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关于驻辽央企发挥 自身渠道助力“辽品出辽”工作提案 (第13010490号)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2日
  • 编辑:白其鹭
  • 来源:

辽农提〔2023〕96号

李宁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驻辽央企发挥自身渠道助力 “辽品出辽”工作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省物产丰富,拥黄渤两海,是“北粮南运”重要节点,作为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基地区位优势明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辽宁沿海经济带、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和辽东绿色经济区的自然条件、农业资源禀赋丰富多元,土特产品各具优势。参照提案意见建议,将“辽品”资源优势同驻辽央企的规模、资金、渠道等优势相结合,对推动“辽品出辽”,促进我省将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打造农产品品牌

一是持续增强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2022年,全省粮食产量为历史第二高产年、位居全国第12名,平均亩产位居全国第4名。畜禽产品中肉、蛋、奶产量分别排在全国第10、4、9位。水产、果蔬、中药材等地区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凸显,刺参产量位居全国第2位,辽细辛、辽五味等道地药材产量位居全国第1位,天然蜂蜜出口量位居全国第4位。二是发挥农产品加工业的龙头带动作用。2017以来,我省以食品工业为主导的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绝对值平均年增长9.2%。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1647个,其中食品加工企业988个。规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3690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食品工业达到2983亿元,同比增长7%。三是加大“辽品”品牌培育力度。围绕辽鲜、辽果、辽药等具有地域特色、文化认同和产业优势的“辽字号”品牌,持续实施品牌建设工程,印发《辽宁省农产品品牌建设指南1.0》等文件,规范产业研判、规划编制实施、品牌设计宣传等关键环节。全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达到64个,辽宁知名农产品品牌319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00个,绿色食品产品1028个,有机农产品72个。盘锦大米、盘锦河蟹的区域品牌价值分别达到526亿元、296亿元。

(二)做好央地对接

一是在全年招商引资活动中贯穿央地合作主题,全力推动央企招商工作走深走实。组织各市及沈抚示范区以第四届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及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等地区招商引资促进周等活动为平台,进一步加强与重点央企的对接联系,深度挖掘合作潜力。二是开展“央企辽宁行”活动。充分利用省委、省政府搭建的高质量交流平台,形成全省商务系统与央企长效沟通机制,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进全省商务系统各项央地合作工作。牵头与中粮集团、东方航空、华润集团等央企洽谈与省政府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推广辽宁地方特色产品纳入协议。紧抓央企来辽机会,向中国石化推介辽渔集团等辽品入加油站全国分销;向南航集团航空食品推介地方特色农产品;向中旅集团、保利集团、华侨城集团、中国绿发推介辽宁各类特色旅游产品;向通用集团、中国五矿、中国铁建、中国电建等企业推介我省特色建筑、装备制造等企业于央企共同“走出去”。三是充分发挥全省产业招商图谱平台作用,实现央企精准招商。省商务厅在原有图谱基础上,开发了央企板块,绘制央企全景图谱。四是做好央地合作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组织各市安排专人负责调度并按月报送项目进展情况,同时强化部门联动,切实疏通项目落地过程中的难点堵点。

(三)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事项集中入驻,建立“一门办理、一章审批、园内办结”机制,加强项目指导工作,实施项目清单化管理、工程化推进,解决实际问题,促进项目开工落地。二是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改革。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开展惠企政策推送平台试点建设,将国家、省、市出台的惠企政策文件的数据信息汇聚共享,进行情景化、颗粒化梳理,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方式,主动比对、精准推送至符合条件的企业,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 三是依托“政企直通车”平台做精做细项目管家服务企业工作。依托12345政务热线升级建设“政企直通车”,通过匹配公共管家,将服务对象拓展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及各级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以点带面”的一对多线上管家、企业投诉、政策咨询等服务。四是持续推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指导各地区进一步建立完善常态化面对面政企沟通机制,规范政商交往行为。目前各地区均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相关制度性文件和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

(四)促进校企合作

一是支持高校加强与企业的技术合作。省教育厅等七部门全面推进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通过举办成果对接会、校企会客厅、校企圆桌论坛等形式,组织推动百所高校与千家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到2025年,有组织推动100所以上高校对接1000家以上企业,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转化科技成果7000项以上。2023年度,计划组织沈阳农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辽东学院等高校承办校企成果对接会、校企会客厅和圆桌论坛,围绕渔业、养殖业、现代农业、中医药、药用资源等领域推动高校与相关行业企业有效沟通、精准对接。 二是充分释放高校科技服务动能。发挥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引导、激励作用,依托我省高校学科范围广、科研资源充足等方面优势,支持鼓励省内相关高校围绕辽宁特色海产品、水果、农作物、山林作物等开展研究,努力攻克制约其开发的难点问题。资助重点攻关项目、面上项目(含揭榜挂帅服务地方项目)和青年项目等3类项目,支持高校自主布局开展研究。 三是推进高校创新平台建设。启动省教育厅本级科研平台的优化重组工作。按照“统筹谋划、支持联合、错位发展、平稳推进”以及“奖优促建、动态调整”的原则,启动对省内各类高校现有厅本级394个科研平台(含高校智库)的优化重组,进一步发挥高校科研平台在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助力推动“辽品出辽”战略。

(五)提升品牌质量

一是以发挥质量品牌引领作用为切入点,充分发挥企业、市场、政府和社会各方面作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构建政府培育、企业争创、社会促进、舆论宣传、价值评价和法律保护“六位一体”的质量品牌提升工作格局。二是组织辽宁省省长质量奖评定,已先后评定9届,共62家(次)企业获奖。组织开展“辽宁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创建活动,推动地方政府提升区域品牌创建意识,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2022年以来,已批准涵盖一、二、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业的15个园区筹建“辽宁省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旨在树立产业集群质量品牌标杆,建设区域质量高地,培育优质区域品牌。三是开展品牌价值评价推介,连续7年面向企业、园区开展品牌价值评价,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品牌提升方案,截至目前,已为961家(次)企业和区域免费测算了品牌价值,并多次联合辽宁广播电视台、辽宁省品促会免费发布企业品牌价值。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在辽宁日报和辽宁电视台等省内主流媒体设立“辽宁之光”和“品牌辽宁”专栏。组织编写并出版《荣耀与征程 辽宁品牌70年》,全面展现与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品牌建设成绩和风貌,集中向社会宣传73个辽宁品牌,彰显辽宁品牌底蕴,激励企业再创辽宁品牌新辉煌。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下一步,我们将认真采纳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研究完善支持“辽品出辽”的政策措施,深入挖掘我省农业资源特色优势,探索国企助力“辽品出辽”新模式,向央企推介更多辽宁优势产品、优质企业,借央企的“船”,带动辽宁特色产品“出海”,促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任务和食品工业大省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高标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按照“有标贯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全程贯标”要求,建设良种化、规模化、设施化原料基地。推进粮油制品向多样化、优质化、绿色化、精深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肉制品精深加工和骨血羽毛副产物综合利用。拓展开发生鲜、速冻水产食品。加强果蔬分类分级、清洗、包装等初加工设施装备建设,推进净菜上市。大力推进主副食品预制化,发挥“中央厨房”优势发展团餐、私人订制等新业态。促进酒水饮料产业与康养、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

(三)加大央地对接和招商引资力度

       紧紧围绕粮油、畜禽产品、果蔬、水产品和预制食品等产业,与国有企业、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上市企业和产业集团等进行精准对接,找准项目建设方向,积极谋划和储备一批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和项目。以各县(市、区)政府和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管委会为主体,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招商引资项目对接活动。持续做好央地合作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组织各市安排专人负责调度并按月报送项目进展情况,同时强化部门联动,切实疏通项目落地过程中的难点堵点。

(四)全面实施质量品牌创建工程

面向我省制造业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地理标志产品、老字号等开展品牌价值评价。树立一批以“辽宁省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为代表的产业集群质量品牌标杆,发挥省内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总结推广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工作实践,打造一批质量引领力强、品牌美誉度高的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区域质量品牌优势,促进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针对重点行业产业,跟踪参评单位,开展质量品牌培训活动。完善卓越质量管理推广基地建设标准,夯实质量管理模式推广平台。

(五)做好“辽品”宣传推广

借助央地合作契机,加强我省优质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围绕粮油、水产品、食品、白酒、啤酒、家具、服装等领域,梳理我省优质企业、产品和品牌,编制《辽宁省消费品工业供给(品牌)引导目录》。利用辽事通APP等渠道,加强对重点产品的宣传推广,提升消费者认知度。利用中石化、南航等央地对接合作平台,积极推荐我省优质产品,推动央企采购我省产品,推动“辽品出辽”。加强与辽宁广播电视台合作,讲好辽宁质量品牌故事,传播好辽宁质量品牌声音。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2023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