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关于加快培育农业 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建议 (第13010230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2日
- 编辑:白其鹭
- 来源:
辽农提〔2023〕85号
致公党省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工作,把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加快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要任务来抓,出台一系列措施扶持企业发展,全省农业龙头企业由少变多、由小变大,规模和实力稳中有升,呈现出较好发展态势,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增效、农民增收。主要做了一下工作:
一、搭建了龙头企业服务平台。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全省开始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从国家、省、市等3个层面分别制定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开展了龙头企业认定和监测工作,并在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官网上进行发布,同时农业农村部每年上半年都要开展全国农业产业化调查工作,总结经验和成绩,指导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截至目前,全省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721家,其中国家级76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63家,其中超30亿元以上14家。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18.5亿元,净利润73.8亿元,上缴税金35.7亿元;带动农户318.8万户,其中订单生产农户145.2万户,家庭农场3.14万个,农民合作社3.27万个;带动农民增收601.7亿元,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
二、加大了龙头企业财政扶持力度。主要包扩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2021年开始省财政安排3亿元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补助资金,其中部分资金支持企业发展,主要用于企业新增固定资产贷款给予贴息、新增先进生产设备给予补助、对新认定或递补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截至2023年上半年累计发放贴息资金、补助资金、奖励资金约2.2亿元,涉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0家左右。二是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给予贴息。2019-2021年,连续3年投入中央资金共1.88亿元,给予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贷款贴息政策支持,认定了119家省级和7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三是省发改部门争取中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专项资金。2022年,省发改委共争取中央专项资金1920万元,支持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沈阳华泰渔业有限公司、本溪艾格莫林实业有限公司、铁岭百奥迈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发挥带动辐射作用,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加快破解企业融资瓶颈。近年来,省银保监局、农信社等部门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取得了较好效果。一是推动完善“三农”金融服务专业化体制机制。明确乡村振兴工作考核目标,从增加涉农金融供给、完成存贷比提升计划、拓展建档评级覆盖面、做好金融帮扶等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工作要求。针对普惠型涉农贷款投放疲弱、信贷计划未能完成、存贷比提升乏力等问题,开展专题约谈,对有关银行提出整改要求。2022年末,辖内涉农贷款余额7343.08亿元,增速17.4%,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172.18亿元,增速12.55%,超过各项贷款增速11.51个百分点,整体完成监管目标。县域存贷比48.75%,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二是组织开展银企对接。2022年,辽宁银保监局探索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将30个农信社、28个农商行、3个农行县级支行指定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县级主办行。同时积极与省农业农村厅对接,获取5993户经农业农村部门认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单(其中1716户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银企对接工作已基本完成,联系走访了5731户示范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完成建档评级信息采集5588户,为有融资需求的涉农主体获得信贷支持创造了条件。三是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作用。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厅、银保监局等有关部门制定相关配套措施,支持和鼓励保险机构满足多样化、特色化的保险需求,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优化承保理赔工作流程,拓宽农业保险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提升农业保险风险保障水平。四是发挥农信社主力军作用。用足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切实发挥货币政策低成本资金优势,降低涉农企业融资成本;强化农信社与担保公司合作,解决涉农企业因无抵押物而无法获取信贷资金支持的融资难题;研发创新信贷产品,在现有“助企流水贷”、“助企周转贷”等信贷产品的基础上,创新研发“订单融资”、“保理融资”、“项目运营贷”等新产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四、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开展“辽宁农业品牌推进年”活动,打造“辽字号”农业品牌。一是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创建。近年来,我省围绕粮油、蔬菜、水果、畜牧、水产品、特色农产品六大产业进行布局,加快品牌创建工作,品牌培育形成规模。截至目前,全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64个,辽宁知名农产品品牌319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00个,绿色食品产品1028个,有机农产品72个。盘锦大米、辽参、北镇葡萄、鞍山南果梨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北镇葡萄、大连海参、鞍山南果梨等7个品牌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盘锦大米、东港草莓、大连大樱桃入选2022年中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二是加大品牌宣传。2020年以来,支持盘锦大米、盘锦河蟹、大连海参、大连大樱桃、东港草莓等5个区域公用品牌在央视进行广告宣传,宣传效果显著。 三是不断提升品牌价值。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省知名品牌农产品价值得到了显著提升,其中盘锦大米区域品牌价值达到525.7亿元、盘锦河蟹295.5亿元、东港草莓77.5亿元、绥中白梨51.6亿元、梁山西瓜40亿元、凌源花卉34.5亿元。
五、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是加快产业融合平台建设。为加强顶层设计,促进产业集聚,推进产业融合发展。2022年,安排2.4亿元财政资金支持12个新建农产品集聚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20个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已建设113个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辽宁特产之乡101个、“一县一业”示范县25个、47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6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9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示范引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二是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围绕我省粮油、畜禽、果蔬、水产、饲料五大优势主导产业,制定了《辽宁省农业重点产业链建设“1+5”方案》,强化主导产业建链、加工流通延链、科技创新补链、园区聚集强链、融合发展优链。着力打造粮油、畜禽两个超2000亿级全产业链产业集群建设。三是推进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开展了工商资本下乡项目与农民利益联结情况调研,并报省委。摸清了我省工商资本下乡基本情况,总结了“企业+市场经营”、“企业+原料基地”、“企业+生产服务”、“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等4种投资类型和“企业支付工资”、“企业支付地租+工资”、“企业支付保底地租+分红+工资”、“企业支付保底价格+溢价”、“企业+社会化服务+金融机构”等5种利益联结模式,在每年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过程认定中,始终把带动2000户农户作为认定条件之一。
六、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一是实施“技能辽宁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强化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对接市场需求,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返乡农民工、脱贫劳动力等,依托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促进提升职业技能。结合农村劳动力特点,征集遴选一批定点培训机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培训。二是持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为提升农民就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拓展就业渠道提供保障。重点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带头人、种养加能手、农民工就业、返乡入乡创业创新者、乡村治理和社会发展带头人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2022年,争取中央财政资金4700万元,培育高素质农民1.25万人。建立健全培育基地库和师资库,分别达到270个和1453人。三是实施科技特派“百千万”工程。2022年,瞄准杂粮、果蔬、畜牧、水产、中药材、食用菌等方向选派6名首席科技特派员和138个科技特派团,对接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全省共开展技术培训指导1390次,推广新品种322个、新技术400余项,建设示范基地231个,培训农民技术员2000余人。形成了“百团带百业、百组进百县、千员扶千村、万农树万品”的总体科技特派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纳你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研究完善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政策措施,利用数据化手段完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定期发布相关信息,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积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创新能力,打造知名品牌;通过开展银企对接、降低门槛、开发创新金融产品等措施,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瓶颈;完善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让企业在二三产业增值收入分享给农民,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就业技能,提高农民就业工资水平,扩大农民就业;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三年新突破做出农业贡献。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3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