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辽宁省要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1350万亩,同时鼓励各地在计划任务面积基础上增加实施面积,加大示范推广力度,不断扩大辐射带动面积。计划建设保护性耕作整体推进县17个、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县级应用基地80个、乡级应用基地183个。以玉米为重点,兼顾大豆、杂粮、杂豆、花生等作物,在辽宁全省适宜区域稳步有序扩大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日前,辽宁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制定了《辽宁省2024年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上述任务目标。
保护性耕作是指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符合行动计划技术要求的保护性耕作应在地表有一定量秸秆或根茬覆盖,且进行免(少)耕播种作业。我省将通过政府与市场两端发力,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科技支撑与主体培育并重,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并举,稳产丰产与节本增效兼顾,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并行,持续增强黑土地保护效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主推技术模式上,要体现大面积提升单产工作要求。辽宁省提出,要以合理密植为方向,将免(少)耕播种与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苗期深松、分层施肥等提单产技术集成配套,努力强化保护性耕作在单产提升方面的效果。各地应结合本地区土壤、水分、积温、经营规模、秸秆其他用途需求量等实际情况,深入挖掘保护性耕作在单产提升上的潜力,因地制宜推动本区域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优化。
干旱半干旱区,在秸秆大量覆盖条件下可进行免耕播种;冷凉地区、土壤黏重区、低洼易涝区和丘陵半山区域,可采取条带耕作、秸秆覆盖垄作、灭茬、浅耕、耙(碎)混等耕整地方式配套苗期深松、秸秆归行等措施的技术模式,以提高地温,确保出苗质量;秸秆量过大的区域,可采取宽窄行种植或比空种植方式;农牧交错带等秸秆饲用需求大的区域,应兼顾种养业协调发展;大豆、杂粮、杂豆、花生等秸秆量相对较少的作物,其技术模式由各市保护性耕作专家组因地制宜制定。引导实施主体在保障稳产丰产前提下,更加积极主动、规范科学地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持续增强黑土地保护效果。
来源:辽宁日报·辽望客户端 记者:李越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LiaoNing Province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3448867 | 辽ICP备18016972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0000008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5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