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9 下午5:47:46 星期六
文脉赓续育匠人,弦歌不辍匠心承——辽宁首期乡土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专题班开班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7日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字体:

  小雪将临,文脉赓续。11月17日,由省农业农村厅社会事业处主办、省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实施、沈阳工学院承办的2025辽宁省乡土文化能人培训专题班(非遗传承)正式开班。来自全省13个市的55名学员齐聚一堂,开启为期10天的研修之旅。这55位学员多为深耕一线的非遗传承人、基层文化实践工作者,每人都身怀精湛技艺,是辽宁非遗文化的核心守护者。

  省委宣传部、省农业农村厅社会事业处以及沈阳工学院有关领导出席开班仪式。

  

  一、嘉宾致辞:锚定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方向

  省农业农村厅社会事业处处长李哲斐在讲话中提到,非遗是地域文化的鲜活载体,乡土文化能人作为传承核心力量,其专业素养直接关乎文化根脉延续。新时代高素质农民培育需凸显高层次内涵,非遗传承匠人正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支撑。本次培训是多部门首次联合举办的非遗专题培训,要通过系统培育推动技艺传承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让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落到实处。

  二、课程赋能:三维模块破解传承发展痛点

  本次培训是贯彻落实中国文明乡风大会精神的具体实践,精准回应非遗传承三大时代课题:如何让古老技艺找到当代生长点、如何与年轻群体产生共鸣、如何借新媒体拓宽传播渠道。围绕这些课题,培训构建了三大核心模块的体系化课程。

  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模块夯实文化传播根基,非遗技能与产业运营模块打通技艺到市场的转化通道,新媒体推广模块助力传统技艺触达年轻群体。课程涵盖综合素养、专业技能、能力拓展三类内容,还设置非遗展示交流、实地考察环节,确保学员“学有所获、技有所进、思有所悟”。“既能精进传承技艺,又能学习市场运营和新媒体推广,这正是我们急需的。”来自辽阳市的工艺美术大师、文化名人学员张爱国坦言。

  三、聚力赋能:构建非遗传承交流与转化平台

  本次培训不仅是技艺传授,更是全省非遗传承交流网络的搭建契机。55名学员来自田间地头、基层场馆,有的坚守技艺数十年守护祖辈智慧,有的大胆创新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有的热心推广让家乡文化被更多人熟知。

  沈阳工学院负责人表示,将建立长效跟踪机制,推动培训成果转化为乡村文化品牌建设实效,引导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促进农、文、体、旅深度融合。希望大家沉心学习、充分交流,带着本领和合力回到岗位,当好“领头雁

  

  通过这次系统培训与实践打磨,匠人们不仅能精进技艺,更能拓宽创新思路,让古老技艺适配现代审美与市场需求,辽宁非遗传承匠人队伍必将不断壮大。同时,非遗文化将深度融入乡村发展肌理,从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让辽沈大地的文化根脉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网站地图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LiaoNing Province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 邮编:110001 电话:024-23448867 | 辽ICP备18016972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0000008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566号