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营口市鲅鱼圈熊岳镇,坐落着被誉为世界最大的李杏田间基因库的国家李杏种质资源圃。这里保存着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李、杏种质资源1600余份,是我国保存李杏资源最全的专业圃,也是世界上保存李杏资源份数最多、多样性最丰富的资源圃。
1979年开始,省果树研究所牵头组织全国科研单位的200多名科技人员,走遍28个省、市、自治区,298个县850个乡,收集李杏种质资源。在云雾缭绕的深山老林里,在寒风酷暑的风餐露宿中,省果树研究所种下“为国育种”的初心使命。
20多年来,熊岳果树所李杏团队配制李、杏杂交组合100多个,从2万余株杂交实生苗中培育出“国丰”“国强”“国富”“国之鲜”杏和“国美”“国丽”“国峰”李等系列自主研发并适宜在我国不同生态地区种植的15个新品种,攻克了杏、李果树育种周期长、效率低的世界难题,突破性地育成新一代李、杏品种,并集成研制出新品种的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彻底解决了李杏规模化生产中缺乏优质耐贮运品种的问题。多个李新品种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育种新技术和李新品种获国家和国际专利。
作为世界李杏种子资源的摇篮,这里不仅是世界一流的李杏基因资源保护中心,还为国家生态安全、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原动力。
李杏较为适合山区栽植,既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又能避免耕地“非粮化”,近年来,成为不少山区发展经济果业的首选。对省果树研究所而言,要提升果农收益助力乡村振兴,加速选育适合农民种植的李杏新品种是当务之急。把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力,不仅要让果农看得见、学得会,关键还得见效快。
辽西北的北票市,年平均降水量150毫米至200毫米,相当于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区,在省果树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这里的荒山秃岭变身成片片杏林,花季赏花,秋季采摘,“杏府生态庄园”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经济品牌。“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安顺,荒山上开垦出万亩李园,种植优良品种“蜂糖李”,果园价格每公斤90元,亩产值4.5万元。
基础研究、优良品种培育推广“两手硬”,能文能武,顶天立地。在李杏团队的品种和栽培技术支持下,我省北票的“杏府生态庄园”、山西阳城的“黄土情 杏花雨”、重庆巫山的“李行天下”、江西九江的“杏林食里”等生态文旅品牌落地生根,风生水起,可谓“桃李满天下”。 目前,李杏新品种及高效栽培技术仅在我省的推广应用面积就达50万亩,并在贵州、四川、重庆、陕西、山西、浙江、江苏、新疆等地得到广泛应用,近3年新增经济效益超过70亿元。
近年来,营口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推进组,建立了地所沟通协作联系和全面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制定了推进方案和支持政策。
省果树研究所后院有四栋红砖建筑,始建于1909年,是“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熊岳城苗圃”旧址,距离“熊岳城苗圃”不远,就是省果树研究所的熊岳树木园,1915年建成,是我国大陆第一个树木园,保存着北半球63个科、163个属的550种林木树种。在营口市政府的推动下,2019年“熊岳城苗圃”在没有县级、市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头衔”的情况下,“破格”获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年的历史、科学研究的背景、旧址和现址在一处,挖掘这些优势,依托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影响力,省果树研究所积极开发果树科研博物馆、昆虫博物馆、气象博物馆,构建创新文化高地。
为进一步加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国家李杏资源圃建设,营口市锚定2025年年底前建成世界一流李杏基因资源保存中心、研究中心和产业支撑中心的目标,采取实际举措,扩大资源圃库容,升级创新平台,吸引高层次人才,开发文旅产业,国家李杏资源圃将焕发时代激情再出发。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LiaoNing Province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3448867 | 辽ICP备18016972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0000008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5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