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农办质发〔2017〕17号
各市农委,省直有关部门:
根据2016年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计划,10-12月省农委组织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现将第四季度及全年的监测结果通报如下:
一、第四季度监测结果
第四季度,省农委开展了4次蔬菜、水果农药残留定量检测和3次蔬菜农药残毒定性检测,共检测样品11424个。
(一)农药残留定量检测结果
1.例行监测。省农委委托辽宁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15家质检机构对沈阳市等13个市和绥中、昌图2县开展了2016年辽宁省第四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共抽检蔬菜(含食用菌)样品468个,合格率为98.7%;抽检水果样品37个,合格率为100%。不合格样品情况详见附件1。
2.专项监测。省农委委托鞍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等17家质检机构对鞍山、抚顺、本溪、营口等5个市和辽中、康平、海城、东港、大石桥、彰武、阜蒙、灯塔、绥中、新宾、北镇、盖州、开原等13个县(市)开展了2016年辽宁省第四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测。共抽检蔬菜(含食用菌)样品414个,合格率为99.0%。不合格样品情况详见附件2。
3.监督抽查。本季度省农委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2次。一次抽检蔬菜样品108个,不合格样品1个,抽检水果样品59个,全部合格;一次抽检蔬菜样品114个,不合格样品1个,抽检水果样品23个,全部合格。不合格样品情况详见附件3。
(二)农药残留定性检测结果
省农委委托新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等11个县级质检站和103个乡镇监管站开展蔬菜农药残毒快速检测3次,共抽检样品10201,不合格样品1个,合格率为99.9%。其中,监测蔬菜生产企业11个,抽检样品277个,全部合格;监测蔬菜生产合作社105个,抽检样品3182个,不合格样品4个;监测蔬菜生产大户1650户,抽检样品6622个,全部合格;监测蔬菜产地批发市场2个,抽检样品120个,全部合格。不合格样品情况详见附件4。
二、全年总体情况
2016年,省农委开展风险监测(定量检测)9次,检测合格率为98.7%。其中,例行监测4次,抽检蔬菜(含食用菌)样品2332个,不合格样品40个;抽检水果样品272个,全部合格。专项监测5次,抽检蔬菜样品1638个,不合格样品14个;抽检水果样品359个,不合格样品4个。开展风险监测(蔬菜农残速测)12次,全年抽检蔬菜样品42393个,不合格样品12个。开展监督抽查5次,抽检蔬菜样品595个,不合格样品12个;抽检水果样品100个,全部合格。
全年监测总体情况表明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稳中向好,监测合格率逐年提高,4年来稳定在96%以上,限用农药呈逐年下降趋势,禁用农药尚未绝迹,在极低水平徘徊,风险防控、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稳步提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毒死蜱、克百威、氧乐果三种农药风险隐患依然较大,仍然是监测的重点;韭菜、芹菜、茼蒿、普通白菜仍是农残超标较多的蔬菜品种。
2.烟剂中混配禁限用农药、参混肥及冲施肥违法添加禁用成分、甲拌磷等防地下害虫的农药仍在蔬菜产区被使用等问题依然是监管的重点。
3.流动商贩监管难度大,网络销售监管尚属空白。
4.生产主体规模小、自律意识差,生产记录填写不及时、不真实,无法实现有效追溯。同时,受价格驱使,部分生产主体不按照生产操作规程,不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超量使用农药导致常规农药残留超标。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及建议
(一)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生产措施要接地气,推广标准化生产日历、挂图和明白纸,让农产品生产者一看就懂、一用就会。推广农资连锁经营模式。推广生物防治与低毒农药。
(二)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度。强化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对生产记录的检查与处罚,确保出现问题可以有效追溯。深化开展专项整治,高压严打禁限用农药。
(三)建立监管与生产共治机制。通过建立产业扶持政策与农产品质量管控能力挂钩机制,加强生产与监管的衔接,实现省、市、县产管共治。
(四)加强风险评估,排查风险隐患。推动检测资源互联互通和有效运用,通过检测与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风险评估工作。
特此通报。
附件:1.省农委2016年第四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不合格样品检测情况表
2.省农委2016年第四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测不合格样品情况表
3.省农委2016年第四季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不合格样品情况表
4.省农委2016年第四季度蔬菜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不合格样品情况表
辽宁省农委办公室
2017年1月18日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LiaoNing Province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3448867 | 辽ICP备18016972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0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