亿元区域公用品牌3个(大连海参、大连大樱桃、东港草莓),50-100亿元2个(盘锦河蟹、盘锦大米),20-50亿元9个(西丰鹿产品、东港杂色蛤、营口大米、营口海蜇、桓仁山参、北票番茄、东港梭子蟹、鞍山南果梨、凌源百合)。盘锦大米、盘锦河蟹、东港草莓、绥中白梨的区域品牌价值分别达到525.7亿元、295.5亿元、77.5亿元、51.6亿元。

(二)做大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我省制定了一整套政策组合拳,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固定资产贷款给予两年贴息支持政策的同时,增加了对新增先进农产品加工设备投资项目补助政策(最高可支持500万元),以及对全省已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给予2000万元定额补助政策,支持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22年,我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1647个,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55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3690亿元。农产品加工集聚区39个,主营业务收入超30亿元的达到15个。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联农带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22年,我省出台了辽宁省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和资金管理政策,给予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一次性奖励金额50万元或100万元。目前,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722家,其中国家级76家。为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2019-2021年,连续3年投入财政资金共1.88亿元,给予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贷款贴息政策支持,已认定的119家省级和7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辐射带动周边农户81663户,联合体营业收入达489.12亿元,内部交易额达130.62亿元。

三、突出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一)引导各类人才入村共振。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选派农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研修。组织高级专家团来辽开展技术指导、专业培训、对口服务等,建立联系机制,“一人一策”提供精准人才服务。研究策划集中宣传活动,调动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服务农业农村积极性。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招募300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帮扶乡村振兴。抓好和精准帮扶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引导农民工、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组织全省3000余名驻村第一书记开展农民返乡如下就业情况调研,着力解决好农民就业问题。

(二)持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逐项推动落实省“春暖辽沈·援企护航”保用工促就业助振兴行动(2.0版),加大省级劳务品牌培育力度,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输出数量和质量。重点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带头人、种养加能手、返乡入乡创业创新者、乡村治理和社会发展带头人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2022年,争取中央财政资金4700万元,培育高素质农民1.25万人。建立健全培育基地库和师资库,分别达到270个和1453人,其中3组名课名师被农业农村部评选为首届涉农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名课名师”。培训范围覆盖全省13个市、47个县(市、区)。

(三)提高基层农技人服务能力。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加强培训规划制定、课程模块设置和师资库建设等方面组织管理,按照省级重点班和普通班、市级普通班、县级培训班三个层次,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对农技人员开展分层分类分批培训,增强了培训实效,提高了基层农技人员综合服务能力。去年组织编制内基层农技人员连续不少于5天脱产业务培训2905人,其中,省级组织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训325人、普通班培训288人;市级组织普通班培训2292人。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您提出的4项建议很契合我省特色产业的发展理念和思路,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体现了您对发展特色产业的深入理解和思考,也是解决当前特色产业一些问题的抓手,下一步,我们将您的建议有选择地纳入工作计划之中,在做精乡土特色产业上下功夫。立足我省的特色产业资源,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我省粮油、畜禽资源优势,培育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围绕杂粮、大米、海参、小浆果等特色产业培育2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创建一批全国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培育一批海岛度假乡村、城郊休闲乡村、山水休闲乡村、主题游乐乡村等特色旅游村,鼓励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发展“互联网+民宿”,打造一批特色民宿集群。开展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借助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辽宁国际农业博览会等渠道,大力宣传辽宁特色农产品。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深度合作,破解产业发展技术瓶颈难题,实施乡村振兴支撑专项行动。组建15个乡村振兴专家讲师团队,开展技术培训指导,与省妇联联合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提升农村留守妇女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水平。

感谢您对我厅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我厅乡村产业发展工作给予支持。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3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