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9 下午5:47:46 星期六
关于2024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落实情况的通报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16日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字体:

  202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农业农村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扎实履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决扛牢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 思想作为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各级支部学习重要内容,编印《习近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2021-2024年)》,引导全厅干部切实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是强化组织保障。积极发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作用,全年召开4次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听取农业环保各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统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印发《2024年全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要点》,明确责任分工和推进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三是强化制度落实。认真履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要求,落实一项任务、一名领导、一个团队、一张图表、一抓到底工作推进机制。厅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各相关处室积极调配工作力量,健全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形成了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部门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

  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农村环境净化整治专项行动。坚持六个一闭环管理体系,制定《农村环境标准化管理指南》,推动各县完善日常管护、提质达标。实施省级层面专项督查检查,发现、通报问题点位全部实现销号。

  二是逐步补齐农村垃圾收运处置短板。持续完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新增垃圾收集设施1.57万个、转运设施787个、转运站26座。新增4个县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累计42个,比例达到57%

  三是持续开展专项行动。组织开展高铁沿线环境路地共治专项行动、主汛后河湖及周边垃圾集中整治、灾后农村环境整治等工作。全年累计清理路域沿线垃圾12.2万平方米,河湖库漂浮物150万立方米,整治农村黑臭水体13条。

  三、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

  一是加强农业生物物种资源保护。组织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调查,指导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运行管护。开展农作物种子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行为。

  二是加强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围绕三裂叶豚草等9种外来入侵物种开展常态化监测,实施恶性入侵植物灭毒除害行动和果瓜专项灭除,发布预警预报5期,有效遏制扩散蔓延趋势。建立省级重大植物疫情监测点30个,全省重大疫情处置率达95%

  三是加强渔业资源养护。推进渔业生态修复,放流海淡水苗种规模119亿单位。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6个,累计44个,数量居全国第2。全年救助并放归斑海豹10只。全面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查办案件1533件,罚款2524万元。

  四、提升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水平

  一是加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争取国家下达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总量达到678万亩,较往年翻一番,全年建设高标准农田316万亩。

  二是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出台《辽宁省黑土地保护条例》。通过工程、农机、农艺、生物等多项措施,完成黑土地保护工程1000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690万亩。

  三是做好受污染耕地分类管理。全面落实综合管控措施,建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集中推进区和污染调控区,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完成全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动态调整。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9%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一是提升种植业清洁生产水平。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应用大豆根瘤菌剂,推介高效、安全的农药新产品以及化学农药替代等科学用药技术措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稳定在6000万亩以上,全省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均稳定在42%以上。建设20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因地制宜开展秸秆还田沃土工程,大力实施秸秆变肉行动,加大秸秆农村清洁取暖力度,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16%,高于全国88.1%的平均值,秸秆离田产业化水平东北地区最高。推进农业机械报废更新,新增农机具达到4.5万台(套),报废机具6741台,补贴资金4803万元。

  二是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回收处置。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宣传培训和调研指导,在20个县实施回收处理试点示范,探索建立回收和处理体系。继续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20.7万亩,联合开展地膜污染防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全省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93.57%,高于十四五时期目标值。

  三是提升畜禽养殖业绿色发展水平。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推进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提档升级。在10个县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推进种养主体有效衔接,多措并举推进粪肥科学还田。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7%

  六、推进渔业健康养殖和污染防治

  一是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持续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重点推广多营养层级立体综合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技术模式,累计培育认定骨干基地41个。开展海水养殖污染情况调研,推进工厂化养殖尾水治理,全省工厂化海水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率达到80%以上。

  二是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控。开展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专项整治,积极推行水产养殖投入品使用白名单制度,全年组织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1450批次,总合格率达到99%

  三是强化渔港污染防治。指导沿海各市保留渔港按标准建设污染防治设施并使用,因地制宜开展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及固体废弃物等清理转运,不断巩固整改工作成果。

  七、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一是抓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导各地全面开展重大动物疫病春、秋季集中防疫工作,开展风险评估并发布疫情预警信息。持续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全省动物疫情保持平稳。

  二是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成投产无害化处理中心33个,配套专业运输车辆171辆,处理区域辐射全省90%,病死猪无害化集中处置率达到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是加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飞行抽查,对26个兽医实验室开展续展考核,督促有关实验室补齐短板和弱项,切实提升全省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全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农业生产经营者掌握和使用新技术能力不强,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使用方面存在不科学、不规范问题。二是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仍需完善,存储、转运、处理环节存在堵点。三是农业结构布局有待优化,种养一体、农牧结合不够紧密。

  2025年,省农业农村厅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各项部署要求持续贯穿到农业农村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加快补齐突出短板,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为新时代建设农业强省、美丽辽宁提供坚实支撑。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提升宣传教育工作成效。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顶层设计,落实规章制度,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持续组织开展农业环保普法宣传,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推广成功经验和典型模式,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浓厚氛围。

  二是深入污染防治,提升农业农村环境质量。持续抓好耕地资源保护利用,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规范化使用,不断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净化整治行动,创建美丽宜居村,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三是推进绿色转型,厚植农业高质量发展底色。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大力度推广绿色防控、农牧结合、生态种养等技术模式,推进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网站地图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LiaoNing Province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3448867 | 辽ICP备18016972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0000008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5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