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援藏的深入实施,一颗颗来自兄弟省市的瓜果种子在高原生根发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车厘子的甜、蓝莓的醇、枇杷的润、猕猴桃的鲜……品种日益增多的高原水果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果篮子”,更以其独特的经济效益鼓起了果农的“钱袋子”,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多彩画卷。
走进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更章门巴民族乡久巴村,阳光正透过云层,洒在一大片整齐的温室大棚上,映出斑斓的光影。大棚内,一排排车厘子树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红如玛瑙、晶莹剔透,让人难以相信眼前这一切竟出现在海拔近3000米的高原上。“以前真不敢想,我们能在家门口吃上这么新鲜的车厘子。”村民达瓦次仁笑意盈盈地告诉记者。
久巴村的变化,得益于对口援藏项目的落地实施。几年前,对口援藏单位组织农业专家和技术团队,带着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优质种苗,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了村里。他们克服高寒缺氧、土壤贫瘠等不利条件,通过土壤改良、科学灌溉、病虫害防控等一系列措施,最终让车厘子、蓝莓等原本只能在温暖湿润地区生长的果木,在阿亚村开花结果了。
“车厘子的采摘时间是每年的五、六月份,今年的收成还是不错的。”达瓦次仁告诉记者,这些水果品质上乘,已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为果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如今,村里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果木种植中,收入也是一年比一年好。”
近年来,全区水果种植业的兴起,带动了西藏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从传统的青稞、小麦种植,到如今的车厘子、蓝莓等特色水果种植,不仅丰富了市场供应,更推动了农业向高效、优质、生态方向发展。林芝市更是将水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决心将其打造成为林芝乃至西藏的一张新的产业名片。
为让更多农民掌握水果种植技术,林芝市有关部门在援藏单位支持协助下,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并开展现场指导。一大批果木种植户在专家的指导下,学会了修剪枝条、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从“靠天吃饭”到“靠技术吃饭”的转变。
水果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果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群众纷纷加入水果种植行列,通过辛勤劳动实现了增收致富。期间,各地政府积极探索延伸产业链,发展起了水果加工、乡村旅游等多元产业,让游客不仅可以在乡村旅游点采摘到新鲜的水果,品尝到由当地水果制成的果汁、果酱、果干等,还能深度体验到独特的藏式田园乐趣。
西藏各地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水果产业发展,通过推广生态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水源地和生态环境等措施,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各地农业专家们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果农科学种植、合理施肥、防控病虫害等,确保结出的果实绿色健康。
“水果产业的良好发展前景激发了广大果农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和信心。近年来,全市多个村庄成立了林果种植合作社,在共同经营果园的同时,也一起分享发展成果。”林芝市农业农村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如今,西藏的水果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发展。相信,随着更多援藏项目的落地实施和科学种植技术的推广,西藏的水果种类必将更加丰富、品质更加优良。届时,分布在全区各地的水果基地也将成为“果园天堂”,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品尝高原“圣果”。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LiaoNing Province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3448867 | 辽ICP备18016972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0000008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5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