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9 下午5:47:46 星期六
沈北新区探索辽宁稻渔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小龙虾进稻田,助农增收促振兴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0日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字体:

  上世纪70年代,辽宁就开始探索稻渔产业发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的“盘山模式”。在辽宁,稻蟹养殖已经形成了集品种繁育、养殖加工、市场销售为一体、年产值30亿元的绿色生态养殖产业,稻蟹产业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稻米品牌价值、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稻田里养殖小龙虾在南方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模式,并且小龙虾已经被国内外消费者普遍接受,市场潜力和影响力巨大。受巨大市场需求的驱动,为抓住稻田养殖小龙虾这个发展契机,位于沈北新区的玉农业发展(沈阳)有限公司作为我省首批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从2018年开始从南方购买苗种进行本地养殖,由于受小龙虾生理特点的影响,苗种不适宜长途运输,南方苗种在运输到我省的过程中会有非常大的损耗,且并不能够很好地适应我省的气候条件与水体温度。同时在养殖技术方面不成熟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导致南方苗种在北方我省很难实施规模化养殖,商品率极低;如果能解决我省养殖的小龙虾苗种问题,发挥产品品相、品质以及与南方之间上市的时间差等优势,即使市场价格较高也会大受消费者青睐,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为了切实解决当下需求,让小龙虾在辽宁这片土地上更好地为农民、农业企业创收,更好探索北方稻虾种养新路子,省淡水水产研究院养殖专家金广海牵头组织专家团队于2018年开始研究攻关小龙虾苗种本地化繁育和养殖技术,到2021年小龙虾本土化种子选育和稻虾养殖技术都有了新的突破,金广海说:“由于南方苗种的小龙虾无法在北方实现自繁自育,只能开展人工繁殖,我们经过近3年的攻关,成功突破小龙虾人工繁殖这个技术瓶颈”。2023年,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原辽宁省现代农业生产工程中心渔业部)和辽宁省淡水水产研究院共同立项,开展稻虾综合养殖北方模式标准化生产研究探索,在与玉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已初步形成了稻虾综合养殖北方养殖技术方案。金广海介绍:“在咱们辽宁进行小龙虾养殖还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的。小龙虾养殖可以分为两个模式——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经过我们近几年的试验,池塘养殖每年可出两茬,稻田养殖小龙虾可以在6月份进行虾苗的投放,8月份就可以捕捞上市,这个上市的时间又恰好弥补了南方小龙虾市场在此时间节点的空缺。”

  在沈北新区农业农村局指导下,今年玉公司实施不同模式的养殖试验,包括:不同密度的稻田养殖小龙虾模式、稻田养殖小龙虾+雅罗鱼混养模式、稻田养殖小龙虾+拉氏混养模式、稻田养殖小龙虾+长臂虾混养模式、稻田养殖长江蟹模式以及环沟水上稻田综合配套技术模式。通过多种模式的试验,总结不同模式下小龙虾的产量水平、稻渔综合效益以及养殖技术规范,目前看,稻+虾、蟹、鱼长势良好。玉公司董事长吴琼表示,公司现在稻田渔业养殖小龙虾的面积达5000余亩,明年预计会超过万亩,作为辽宁省级小龙虾苗种繁育场,明年的小龙虾繁育量会突破1亿尾,可以满足5-10万亩的稻田综合种养,之后也会在小龙虾种苗繁育这个领域投入更多的资金和力量,争取在2026年达到5亿尾苗种繁育的目标。养殖户不仅能够购买虾苗,公司还会全程提供服务与技术指导,在小龙虾养成后,还可以提供回收服务,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高质量发展是时代主题,为推动稻渔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与活力。原辽宁省现代农业生产工程中心渔业部副部长、正高级农艺师陈永杰表示,稻渔绿色高质量发展是依托稻田资源发展稻渔种养,促进水稻和渔业养殖协同发展,做大做强水稻和渔业产业,做优做特稻渔米和渔产品,做美做新青田绿水和稻渔文化,实现稻粮促渔、生态友好、优质营养、融合发展、文化繁荣的目标。生态友好是稻渔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优质营养是稻渔高质量发展的紧迫任务,融合发展是稻渔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文化繁荣是稻渔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表征。推动稻渔高质量发展从四方面渐次有序着手:绿色生产技术支撑、建立良好技术规范、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本着这样的稻渔产业发展理念,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和科研部门结合产业实际,与产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不断探索我省稻渔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网站地图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LiaoNing Province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3448867 | 辽ICP备18016972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0000008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5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