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9 下午5:47:46 星期六
4月辽宁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5日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字体:

  4月份进入清明、谷雨时节,辽宁省各地气温、水温逐步回暖,预计气温1~20℃,水温5~16℃,海、淡水养殖品种结束越冬期, 此时水产养殖动物体质较弱,越冬池塘起捕和分塘易造成机体机械性损伤,导致水产养殖动物体极易受到病害微生物侵袭。各地应加强养殖管理,做好池塘清整、水质调控及苗种管理等工作。

  一、病情预测

  1.大宗淡水鱼:易发生细菌性疾病、水霉病等。重点关注省内主养区和高密度精养区。

  2.鲤和锦鲤等:易发生鲤春病毒血症、赤皮病、竖鳞病、水霉病等。重点关注沈阳、辽阳养殖区。

  3.大菱鲆:易发生细菌性疾病及寄生虫性疾病。重点关注葫芦岛工厂化养殖区。

  4.虹鳟鱼:易发生烂鳃、肠炎等细菌性疾病及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重点关注葫芦岛、本溪、丹东养殖区。

  5.海参:易发生肿嘴病及腐皮综合征。重点关注沿海养殖地区。

  6.河蟹:易发生固着类纤毛虫病、“牛奶”病等。重点关注盘锦扣蟹越冬池塘。

  7.虾类:南美白对虾和中国对虾等正处于育苗阶段,易发生白斑综合征、急性肝胰腺坏死病、虾肝肠胞虫病等。重点关注营口、丹东、盘锦、葫芦岛、锦州等养殖区。

  二、防控措施

  1.水质调控:越冬后的养殖池池水老化,池底有害物质增多,此时应及时做好池塘清淤,消毒。可使用含氯石灰(水产用)彻底清塘,适当加注新水或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还可使用应激产品、解毒产品等进行水质调节。养殖过程中密切关注水质变化。

  2.加强喂饲管理:越冬后的养殖品种体质非常虚弱,易因环境的变化发生各种疾病。因此应尽快恢复越冬品种体质,以增强抗病能力。当水温达10℃以上时,就要及时驯化投饵。投饵开始时每天定点定时投喂一次,最好在中午,饵料以配合精碎料或配合颗粒料为好,投饵量视天气、水质和鱼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随着水温升高,鱼的活动量和食量也逐步增大,投喂可逐步转入正常。投喂时,最好在饵料中添加一些维生素C(200-500mg/kg饲料)和维生素E,用以增强鱼的体质、提高免疫力。

  3.减少应激反应:4月份,河流融冰的“桃花水”大量注入沿海,海水尤其是河口水域盐度会大幅度降低,一些陆源性污染物增加。这一时期要防止海参养殖池池水分层导致缺氧、水质变坏导致化皮死亡。切勿盲目换水,要等沿海水质好转,温度、盐度、pH值等理化指标稳定后再酌情换水。主要采取池塘内水循环,有底部微孔充气的池塘,在晴天的中午适当开机,消除池水分层现象,增加池底溶氧,消除硫化氢、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同时泼洒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

  4.加强苗种管理:要选择健康优质苗种,无论外购或自有苗种,都要有苗种检疫合格证明,做到源头管控,防止疾病输入。春季养殖品种苗种开始起捕销售或分塘养殖,在捕捞、运输和放苗时,使用柔软的无结网具小心轻柔操作,避免造成机械性损伤。做好鱼种入池前消毒处理,一般可以选用2%-3%的食盐水进行浸泡消毒。同时,提前做好养殖池清整消毒、育苗用水过滤消毒等工作。根据池塘条件、养殖模式等,注意合理放养密度。

  5.科学合理用药:发生病情后,须谨慎用药。在患病早期及时处理,鱼类细菌病可用国标渔用含氯、含碘消毒剂消毒,结合药敏试验,选择国标敏感抗菌渔药拌料投喂;病毒病可使用渔用多维和抗病毒的国标渔药中成药,可减少损失,具体用法用量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严格遵守药物休药期规定。

  6.及时报告疫情: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养殖品种出现大规模发病和大量死亡现象,要及时向当地渔业主管部门报告,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诊治,明确具体病原,选择对症药物进行治疗,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并采取相应措施切断病害传播途径,防止病情的扩散。

  7.借助平台诊断:更多疾病防控方法可登录(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网辽宁省分诊平台)查找,也可选择相关专家进行诊疗。


网站地图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LiaoNing Province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3448867 | 辽ICP备18016972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0000008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5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